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资银行的合同陷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资银行的合同陷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抵押贷款”的真实利率

外资银行的“无抵押贷款”产品其实是最贵的贷款产品之一,并不适合所有人。但通常办理这款产品的人恰恰是经济能力有限的人群。

2008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2%,2009年,这个数字基本没有变化。在普化永道的《外资银行在中国》报告中,外资银行都表达了悲观的情绪,来自本地银行强有力的竞争、经济因素、运营环境的差异以及交易额的下降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机让监管机构对外资银行变得更加谨慎,衍生产品、结构性存款以及股票都将受到影响。

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客户的确被金融衍生品害了几次,2009年5月,北京投资者郝婷因投资星展银行的一项理财产品,在半年内赔光8000万家产,还倒欠银行9000万,遂被银行诉至北京市二中院。这不是惟一的失败者。根据统计,仅北京、上海两地就先后有超过100人因为购买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而面临破产,金额累计超过2亿元,牵涉其中的不乏渣打和汇丰这样的知名银行。全球股市都不景气,QDII产品无从发挥,被中资银行熟视无睹的个人无抵押贷款取代了理财产品成为外资银行的救命稻草,尤其在当前国内银行普遍信贷规模管控、个贷审批趋紧的形势F,不受规模控制、以无抵押贷款为突破口的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找到了逃出生天的机会。

目前外资行最具代表性的个人无抵押贷款产品主要指渣打银行的“现贷派”,以及花旗银行的“幸福时贷”,一个推出于2007年7月,一个推出于2008年,时间都不算长,却迅速占领一部分细分市场,并很快成为利润滚滚的挣钱品种。但很快,有人发现无抵押贷款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矛盾的“现货派”

2009年渣打银行存款、贷款业务在外资行中双双名列第一,其中个人无抵押贷款“现货派”是银行主推的两大个贷品种之一,业务量占比达到35%,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中小企业贷款。花旗银行的“幸福时贷”与之类似,2008年5月在上海推出,2009年11月拓展至北京,广州也很快跟进。

国内银行的无抵押贷款一般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0%一30%,外资行的无抵押贷款利率就如同“天价”了。如渣打“现贷派”的年利率在7.9%~9.9%之间,其中半年至1年期利率为7.9%,比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近49%,同时不论贷款期限长短,每月需要缴纳贷款总额0.49%的账户管理费。花旗银行的“幸福时贷”将8.8%的年利率作为基准,上下浮动15%,即最高为10.12%,比基准利率上浮90%多。

“现贷派”毫无疑问是普通人最喜欢的贷款品种,无须财产担保,只要能提供身份证原件、工资收入证明就能获取最高50万的贷款,并且渣打银行对钱的使用不作限制,只要不用于投资,凡是需要购房、购物的人都能申请贷款,甚至只要有旅游的想法,也能申请贷款作为旅费。因为无须担保,自然也没有耗日持久的审批工作,只要两个工作日便能拿到贷款。

国内银行在个人无抵押贷款业务上起步虽更早,但投入相比外资银行差得很远。普华永道咨询部总监张鉴均认为:“大多数国内,特别是中小银行都保留无担保无抵押贷款这一产品,但意义不大,有名无实,比如仍需要客户提供房产等作为抵押;有的罗列了很多门槛、条框,有的只针对于本行的白金卡客户。”

国内无抵押贷款产品的有名无实不意味着“现货派”的完美,事实上,这款产品一直处于争论当中。张鉴均说:“第一,合同上的利率只是名义利率,7.9%,其实按你使用货款的时间看,因为每月需要等额还款,所以实际利率是7.9%的两倍15.8%,再加上每个月管理费等等,年利率基本上超过25%,称得上是最贵的贷款产品之一,并不适合所有人。但通常办理这款产品的人恰恰是经济能力有限的人群,所以他们和产品之间的关系非常矛盾,低门槛高代价。”

为什么用现货派?

贷款是外资银行在中国最主要的业务之一,每隔一段时间,银行就会推出利率打折。在2010年4月15日之前到渣打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的人,20万以上的贷款利率可以打8.5折,20万以下的也能享受利率9折优惠。因而,“现贷派”推出两年多来,每年以15%~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北京分行新增个人无抵押贷款每个月至少1500万元。

然而,无抵押贷款的风险可控性,以及贷款流向的无法被监控,是外资银行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原则上,银行对贷款用途有明确限定,不能用于购房、购车、权益性投资。但由于现金提取的便利,以及在一定额度范围内不要求“受托支付”,所以贷后资金的真实情况很难掌握。广州市天融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总监熊天说:“外资银行的无抵押贷款受欢迎,其实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因为审批环节简单、受理迅速,而是因为发放现金。而客户宁愿接受如此高额的利息,而不采用信用卡消费等替代方式,也是这个原因。”

现金发放使得客户很容易将抵押贷款用于炒股、买基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等股权投资,和银行发放贷款的初衷相悖,但监管又不现实,“因为很多贷款额都在20万元以下,对银行而言是笔小数字,而监管小额贷款的成本非常高昂,银行也无力介入”。最简单的例子是,一个客户办理个人装修的无抵押贷款10万元,取现后全部用于买股票和基金,并在贷款后给银行提供装修发票审核,此后每月按时还款就不会出问题,而一张虚假装修发票的获取相当容易。

熊天说,在国际上,“信用贷款”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方式。在中国个人及中小企业对无抵押无担保贷款需求颇为旺盛。但社会法律体系、信用体系和市场体系等仍存在法律制约和市场缺失,阻碍国内银行真正落实这项业务。所以,各银行有小额信贷服务项目,但基本上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所以,无抵押无担保在中国暂时是行不通的。因为法律对债权人的保护不够,如果发生官司,诉讼时间长达几年,成本过高。债权人不敢这么做。“外资银行开展这项业务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它们是无路可走,因此只能在这方面冒进一些”。

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还有很长时间,外资银行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优质住房贷款市场上频频动作。汇丰银行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推出固定利率按揭贷款,成为首家推出该产品的外资银行。

危险的中介

目前,除银行之外,国内也有担保公司可以帮助客户申请银行的贷款服务。担保公司对个人和中小企业都有一套独立的调查与审批机制,而担保公司能得到银行认可并非易事。很多投资咨询公司、财务服务公司,抓住个人贷款越来越难的时机,以“无抵押无担保”的名号进行融资,其实大多数根本不可能贷到款,只不过收取中介费牟利。

熊天认为,在现有的社会配套环境和金融形势下,除非信用卡套现,其他中介不可能从银行拿到贷款。而银行对信用卡电有。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金融中介所推的“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其实是利用银行卡业务的宅档来操作,是属于“灰色金融”。银行卡信用卡的漏洞被长期利用,是银行、中介、求贷人二三方各取所需的产物。商业银行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对信用卡风险很矛盾。现在大家会感到办信用卡越来越容易了,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可以是复印件。因为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盈利压力很大,求取生存的银行纷纷向中间业务发展。信用卡是一个非常好的中间业务品种,各行从总行到支行纷纷向下一级机构下达发卡硬性指标。由于任务重,银行于是就借助中介完成任务。而中介是个“三不管”的地带,咨询公司、服务公司、投资公司,都加入到代办信用卡的行列,导致信用卡审查放松,质量不高。尽管银行会用电话核对信息,但仍然很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做假行为。一些懂得金融操作的人士钻了银行这个空子。而想开卡的人,求银行无门,在中介这花点小钱得点大钱。这多少说明了,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无力让自己的无抵押贷款贷款产品做到有名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