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创造性”教学设计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14-01
在深入调查了学校教育现状以后,针对现存问题,我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关于“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探索与研究。笔者与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合作,进行了“创造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研究与探索,并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进行了实践。
一、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
首先,我结合现行课程标准和自己的思考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进行了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陌生,是概念教学,学生兴趣不大――因此要求采用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课本提供的教学情景比较直观――这就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有具体到抽象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契机,同时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学重难点。所以我决定用这部分内容来尝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我对学习者进行了分析:
(1)通过我对学生的长期了解: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与直接和感性经验是分不开的;认知方面较为表面,深刻性不够;多以外在学习动机为主,倾向于兴趣型;成就欲望很强,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认可;通常对学习活动形式本身的兴趣大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由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发散思维上,因此我们选择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进行着重分析。主要是采取问卷、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获取信息。
(3)由于对学生长期的接触忽然了解,初步把握了学生的学习风格。该班大部分学生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活跃,但不会安静下来思考。
二、确定教学目标
充分整合了以上教学内容和学习者分析的结果及《课程标准》新理念,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做单位,以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知道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观察、类推、概括、归纳和运用的能力。
5.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其中,既有知识的获得与态度的形成方面的,也有着重能力的培养方面的。
三、选择教学策略
预备工作完成之后,我开始了教育实践的筹划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创造性”教学模式还很陌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一种在传统教学中嵌入“创造性”教学,但是尽力突出“创造性”教学作用的教学方式。整堂课分为四部分:导入(2分钟)、讲授(10分钟)、讨论(23分钟)、小结(2分钟)。其中讲授和讨论部分是设计的重点。为了使整节课实现好的效果,我使用了如下一些策略:
1.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兴趣引导法,迅速进入主题。
2.在讲授的过程当中,由于是比较枯燥的知识,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
3.在讨论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分层次提问了两个问题――“百分之一用小数怎么表示?”、“百分之十七用小数有怎么表示?”这两个问题是在想象了解“十分之一”用“零点一”表示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还有直观图,而第二个问题就脱离了直观,这些问题具有挑战性又可接受,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班学生不会思考,那么利用这样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方法,培养他们思考的好习惯。
4.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造思考情境或问题、主题。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写出自己思考;让学生分享其他学生新的主意,并能选择最好的或最有独创性、最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针对学生对教学形式的偏好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取了小组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分组时特别考虑了各个学生的程度,采用交叉分组的方式,并在小组讨论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在媒体的选择与使用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主要选用多媒体与黑板;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把学生见解用展示台上展出,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课后评价
在这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进行了充分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和其他教师的多次探讨、协作,并经过两次试讲,及时调整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教学策略,以保证正式实施的效果。
公开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综合各位听课教师的意见,我总结出对此课的评价:
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无论是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是创新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明显比往常活跃得多。这节课结构严谨,充分、全面的考虑了教学中的各个要素,较好的体现了教学设计思想。尤其是很好的结合了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分析的结果、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教学策略的选择,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较好的实现了学习目标。
同时,老师们也提出的一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驾御能力还不高,教学组织不够有效,讨论有时略显混乱。另外,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也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虽然学生已经达到了较好的学习状态,但与预期效果尚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