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气象万千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气象万千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你想了解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吗?

去深圳博物馆吧,那里就能找到你的答案。

深圳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四周绿树如茵,南向深南大道,北对莲花山。远眺博物馆,它如大鹏般欲要展翅高飞,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处处盎然的气息。

踏进博物馆,馆内所散发出来的浓浓的文化气息和非凡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楼中央大厅是一个明亮阔大、5层到顶、岭南风格的“天井”。在“天井”行走,感觉自己像是穿梭在神奇的时空隧道,环顾四周,昏黄的灯光映射出琉璃窗内古色古香的字画、美轮美奂的瓷器和造型完美的铜鼎,让人忍不住想去一睹它们的古朴和典雅。

上了二楼,自己仿佛走进了辉煌灿烂的千年文化世界,像是梦回千年,一卷文化长廊画卷赫然呈现在面前。一件件文物,一帧帧画卷,一本本书籍,一张张照片,记载着深圳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历史沿革。

看吧,这里有咸头岭文化遗址出土的历史陶瓷;这里有悠久华夏文明的古代历史和艺术珍品;这里让你梦回客家古镇——大万世居,观澜版画村。质朴、古老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威严的炮楼,高高的围墙,曲折的长廊,栩栩如生的浮雕,一砖一瓦,一树一木,似乎都在倾诉着深圳的沧桑历史。

悠久的华夏文化,刍荛稼穑、鱼盐蚌蛤的古老乡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归宿。

鹏城千年之咸头岭遗址

对于年轻的深圳而言,咸头岭的悠远历史足以改写城市的年龄,而向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冲刺将揭开这个史前人类遗址保护和开发新的篇章。

在某种意义上,深圳这片土地,并不仅仅是常人所谓的“一夜城”。其实,居于祖国东南边陲的深圳先民,自秦始皇统一以来至明清,再上溯到远古时期的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近7000年间,总是披着华夏文明之光,在南海之滨拱卫着自己的家园。土著民、古移民们曾经打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绵延至今,而且,那绵延迂曲的山冈与海滨之间,曾经回荡着刍荛稼穑、鱼盐蚌蛤的古老乡歌……

汽车在林荫路上奔驰,满眼的绿扑面而来又急驰而去,阳光的脚步留下涂不掉的印子。不远处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清凉的海风吹动着野草和大树,土狗迈着悠闲的步子在林间穿梭。这是深圳东海岸最美的地方之一,自然、清新、纯净、静谧,一个在繁华的大都市中难得的休闲之所。

终于,“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咸头岭遗址”的大牌子出现在眼前,汽车在牌子下戛然而止,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一个距今约有7000年历史的史前人类遗址,一个改写年轻深圳的历史年轮的遗迹,一个将珠三角文明推向和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比肩的奇迹。

虽然这里高低不平的沙坑里野草正在疯长,茁壮的树苗已经叶连成荫,大小不一的石头散落各处。

虽然这里连遗址范围都还没有划定,但从半坡博物馆的磅礴气势和盛名之下,已经不难畅想未来咸头岭遗址博物馆的蓝图。

早在1994年,半坡博物馆就建立了占地33000平方米的半坡氏族村,其中包括仿半坡先民居住的茅舍、“陶山”。氏族村里,装扮起来的“半坡人”分别举行原始村落生活演示、远古陶埙演奏、中心大房子舞蹈表演、部落原始打斗和庆典广场百人大祭祝表演等,游人不仅可图为咸头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其发掘面积为555平方米,出土了房址、灶、红烧土、大量的彩陶、白陶、夹砂陶片和数量可观的石器。以观赏,还可以参与其中。

文博会沸腾了鹏城,激发着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热情,明年的此时,人们又将相聚这里。而咸头岭文化遗址的保护现在更多的还是只停留在呼吁中,大鹏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一年之后能否跻身文博会分会场也还是个谜。然而,从这份壮志雄心中,我们可以期待,不管文博会分会场下一站能否到达“咸头岭”,这座有可能变身国宝级的遗址都将会一改目前的景象。

客家沧桑之大万世居

这是深圳吗?没有亲临,我也会这么问?的确是!深圳坪山大万世居!

中秋节前在一个摄影群里面看到一个叫“木头”的发烧友发了几张深圳“大万世居”的照片,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在群里马上联系上“木头”询问好行车路线。不巧遭遇“凡亚比”的光临,“凡亚比”好像知道我要去拍摄大万世居,它带给我别样的的摄影衣装——乌云。

“大万世居”坐落在深圳市龙岗区的坪山新区大万路33号坪坏社区西南的客家村,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规模宏大,占地约1.5万平方米。它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6楼,均为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4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

“大万世居”是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有250多年的历史,它较完整的保留了客家人悠久的民俗民风和文化精粹。身临其中,你就会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体验到客家人那独有的习俗。它的存在不仅承载着客家文明的悠久历史,更是客家文化生动的活化石,对了解客家民族及其渊源和民族迁徙史也有重大历史价值。在里面曾居住着100多户人家,由于围屋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大万世居”是深圳市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此还成立了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

走近围屋,门上“大万世居”四个大字分外醒目。门上飞檐高挑,门额浮雕上的各式人物、飞禽花鸟雕画得栩栩如生。围屋分内、外两重围墙,外墙俗称大墙,用泥沙、石灰和大石夯建成,内外墙四角都有3层高的楼阁。这种城堡式“宝斗”形的建筑是客家人抵御外敌入侵、防盗的实用主义建筑思想的体现,墙上古旧的枪眼,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客家人200多年的沧桑历史。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也很令人担忧,里面50%以上的建筑属于危楼,中秋节我去拍摄时,也没有见到什么游客,甚至连一个管理人员都没有看到。在深圳仅有的几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听闻都岌岌可危,这样的有名无实的保护若干年后也许会使“大万世居”面临崩塌的命运。

“凡亚比”送给我们的新衣--乌云。有点像恐怖片中的场景,整体感觉还保护完好。你也可以找到一下怀旧的东西,4个角上的碉堡,仍然耸立。碉堡旁边开满鲜艳夺目的野花。

“凡亚比”的威力让这里顷刻风云突变,历史的沉淀给植物带来丰富的沃土。

满目疮痍--在网上你可以查到政府为大万世居投入了多少维修基金,可在现场很多建筑破败不堪、杂草丛生,折射出现今中国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是多么流于形式。

弃之于角落的镜面上的“喜”字,我看到了那年月的一对新人……

也许“红色安全”在这里是反义词,能嗅到青苔散发的气息……

“酒”字让我瞬间感到了温暖与曾经的热闹。曾经的繁荣去记忆中寻找。

岭南风情之民俗文化

“前面就是民俗文化馆。”一句生硬的中文把我的思绪从远古拉回了现代。说话的是一位外国游客,和他同行的中国游客说:“现在正是‘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览’期,这可是你感兴趣的哦!”

进入了民俗文化馆,简直就像进入了个大集市,画面上结网的、织布的、做衣服的、做豆腐的、酿酒的,各操旧业。热闹的景象招来许多游客纷纷坐在八仙桌旁,体验与古人同举酒杯,品尝岭南大盆菜的豪情。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终点是地处欧亚交接地的土耳其。土耳其陶器自16世纪就开始模仿中国青花瓷,虽然后来逐渐远离中国原型,但仿效中国青花瓷的传统依然长期延续。”外国游客边看精美绝伦的瓷器边兴致勃勃地向他的朋友介绍着。“是啊,各国文化都应该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包括你们美国文化,在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创造上都是如此。”他们的对话还真是让我学到了知识。

不知不觉,已置身于走廊,看着对面林立的高楼大厦、姹紫嫣红的花朵、郁郁葱葱的树木,竟有时空交错的恍惚感觉。深圳博物馆内古老而残缺的石器、骨器、木器和陶器,静静地散发着历史的芬芳,而深圳博物馆就像一位知识渊博、修养深厚的艺术家,徜徉在文化的殿堂,漫步于艺术云端,谱写着深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