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歌声飘扬在社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歌声飘扬在社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了年纪的观众对黄梅戏艺术片《天仙配》一定记忆犹新,片中的“土地公公”虽然戏份不多,却因他活灵活现的表演而令观众印象深刻。土地公公的扮演者就是王健超。他从安徽黄梅戏剧院退休后就定居北京,与同是国家一级演员的老伴儿王毓琴过着安静简朴的生活。几年前,这位老艺术家成了社区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和指挥。

居委会主任请他出山

王健超担任社区合唱团的指导老师,一站就是一上午,他声情并茂地示范,带领大家一句一句地学;他热情激昂地指挥,把一支业余歌唱队伍调教得几乎达到专业水平。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每次工作完他都是满头大汗。

要知道,这位站一上午教大家唱歌的老人,如今已80高龄。而且,他的腿在年轻时受过伤,走路都会疼,但是为了教学效果,他从来不坐着教唱歌,也从来不坐着指挥。

几年前,王健超所居住的这一带先后成立了几个社区,其中有个社区居委会想成立合唱团,可是苦于没有老师教,也没有人担任指挥;如果到歌舞团请老师,社区又承受不了高昂的费用。居委会叶主任无意中打听到了王健超的消息,得知他是黄梅戏剧团的老演员,而且进戏剧团前是部队歌舞团的歌唱演员。叶主任一拍腿乐开了,就请他了!于是登门拜访。一开始,王健超谦虚地拒绝了,因为他的腿不好,不能走较远的路,指导合唱又是耗费体力、耗费心思的事情,他担心自己身体承受不了。可是叶主任三番五次登门,还承诺安排专车接送,王健超实在不好再推辞了。

教业余合唱团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合唱团成员都是从各个单位离休或退休的老年人,之前几乎从来没有经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很多人不识简谱。这些人学歌要么是跟着录音机学,要么就是年轻时会唱几首老歌,他们都是仅凭记忆来演唱。这样唱出来的歌,有的调子不准、有的歌词记错,总之要经过长时间的一个人一个人地纠正。纠正错误是很讲究技巧的,作为老师和指挥,王健超不能当着大家的面指出谁唱得不对,那样的话,他(她)会很没面子,积极性会受挫。所以在纠正调子和歌词的时候,王健超要掌握方式方法,婉转地指出,并让人心悦诚服。

老歌要字斟句酌地修正,新歌要一句一句地教唱。有人学得快,有人跟不上,合唱团内部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小小的摩擦。这时,王健超还要调节气氛,掌握教学节奏,让学得快的、慢的都有所收获,同时又不觉枯燥。这可真是让人费心,晚上吃完饭,王健超和老伴儿经常你一言我一句地探讨,琢磨歌曲,琢磨教学,琢磨计划,琢磨比赛要准备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服装,琢磨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别小看一个业余合唱团的老师和指挥,那可比指导专业合唱团要累多了。

教唱歌须有歌谱,他要找打印好的歌谱,检查核实每一个音、每一处词是不是准确,都准确无误了再交给合唱团负责人去复印。

光教唱歌还不行,王健超还要教乐理知识和专业演唱方法,拍子、节奏、音调、发声方法、气息控制、咬字方式,头头是道,门道多着呢。

几年下来,这支业余合唱队伍已经具备了一定专业能力和知名度,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经常捧个奖杯回来。合唱团的歌声飘扬社区的上空,大家再也离不开这个资深专家的指导了!

严凤英为他做大媒

王健超19岁参军。1951年,20来岁的他成为山东前卫歌舞团的一名演员,唱歌、跳舞、演话剧,那时的演员都是一专多能,要辗转前线慰问官兵,要掌握好多节目,随时随地适应演出的需要。

当时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严凤英的带领下多次赴山东慰问演出,黄梅戏风靡山东。歌舞团的小伙子、小姑娘连吃饭都要捧着录音机体听黄梅戏,对话时也要唱着。

王健超没有想到,他和黄梅戏的不解情缘就此诞生。

黄梅戏剧团和前卫歌舞团的演员经常在一起联欢,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演戏,王健超还受领导之命成立了“黄梅戏业务学习小组”。这样一来,他和严凤英就熟识了。

严凤英看他形象、气质都不错,年纪轻轻就是党员和业务骨干,于是把自己的爱徒、当时剧团重点培养的青年演员王毓琴介绍给他。俩人在严凤英的穿针引线下,相处了半年,就结为伉俪。

那时王健超在山东,王毓琴在安徽,二人两地分居,天南地北生活了十年。部队整编期间,王健超所在部队领导多次要求他留在部队,可是为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他毅然决定转业。当时安徽省好几个文艺单位都邀请他,有些单位让他当导演,或当领导。但是为了能和妻子、孩子在一起,他决定进黄梅戏剧团,当普通演员。

说到自己的恩师和媒人严凤英,王健超的双眼泛起泪光。他说:“到目前为止,在黄梅戏表演领域,还没有人能够达到她的水平。她的眼睛很厉害,什么都能传达出来。她成名很早,可惜38岁就去世了。如果严凤英活着,今年也该80岁了。她和我是同龄人!”

看着王健超老人的泪光,我想,这种师徒之情、媒妁之恩,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歌声因他而飘扬

王健超和王毓琴风雨同舟半个多世纪,同台演出的场次无法计数。那时剧团有时转战南北,有时深入穷乡僻壤,他们老两口都是相扶相携、相互照顾。戏曲表演讲究“身眼手法步”,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场演出下来,演员都是大汗淋漓,汗水湿透了行头。舞台演出的强度需要演员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几十年演出造就了王健超强健的体魄。所以到了80岁,他和老伴儿依然能够自如地在舞台上表演。

王健超的歌唱得好,一开口便引来阵阵掌声;他的黄梅戏更是大小演出中的保留节目,他和老伴儿穿戴上行头、化上妆,在台上又唱又跳,谁也看不出这是两个80岁的老人在表演。

其实在前卫歌舞团时,有一次排练,王健超在做一个翻跟头的动作时脚腕受了伤,当时他没去医院检查,休息了一个星期,不疼了,又回到舞台上。最近几年,受伤的部位有反应了,经过检查才知道,当时是骨折,这几十年早长上了,可是因为没有经过治疗,骨头长偏了,筋也粘连了。我们可以想象,忍受着疼痛在舞台上演出、在社区指导合唱,需要什么样的毅力!

几年来,王健超分文不取,义务为社区指导合唱,从来不端架子,从来不提条件。学员对他很认同,很热情,很欢迎。他说:“我一辈子从事艺术事业,当地居民有要求,我肯定义不容辞要教啊!当然水平上不能按照专业演员来要求,我只能踏踏实实、一句一句地教。只要他们高兴就好了。”

一位老艺术家,用自己的热情与心血,让优美的歌声飘扬在社区,为社区里更多的老人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插图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