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扬个性, 开启心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扬个性, 开启心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41-02

传统的语文教学,死扣章法,条分缕析。教师备课时,对自己设置的“问题”都准备了标准答案;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与教案(包括教材、教参)里的“答案”不同时,都被一一否定,这样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如何发展?

对此,我不揣鄙陋,谈几点想法。

1尊重个体差异,珍视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因而具有各自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因此,绝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怎么样。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规律。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感官体验生活感悟道理,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无法替代、无法改变的。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读书,替代学生感悟,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启发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并合理开发,使每个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正因为学生具有差异性,所以,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对自己思考的问题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予以表扬。即使学生的回答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不要“一棒子”打下去,打击学生的热情,而是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用心去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并针对其思维过程的缺陷、不足,开展积极有效的引导、帮助,开启他们的心智,指导他们正确参与到作品的再创作中去。

2平等参与,教学双赢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说明在文本、教师、学生的三者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做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换句话说,阅读活动的过程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这是因为阅读活动的本质并不在于只去探究文章本意,而是想求得提高发展。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创,实现教学“双赢”。

下面是我教读《我们家的男子汉》时的片段:

师: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已完成了,大家能帮王安忆将这一篇文章再完美一下吗?

生1:我认为本文有两处错误:一是用词上的错误,文中“当然,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不爱吃青菜。”这句话中的“所有”不够准确.因为有的孩子也爱吃青菜,像我,就爱吃青菜;二是标点运用不当, 文中“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比如不给他吃某种东西啦,没答应他某种要求啦,碰痛了什么地方啦。 ”这句话中的最后不该用句号。而应用省略号。(教室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大家日后也要像你一样认真研究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个标点。

生2:我认为该文小标题拟的不是很好,我想改一下,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

生2:我改的小标题依次是:“一个对食物感兴趣的男子汉”,“一个对父亲崇拜的男子汉”,“一个要求独立的男子汉”,“一个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一个面对生活沉着挑战的小男孩”。(教师又是掌声雷鸣)

师:你拟的小标题不但紧扣了总题目,还注意了每小节的内容和中心,很有创意。这雷鸣般的掌声就是对你的最好的赞赏。

生: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一小标题下的一个选材——爸爸妈妈拌嘴,我认为这个材料不贴题,不能表现她对爸爸的崇拜。(教室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学生一窝蜂的议论。)

生:我们这一小组探讨的结果是将这一材料来个切割手术.并把它移植到《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一小标题下更恰当,更合适。

师:你们真是新世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场大风浪平息了,课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

从此,每当备课时,我都深钻教材,小到一个标点,大到选材、布局谋篇,都要细细琢磨研究一番,但无论我如何认真钻研,一旦“开放”课堂,一个头脑怎能应对166个脑袋,这些“刁钻”的脑袋,常常会提出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也有被卡壳地尴尬,但更多的是师生“双赢”的激动与喜悦。

张扬个性, 激励创新‘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时代要求我们把学生养成思维灵敏、个性突出、敢于标新立异的新人。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营造出宽松平等、民主、开放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学习氛围,使整个课堂在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惊喜场面。

当然,课堂要出现闪光、出现惊喜,光靠尊重个体差异和平等参与还不够,还必须靠教师的点拨、启发和鼓励,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追根问底,敢于七嘴八舌,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对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专家权威说的提出不同的看法。同时要赞赏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开启学生心智,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导他们放胆高论。使他们能够思想自由、表达自由、行动自由。使同学能够享受到“创建”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要是教师因为怕耽误教学时间,或怕学生“刁钻”的提问卡壳而草草了事的话,那么这种教育理念将会永远的失去诞生中国的瓦特和达尔文的机会了。因而我们应允许学生“胡思乱想”,鼓励学生“胡说八道”或“胡作非为”。

我在教读《柳叶儿》之前,发现文中有几处不妥,但在教读本文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激励他们对教材大胆质疑。经同学合作探究后总结出本文有三处欠妥;一是文中“眼睛还没睁开”是一个主语残缺句,并且该句与上下句意思不连贯,有话题转换之嫌,应去掉。二是文中“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来一大抱。”不合常理:“仰着头”如何能从地上“折”来“一大抱”呢?三是文章结尾有重复之嫌,删掉最后一句,不但精炼,还有双关意义。

以上的论述,说明了要张扬学生个性,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师就必须心灵开放,当好向导,还学生心灵的自由,捕获学生灵性的闪光,培养开拓世界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