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器质性再发性腹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器质性再发性腹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再发性腹痛(RAP)诊断标准

①腹痛病程超过3个月;②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多为隐痛、钝痛,少数呈痉挛性疼痛:③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上腹,或无固定范围,腹部查体可有脐周压痛或无异常发现;④可伴食欲不振、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

全部患儿近1个月血及二便常规均正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排除胃肠重度炎症、溃疡,腹部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腺器质性疾病。发作严重时可影响小儿正常的活动,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国内报道,临床上3次以上腹痛发作者较多,但具备3个月以上病程者仅为部分患儿,1~2个月病程的患儿较多,故有些报道将RAP的病程定为>1个月或>2个月。

再发腹痛(RAP)占小儿腹痛总数的50%以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本文主要介绍器质性RAP。

器质性RAP病因

内科常见的器质性RAP病因有慢性便秘、寄生虫感染、碳水化合物不耐受、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炎症性肠病、上消化道炎症及溃疡等;外科性器质性RAP病因有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慢性胰腺炎、慢性肠套叠及肠扭转。

器质性RAP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

几种常见的器质性RAP

小儿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表现为反复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或脐上,伴恶心、呕吐、反酸、厌食等,婴儿还可表现为慢性腹泻。因小儿胃肠疾病症状不典型,因此对有不良饮食习惯、反复腹痛的患儿要及早检查胃镜或幽门螺旋杆菌,有助于诊断。

蛔虫病 成虫寄生于肠道,大多无症状;或有食欲不振、多食易饥、异食癖(喜食煤渣、土块等)。常见腹痛位于脐周,不剧烈,不定时,喜按揉:有时还可出现精神烦躁或萎靡、磨牙、易惊等。蛔虫大量寄生时,常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局限性肠炎 是一种肠道特发性、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称为克隆病。病变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最常见。当病儿有不明原因发热,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比停滞,又伴有腹泻或便秘、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应怀疑本病。

慢性便秘 凡直肠排便不全、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长、便量少及粪便干者皆为便秘。个体之间排便规律和排便量差异很大,便秘最好以粪便黏稠度来判断,以粪便坚硬作为诊断标准。病情较重时有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有时腹痛较重,腹部可触及粪块,直肠指检能发现直肠内的粪块。

儿童肠套叠 一般说儿童肠套叠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区别不大,只是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多数是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发生也比较晚。病儿也有阵发性绞痛,但发作间歇期较婴儿为长,呕吐较少见,便血往往在病后好几天才出现,或者在指诊时指套上有少许血迹。在腹部查体时,多能触及腊肠型肿块。

过敏性紫癜 有部分病例在皮疹出现前发生阵发性腹痛、便血,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但以下几点有助于本病诊断:①腹痛位置不固定;②腹肌紧张不明显;③腹痛的主诉与体征不一致;④大便潜血试验(+)。值得提高警惕的是本病有时可诱发肠套叠。

慢性阑尾炎 在临床上慢性阑尾炎误诊为RAP并不少见,由此可延误病情,造成穿孔,尤其在4岁以下最多。因为小儿阑尾炎常不典型,无明显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而仅表现为脐周痛,但以下特点有助于诊断:①疼痛由模糊到明确,由轻到重;②疼痛为持续性;③腹痛在先,全身症状在后;④逐渐右下腹病变所在部位症状及体征变得明显。

婴幼儿及儿童期肠旋转不良 常表现为间歇性腹痛及呕吐胆汁,腹部常无明显肠梗阻体征。此时应考虑到肠旋转不良的可能。由于病史不典型,需借助钡灌肠及胃肠透视确诊。在中肠发生扭转时,呕吐及腹痛剧烈,腹部有明显的触痛反应。直肠指诊有时可查到血便。

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疼痛的定位不够准确,加之症状不典型,体检不合作,很容易误诊。此外小儿病情进展快、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铸成大错。因此,在小儿RAP中,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反复多次腹部触诊和严密观察尤为重要,一时难以明确的要住院观察,对尚未做出明确诊断的腹痛,切忌乱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