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有开放活水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有开放活水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作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多个维度、多个层面上,凭借写作渠源的多向开掘、写作内容的多维获取、写作思维的多元发散、写作形式的自主选择、写作评价的动态立体、写作文品的多级交流,形成一个完整、流畅、开放、大气的“运行链”,以确保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可持续学习力的习得夯实基础。在具体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上,我以为可立足六个“开”字。

一、开掘渠源,让生活的清流滋润学生写作的心田

作文课要向生活“开放”,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感悟人生,让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性,让宇宙自然的博大精深拓宽学生作文的视野。打通书本世界、生活世界、网络世界的界限,构筑人际对话、人机交流的绿色长廊,在群体参与、信息集约、思维互补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写作智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1.开展“信息采编播”活动

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一般以三五人为宜,利用学习之余收集各类信息,借助语文晨读时间,将一周内的所见所闻(家庭、社会、网络世界中学生感兴趣且又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互传递。要求学生从芜杂的零碎的原生态的生活现象中,梳理出主题或观点,写成“要闻沉思录”。这一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升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并加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辨的能力。

2.开设“新闻会客厅”

每周组织一次“一周‘要闻’综述”活动。邀请老师或同学作嘉宾,由“主持人”(学生轮流担当)汇集同学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以沙龙形式,围绕中心事件、焦点人物作多维评析,“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方进行广泛对话,论长道短、评优判劣、求同存异,在信息集约与信息加工中,提升学生言语交际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审美鉴赏的能力。

3.开辟“互助合作作文”

打破学生作文单一的训练模式,创设同桌或四人小组共同完成一篇作文的活动形式。在新闻采编播、“要闻”述评、多维交流的基础上,由小组集体选定话题,自主立意,自选文体,确定执笔者,进行作文训练。这种借助集体智慧,学生轮流“做东”,资源共享,思维互补的作文法,既能激趣、习法,又能益智、陶情,可谓一举多得。

4.开建“社会调研”风气

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社区、机关、乡镇作实地走访,或对地方名人进行专访,或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采集,或对乡土人文资源进行挖掘,写成新闻调查报告。不定期地开展“我眼中的社会”主题式对话活动,使学生的生活由校园向社会辐射,视野由封闭走向开放,情感世界由关注自我向关注社会拓展,实现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对接,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彰显语文教学的多重功能。

二、开拓阅读,让书海的浪花激起学生写作的涟漪

教师首先要重视对语文课本资源的合理运用,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在借鉴模仿、感悟升华和迁移创新诸方面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等阅读实践活动,使之获得大量的情感熏陶和人文积淀。在阅读视域与方法的开建上可运用如下方法:第一,课文延伸法。由一篇佳作的阅读鉴赏牵引出一个“阅读链”,支撑起一个“阅读面”。如借助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学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一组有关生命话题的文章,以加深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感悟与思考。第二,“网络”助读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合理筛选,将它移植为语文读写的材料,并将这一活动与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专题研讨有机结合起来,开拓作文教学的领域。第三,“视听”阅读法。动员与鼓励学生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聆听中外名曲,赏析古今名画,补充文本阅读的不足,充实阅读的内容,提升阅读的层次,为写作提供丰厚的素材。

写作教学的开放,前提是要确立一个大的时空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读名篇佳作,站到巨人肩上提升自己思想的高度;也读精美时文,确保自己的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教师要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吹鼓手”和“推销员”,要强化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课、名著鉴赏和读书竞赛活动,例如“佳作共享”“专题征文”“读书笔记展评”等。尝试做好“五个一”,即要求学生一日一“诗”(每天读、背一首诗歌),一周一“卡”(每周做一张读书卡片),一旬一“交流”(每十天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一月一“报告”(每月组织一次学习专题报告会),一学期一“专辑”(每学期出版一本学生作品集)。每周可专门开设一节阅览课,把学生领进阅览室或图书馆,推荐学生看百科杂志、名著名篇。同时指导学生阅读和摘记的方法,布置学生写随笔、读后感。这样做,既可开拓学生的阅读领域,提高文学素养;又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获取学习的方法与技能。

三、开发思维,让创新的灵光折射学生写作的才智

许多学生“处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坐守粮山愁无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学生的思维潜能进行开发。要运用审美眼光、哲学思辨,对生活去伪存真,辨美别丑,将生活上升到美学的层面作观照,借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立意层次,诱发他们创新的灵光,折射出写作的才智。

我曾以茅盾的《风景谈》为依托,要求学生学习范文的构思与创意,在《我眼中的风景》《这边风景独好》《美就在我身边》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用真诚、真心去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放飞思维,激发创新的意识,培养创新的激情。在师生同“游”《荷花淀》之后,白洋淀优美的自然环境,白洋淀女性的内在美给学生以强烈的美学感染。我抓住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白洋淀妇女崇高的人格美和孕育人格美的生活基础,要求学生以《女性人格美的内在张力――评孙犁笔下的水生嫂及她的姊妹们》为题,联系社会生活现实,写一段审美评述性文字,进行课堂交流。这一教学“点”的创设,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层次,激起了课堂教学的波澜,更重要的是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情感。

对在生活、网络、艺术等领域中获取的各类写作素材,教师既要引领学生进行审美透视,又要进行哲学思辨,做到“六观六思”,即观“形”而思“神”,观“物”而思“理”,观“此”而思“彼”,观“今”而思“昔”,观“果”而思“因”,观“难”而思“解”,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跨越”。如指导写作“生命之美”的话题作文,教师可先提供给学生一组开放性材料,引发学生对“生命之美”这一话题作多维度发散思维。在学生打开思维路径后,教师给学生创设“说辨-比较-择优”的场景,借助“说”的手段,运用审美法则和哲学思辨,让学生交流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挖掘话题所蕴含的深邃哲理。从审美的角度洞悉生命之美,从理性感悟中破解生命之美,从思维变异中发掘生命之美,学生文思涌动、个性鲜明,认识自然深刻。

四、开放样式,让多彩的文体彰显学生写作的个性

就作文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以独创精神为特征的生命活动过程。浓郁的主体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一切佳作美文的灵魂和生命。缘于此种认识,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可放胆让学生写出下列别开生面、自成一格的“文品”。

1.激活学生的主体情感,燃起学生热爱生活的火焰,打造连接作文与生活的“心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写“真作文”。

(1)校园生活作文。如召开模拟记者招待会,写新闻消息;编反映校园生活的剧本,写人物台词;对名优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采访,写人物通讯等。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拟写校歌、校训、校志、“校片”解说词。

(2)时事作文。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中国报道等节目,缘事作文。

(3)社会实践作文。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乡土民风、环境生态,把调查与观察所得写成调查报告。

(4)现场观察景物,缘景写情,写好景物观察日记。

(5)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及时记录情感经历,写好“情感日记”。

2.在课堂练笔中,运用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放开文体,让学生自主择“体”,扬学生写作之特长,显写作之个性,创写作之特色。

教师鼓励和倡导学生写小品文、小剧本、小小说、实用文、诗歌等,在开放中实现作文样式的多彩。选择《新概念作文》中的佳作和富有创意的高考作文,供学生观赏、品味。学习优秀作文构思的新颖性、视角的独特性、结构的灵活性、语言的生动性,为写出破“格”作文创设条件、积累资本。

五、开创园地,让广阔的空间飘溢学生写作的馨香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达到成功的愿望。倘若每次作文,“发表”的总是几张老面孔,就会使其他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又会使这几位“稳坐钓鱼台”的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发表园地的开放,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美酒,让他们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教师应创设多种机遇,让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品味的作文在不同的展台上得以亮相。

1.创设作文展读会,利用墙报、班报、校报开辟“学生佳作共赏”专栏,适时刊出学生的优秀习作,激起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的“互动共振”效应。每周一次的随笔展读会,每月一次的读书报告会,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有闪光点,哪怕是一小段,也予以展示。选择尽可能多的学生习作亮相,使文字可见可触,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2.编辑出版作品专集、班级作品专刊、学生个人作品集。形式不拘一格,或手抄报或打印稿或电子版,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尽显学生的写作财富,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让“文”增趣,让“趣”汇情,让“情”促学,形成一个良性的作文教学“运行链”。

3.让学生作文进入“校园文化网”,借助学校广播台、文学社、学校内外网,让学生的作文从班级走向学校,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让他们获得一份喜悦与自豪,催生新的写作因子。

4.向区、市级报刊推荐,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学生的文章一经发表,其产生的冲击波想必是巨大的,它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助推效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与潜能开发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六、开建尺度,让多元的评价激活学生写作的情致

多年来作文教学陷入低效困境,除了环境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因素外,与我们在对学生作文评价中重得分轻引导、重甄别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关系甚大。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帮助学生在不断的作文实践与成功体验中逐步感悟和掌握写作活动的规律,这理应是作文评价应有的人文关怀和基本要义所在。因此,作文评价必须做到:

1.变教师单向评价为师生互动评价

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帮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评修改、互评探究和纵横比较中逐步调整、修正和完善自己对写作规律与标准的认知结构,逐步形成自己对作文和生活意义的特有认识与独到体验,实现写作能力与生命质量的同步提高。

2.变刻板机械评价为灵活激励评价

改变以往作文评价中刻板量化和生硬定性的程式化倾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功能,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创新火花和点滴进步,或高分鼓励、或点评强化、或面批引导、或范读评析、或推荐发表。在评价过程中,允许学生“讨价还价”,允许学生反评教师的批语、甚至允许学生“顶撞争辩”。充分遵循学生心智成长的规律,满足学生作文的成就感,引领学生在作文过程的每一阶段上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生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学习的动力、活力、实力和张力。

3.变只重结果评价为重结果更重过程评价

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淡化划一标准,建立学生作文“成长档案”。评价的重心要放在对学生作文过程的关注上,根据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评价学生作文的高下,要善于肯定学生从收集素材到定向立意、运思成文、修改完善、交流展示过程中所付出的精神劳动、主体意识、参与热情与创造品质,使学生在作文和生命和谐成长的过程中释放更多的智慧、潜质和灵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开放”活水来。实施开放性写作教学,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生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教师转变了教学的职能;实施开放性写作教学,打破了写作教学的固有程式,构架了写作教学的新路径;实施开放性写作教学,更新了写作教学的目标观,实现了写作教学的多重价值。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 3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