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声色钟楼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声色钟楼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出生在上海,十几岁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到黄埔江边玩耍。江中木船穿梭往来,偶尔也见得到汽艇。岸边时常有人撒网、垂钓,收获的多是鳗鱼。

江边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一直是上海最美好的景色,特别是海关大楼和楼顶的自鸣钟。罗马数字的钟面,古朴而典雅,天黑后,灯光自动点燃,愈发流光溢彩。如果外滩建筑群是一条龙,钟楼便是龙的眼睛,失去它,一切便会暗淡无光。

在上海市民的记忆里,海关大钟是80年来上海唯一没有“停走”或“乱走”的钟。钟楼顶部的旗杆,也大有讲究:它位于北纬31°14′20. 38″,东经121°29′0.02″。查阅老上海的画册,更是大吃一惊:这个位置就是上海地理位置的国际标志。

早年,自鸣钟每15分钟就要响起“多――来――米――多――,米――来――多――索――”的钟声,内行人称它《威斯敏斯特》报时曲。分针指向III敲响1遍,指向VI反复2遍,指向IX反复3遍,正点响4遍。接着洪亮、凝重的报时钟声响起,透过漏空框,悠悠远扬,外滩由此变得有声有色。夜晚的时候,声音传播更远,当年我家在人民广场附近,晚上父亲就着海关钟声催我睡觉。这样美好的钟声,建造的初衷却是为了“分分计较”,与浪漫无关。

当年江海关对进出口船舶征税是以天数计算的,超过夜里12点钟就另加1天。而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备时钟误差很大。1925年12月15日,江海关大厦正式奠基,为了避免各国进出口船舶自备时钟的误差,税务司向伦敦国会大厦“大笨钟”的制造商Whitchurch公司订制了这座亚洲第一大钟。由英国威尔逊先生总体设计,中国杨思成先生中标承包,于1927年建成,耗资5000多两白银。钟的大小与高度在亚洲是第一,仅次于英国大本钟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大钟。

命运给了我亲密接触钟楼的机遇。

1953年,我考入上海海关学校,成为关校第一期学员。令人兴奋的是,第一学期将在海关大楼里度过。我可以自由地进出庄严的海关大门,沐浴在悦耳的钟声里。它告诉我该上课了、该睡觉了,夜晚钟声停止,让我熟睡,早晨又叫我起来做早操。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有一天,老师通知我们要参观自鸣钟,这简直让我欣喜若狂。进入钟楼,一切令人大开眼界。

钟的能源是重力,因此底层是垂下来的铁坨,形状类似电梯的升降坨,约有几百公斤。由螺旋楼梯进入钟楼内,里面很明亮,约有40平米。四面墙即四个钟面,直径5.4米,有72盏自动开关电灯在夜间照亮钟面。指针比我人还高,恐怕有2米多。

我原以为自鸣钟里会是满满当当的机器,实际上在房间的中央只有一个约1.5米见方3米高的玻璃柜子,里面是精密的机器,从机器里伸出4根轴通向4个钟面来旋转指针。玻璃柜周围空空荡荡,干干净净。倘若在自鸣钟里举行舞会、鸡尾酒会,一定是绰绰有余。

管理员还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在金陵路外滩,有个与电线杆相似的杆子,悬挂了一个足球大小的黑球。每当中午12时正,这只球就升向顶端。海关大钟必须敲响第一声报时钟声,这是与天文台在校时。每天校一次,以保证时钟的准确。对此我很受感动,管理员为确保时间的准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顺着螺旋楼梯,我们上到钟楼顶部。这里是海关大楼的最高点,四面通风,没有窗户,可以鸟瞰整个外滩和黄埔江。旁边的前汇丰银行的圆顶在我的脚下,后面可望到国际饭店和大世界,还可以找到我的家。我欢呼:“我到了上海的珠穆朗玛峰了,整个上海一览无遗!”

顶层也是敲钟的机房,有4口大小不等的小敲钟,一口报时大敲钟。钟壁较厚,呈黑色,最大的报时钟也就约1.5米高。管理员告诉我们:“现在到点了,钟要敲了。”我既好奇又害怕:响彻整个外滩的大钟将要在我耳边敲响,能受得了吗?我环顾四周,躲无处躲,藏无处藏,本能地捂起了耳朵。但看到管理员和其他同学都很坦然,也就放下了手。钟声响起了,钟槌有序地敲打着大小不等的悬钟,发出了我们熟悉的音乐。奇怪的是声音并不震耳,与地面上听到的相差无几。为什么这样温馨的钟声能传播得那么广,那么远。真是奇妙!这次参观,令我对大自鸣钟有了难以忘怀的情结。

关校毕业后,我北上继续学习,此后留居北京,心中时常想念那座古老优雅的钟楼。每次出差到上海,我都会到外滩走走,从各个角度拍摄我心中的海关钟楼――在摆渡船上、到浦东对岸,给自己、给家人、给朋友……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各个年代的钟楼留念照,它们同时也记录了城市与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