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11届全运会对举办省山东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11届全运会对举办省山东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举办山东体育发 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11届全运会在筹办与举办期间对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实 力、人才培养、群众体育认知、体育行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体育用品企业、学校体育 场馆条件等产生了积极影响。第11届全运会结束后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水平可能出现短暂滑 坡,一些体育相关产业将受到冲击,部分全运场馆可能出现短暂闲置。第11届全运会举办省 山东应继续传承与践行“全民全运”理念,借鉴“全运备战参赛”模式,促进竞技体育与群 众体育的持续、协调发展,并运用多手段实现全运场馆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有机统一 。

关键词:第11届全运会;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学 校体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812.20/2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6-0025-05

A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of China on

Sports Development of Host Province Shandong

HAN Chunli,WANG Qiuhua,SUN Jinhai,CAO Li

(College of Sports Science,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27316 5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With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expert interview and field survey,this pa per does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on sports development

of host province Shando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ation and conduct o f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host province of Shandong,i n

following aspects: competitive sports strength,talents cultivation,the sports

cognition of the public,sports behavior,the motiv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the sports goods business,sports facilities in schools,and so

on. After the 11th National Games,a transient slide may occur to the level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host province,Shandong. Meanwhile,a number of sports related industries will be affected,and some sports venues might be left unused

temporarily.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concept of “Everybody’s Game” s hould be inherited and implemented,the mode of preparation and competition part icipation in National Game should be referred to coordinate the sustainable deve 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masses sports and maximize and integrate t 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National Games’ venues by diversified methods

Key words: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host province Shandong; competitive

sports; the masses sports; sports indust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mpact

全运会作为我国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型体育赛事,是推动体育发展的有力杠杆 。全运会的举办不仅对举办省(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更重要的还对举办省(市) 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学校体育等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以第11届全运会为例 ,对该届全运会对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实力、竞技项目、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竞技体育比赛 和训练场馆等发展产生的影响;群众健身场馆和设施、群众体育认知、情感、动机、效能、 行为等发展产生的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市场化进程、体育用品企业及相关产业等发 展产生的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师生健身行为等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而考查第11 届全运会对举办省山东体育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 问卷调查法;2) 专家访谈法;3) 实地调查法;4) 文献资料 法;5) 数理统计法。

2 第11届全运会对举办省山东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2.1 对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2.1.1 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实力得到了提升

人们常用金牌数、奖牌数以及总分这3个指标来评价和比较重大国际赛

投稿日期:2009-12-31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95SS08013)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助项目(鲁教人函(2008)27)。

作者简介:韩春利,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事中参与国(地区)的竞技实力,而且3个指标的两两相关性相当高,可以反映不同参赛国(地 区)的竞技实力[1]。在第11届全运会上,举办省山东获得63块金牌、153块奖牌和3

320分,与第10届全运会 上的42块金牌、98块奖牌和2 102.2分相比,金牌增长率为50%,奖牌增长率为56.1% ,总分增长率为57.9%,竞技体育实力有所提升。

2.1.2 举办省山东优势竞技项目有所扩大 通过第8~10届全运会山东代表团各运动项目获奖牌总数占总奖牌数百分比以及累积百分 比的统计,以累积百分比大于70%的项目群作为截集优势项目的标准[2],得出第10 届全运会 结束后山东优势竞技项目群。以第9-11届全运会为例,运用此方法,得出第11届全运会结束 后山东优势竞技项目群(表1)。

表1 第8~11届全运会山东优势竞技项目情况

届次优 势项目群及其累积百分比/%数量/个8-10届全运会田径(27.1)

游泳(40.2)

帆 船(47.2)

摔跤(53.7)

射击(59.2)

举重(64.7)

皮划艇(69.2)

射箭(73.7)811届全运会后田径(21.6)

游泳(35.0)

自行车(42.3)

射击(48.0)

摔跤(53.3)

柔道(58.2)

皮划艇(62.3)

举重(66.0)

帆船(69.3)

射箭(72.6)10

由表1可知,在第8~10届全运会期间山东共有8个优势竞技项目,而在11届全运会后山东的 优势竞技项目增加了2个,即自行车和柔道,从而形成了10个优势竞技项目。

2.1.3 举办省山东弱势竞技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在第11届全运会上,举办省山东的传统弱势项目争金夺银,实现了重大突破。柔道、自 行车、赛艇、激流回旋、帆板、武术套路、篮球、拳击、手球、蹦床、马术、现代五项等过 去的弱势项目全面崛起,竞争力迅速提升。这些项目在第11届全运会上共获得金牌18块、银 牌12块、铜牌12块,奖牌总数为42块。而在前三届全运会上,上述项目共获得金牌5块、银 牌7块、铜牌7块,奖牌总数仅为19块。

2.1.4 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获得高速发展 2001-2004 年 4年中,山东共培养二级及以上运动员11 982人,而在筹办全运会的2005-2008年4年间,共 培养二级及以上运动员16 777人,与非举办全运会期间相比,运动员增加了4 795人,增长 率为40.0%。更为重要的是,山东在筹办全运会期间,加快了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2005 -2008年4年间,共培养国际运动健将和运动健将214人,比2001-2004年期间的128人多了86 人[3],增长率为67.2%。

从运动员培养质量来看,由于金牌榜集中反映着参赛地区顶级选手的数量,前3名奖次 (奖牌榜)及前8名奖次反映着参赛地区优秀选手层的厚度[1]。考查近2届全运会 山东金牌 运动员(顶级选手)的状况发现,第11届全运会山东金牌运动员的绝对数量比第10届全运会略 有增加,但相对数量却略有下降。从近2届全运会山东代表团奖牌运动员及前8名奖次运动员 (优秀选手)的状况来看,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第11届全运会都要高于第10届全运 会(表2)。

2.1.5 举办省山东比赛和训练场馆条件大为改观

在第11届全运会筹办期间,举办省山东投资105亿元,在17个赛区共新建、改造比赛和 训练场馆129个,其中比赛场馆64个,训练场馆65个;新建44个,维修改造85个[4] 。除两个 市实施体育场馆改造外,其余15个市全部有新建场馆。通过场馆建设改造,山东新增体育设 施面积22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从建国到2005年存有大型体育场馆建筑面积的147%[4]。

表2 第10-11届全运会山东获奖牌、前8名奖次运动员及参赛运动员 人数

名称10 届11届金牌运动员

奖牌运动员

前8名奖次运动员

参赛运动员

金牌运动员/参赛运动员

奖牌运动员/参赛运动员

前8名运动员/参赛运动员60

117

277

516

11.6%

22.7%

53.7%78

213

401

710

11.0%

30.0%

56.5% 2.2 对群众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2.2.1 群众健身场地和设施大幅增加,健身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在第11届全运会筹办期间,举办省山东投资50亿元,建设全民健身工程861项、农民体 育健身工程3.2万个,全民健身设施面积增加4 000多万平方米,总量增长近50%,农民体育 健 身工程覆盖47%的行政村,基本形成了以省会济南为中心点、以市级城市为支点的沿海、沿 黄和历史文化三条全民健身特色带。济南、青岛等市主城区建成了“15分钟”健身圈[ 4]。 通过实施“一点三线全民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省规划建设健身工程的总 量增加了近50%,山东人均体育场地比10年前翻了一番,体育设施建设前进了近10年[ 5]。

2.2.2 举办省山东群众的体育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5%的人“非常愿意和愿意”关注体育方面的知识,89.9%的人知 道第11届全运会的吉祥物是“泰山童子”,83.8%的人知道第11届全运会的口号是“和谐中 国,全民全运”。第11届全运会筹办前后,举办省山东群众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在“非常多” 和“比较多”程度上分别增加了10.0%和14.2%,68.7%的人认为体育知识了解提高的原因 是受举办全运会的影响。

2.2.3 举办省山东群众的体育情感得到了提升

在第11届全运会对举办省山东人们体育情感影响测评项目中,“完全同意”和“比较同 意”的选择率均达到70%。这说明,在第11届全运会的影响下,人们从情感倾向上更愿意投 身到体育活动之中,更愿意参加一些体育比赛,更愿意学习一些体育运动技能,也更愿意了 解一些体育比赛和大型体育活动的动态,更愿意了解体育明星的状态(表3)。

表3 第11届全运会对举办省山东人们体育情感影响的基本情况(N=9 69)

项目同意性程度/%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确定 不太同意 完全不同意第11届全运会在我省举办:您更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了34.3

2.2.4 举办省山东群众的体育内外部动机均得到了增强,且内部动机受到的影响大于外 部动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7项体育内部动机影响的测评项目中,“完全同意”和“比较同 意”的选择率之和达到了79.8%。在3项体育外部动机影响的测评项目中,“完全同意”和 “ 比较同意”的选择率之和达到了63.3%。这表明,第11届全运会使举办省山东群众参加体育 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动机得到了增强,促使举办省山东群众更愿意通过体育活动锻炼体质,更 想通过体育活动来磨练意志,更想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来充实生活,缓 解压力,丰富社会交往,更想通过参加体育比赛为其代表团队争光,赢得荣誉(表4)。

0.6 2.2.5 举办省山东群众的体育效能得到增强

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秉持的信心和期待,对自己成功地完 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6]。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6项体育效能影响的测 评项目中 ,除测评项目“在第11届全运会的影响下,您为自己制定了一份体育锻炼计划”外,其他选 项中“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的选择率之和均超过了59.5%。总体平均而言,“完全同 意” 和“比较同意”的选择率之和达到了66.9%。这说明,第11届全运会举办省山东群众 普 遍认识到了参加体育活动的意义,并从中获得了乐趣,从事体育锻炼的信心增强,更愿意参 与体育活动,从事体育活动也具有了一定的自律性(表5)。

表5 第11届全运会对举办省山东人们体育效能影响的基本情况(N=9 69)

项目同意性程度/%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确定 不太同意 完全不同意第11届全运会在我省举办:您觉得参加体育运动非常有意义49.1

在全运会举办省山东群众观看、收听体育问题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第11届全运会 筹办前,只有36.3%的人选择了“总是”和“经常”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杂志等 观看、收听体育,而在筹办后“总是”和“经常”观看、收听体育的人为57.7%。二者相比 ,上升了21.4%。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上,73.0%的人认为是受第11届全运会的影响。 在举办省山东群众与朋友或家人谈论体育的次数问题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11届全 运会筹办前后相比,77.9%的人选择了“明显增加”和“增加一些”。在举办省山东群众与 朋友或家人谈论体育的时间问题上,76.6%的人选择了“明显增加”和“增加一些”。 在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上,83.5%的人认为是受第11届全运会的影响。

在举办省山东群众体育锻炼问题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第11届全运会筹办前,当地群众 体育锻炼的次数主要集中于每周1~2次,而在筹办后体育锻炼的次数主要集中于每周3~4次 。全运会筹办前后相比,每周锻炼3~4次的增加了14.2%,每周锻炼5~6次的增加了9.0% ,每周锻炼7次的增加了5.8%。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上,67.1%的人认为是受第11届全运 会的影响。

2.3 对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2.3.1 第11届全运会激活了举办省山东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11届全运会筹办前后,51.6%的人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明显增加 ”和“增加一些”。据不完全统计,第11届全运会仅“十一运夺金”专题彩票总销售额就高 达24亿多元,开闭幕式和比赛门票收入也近7 600万元,创下了历届全运会票房新高。 同时, 十一运特许商品销售额也达到6 000万元以上[4,7]。这说明,在第11届全运会的影 响下,人 们更愿意购买体育彩票,更愿意花钱去看比赛,更愿意购买体育特许商品。大众体育消费的 增加为举办省山东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第11届全运会投资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市场开发部与7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 供应商以上级别的合作协议,投资主体数量超过往届全运会。在这些投资主体中,既有中国 石化、中国移动、中国人寿等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也有上海通用这样的著名外资企业 ,也有潍柴动力、浪潮集团、山东航空等省属企业,还有国人西服、特步、扳倒井等一大批 民营企业,还涉及北京、江苏、广东、广西、宁夏等众多外省企业[7]。这表明全 运会的举办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这为举办省山东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3.2 第11届全运会促使举办省山东一些体育用品企业成长与成熟 在11届全运会上,近4成体育器材和场地服务由山东本土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8 ]。这些 企业为了提供品质优良、富有科技含量的体育器材和服务,注重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山东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在本届全运会高低杠项目中,通过科技攻关,在世界上第一个解决了调节 器稳定度的问题;在双杠项目中,通过增加半自动锁头,实现了双杠高低、 宽窄调节的半 自动化,使得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此项技术的企业;泰山生产的人造草 坪首次亮相本届全运会曲棍球赛事,改变了过去国内不能生产高等级曲棍球人造草坪、必须 依赖高价进口的历史[8]。第11届全运会使这些体育用品企业提升了企业品牌和产 品(服务) 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使企业形象深入人心,从而使举办省山东一些体育用品企 业快速成长与成熟。

2.3.3 第11届全运会将加快举办省山东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第11届全运会在营销上坚持了“政府支持(宏观调控)、市场运作、社会赞助”的指导思 想和工作思路,实行了“统一开发、适度开发、梯次开发、合作共赢”的运作方式,建立健 全了“自主招商与招商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配套保障措施。以市场运 作模式,成立了山东十一运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抽调、招聘了一批从事体育产业、 营销行业、策划行业等具有丰富经验和社会阅专业人才,聘请了部分产业运营公司、体育产 业专家作为顾问公司及顾问[7]。建立了“全攻全守”全员招商体制,在招商中坚 持了行业 的唯一性和排他权,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局面。最终有18家企业成为合作伙伴,大大超出了原 先的预计[9]。另外,结成赞助商6家,独家供应商8家,供应商27家,特别支持单 位2家,签 约总额6亿多元[7],远远超过八运会的1亿元,九运会的2亿元,十运会的4亿多元 ,创下历届全运会之最。

第11届全运会积极面向市场,开发全运品牌价值,努力提高市场化办赛的理念和运作机 制,对举办省山东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启迪、示范和指导作用,有可能使举办省山东体育产 业在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出现跨越式的发展,从而加快市场化进程。

2.3.4 第11届全运会带动了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11届全运会促进了服务业(旅游会展、商业服务等)、建筑业、制造业等多种体育相关 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2007-2009年,山东省仅全运会场馆建设改造、全民健身工程和 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 000亿元,可创造70多万个就业岗位[4]。第11届全运会促 进了旅游 业的发展。在济南,与去年同比,旅游人数增加了24%。全运会使济南旅游业发展至少快了5 年。在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开放后,拉动近10万人前来旅游[10]。据有关部门 抽样调查测算,仅2009年10月15-21日,全运会给山东送来游客6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 合收入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与2009年以来的山东旅游发展形势相比,第11届全 运会的举办,分别拉动山东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增长提升5.2%和5.5%[11]。

另据测算,第11届全运会将拉动山东第三产业增速年均提高0.5%左右,使第三产业年 均 增速达到14%左右,高于第二产业增速1.4%。与全运会相关的旅游会展、商业服务、现代流 通等现代服务业,受到明显拉动,以年均10%~14%的速度发展,逐步成为服务业的主导产 业,并带动一批新兴服务部门的发展[12]。此外,第11届全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的 建设与改造,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工业产品,直接促进了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2.4 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2.4.1 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条件得到了改善 第11届全运会场 馆建设在规划之初不仅着眼于满足比赛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赛后的利 用问题,尽可能将场馆建在居民区、学校区。在第11届全运会筹办期间,举办省山东有12个 学校由于承担比赛任务而在场馆建设上受益。其中,在6个学校新建体育场馆21个,6个学校 原有的6个体育场馆得到了维修改造。全运会为这些学校的体育教学科研与训练比赛创造了 优良条件。

2.4.2 掀起了学校师生的健身热潮

根据《2009年山东省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计划》,第11届全运会组委会群体部在2009年统 筹安排了930项全民健身活动,专门针对学校的活动达96项,仅山东省千校乒乓球赛一项(历 时5个月),就吸引了1 000余所学校的10万余名学生参加[13]。此外,各级各类学 校以“全民 健身与全运同行”、“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为主题,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及全运会 筹办工作重要节点为依托,开展了拔河、健身操、广播操、登山、长跑、游泳、跳绳、推铁 环、踢毽子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师生的健身热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第11届全运会的影响下,78.4%学校师生更愿意参加体育锻炼,70. 9%学校师生更多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并且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也有了较大程度的 提高。这表明,第11届全运会举办省山东学校师生健身日常化、生活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参 与健身的热潮日益高涨。

3 全运会对举办省体育发展的消极影响

3.1 “后全运期”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水平可能出现短暂滑坡

一般而言,全运会举办省(市)在全运会筹办期间往往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重视程度也比不举办全运会时高出许多,从而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因而竞技体育 水平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快速提升。而在“后全运期”,这种优越条件开始消退,从而带来 竞技体育水平的短暂滑坡。往届全运会举办省(市)竞技体育水平变化情况证明了这一点。江 苏、广东、上海分别承办了第10届、第9届、第8届全运会,均列金牌榜、奖牌榜和积分榜第 1位,而在承办后的下一届全运会中名次分别下降了1~2位,金牌、奖牌和团体总分也均呈 下降趋势(表6)。

当第11届全运会曲终人散,一些因全运会而生的体育相关产业,如体育旅游业、体育会 展业、宾馆业、餐饮业等,可能因全运会巨大惯性所造成的真空而出现不适应,短期内会造 成这些产业产值下降、收入减少,从而由全运会期间的繁荣变为暂时的萧条。此外,因承办 第11届全运会而拉动的大量就业人员也将面临再次就业的问题。

3.3 “后全运期”举办省山东部分全运场馆可能出现短暂闲置现象 虽然第11届全运会举办省山东在全运场馆建设之初就已考虑到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并 将场馆分散建设在17地市的居民区和学校区,但在场馆的功能转换、场馆赛后管理层面的具 体规划制定、如何处理好市场化运作与公用性、社会性的关系上,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随着第11届全运会的结束,投资与消费需求骤减,以及举办省山东部分地市承办体育 赛事的机会和能力有限,这些都有可能使部分全运会场馆出现短暂的闲置。

4 扩大第11届全运会对举办省山东体育发展影响的对策

4.1 传承与践行“全民全运”理念,促进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同发展 1) 山东省体育主管部门应深入学习、研究“全民全运”理念,正确理解、把握“全 民全运”的内涵与外延。2) 加强山东省竞技体育主管部门与群众体育主管部门的沟通与 联系,使两部门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途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达成共识 。3) 在体育赛事筹办和举办中提供“全民参与”与“全民共享”的机会,赢得全民力量 的支持。4) 尝试把群众体育纳入办赛宗旨,使体育赛事期间真正成为群众体育知识的普 及期、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期和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期。5) 尽快研究和出台第11届全运 会场馆赛后使用办法,充分发挥全运场馆在全民健身的作用。6) 充分调动企业、农村、 学校、俱乐部等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对群众身边的场地建设、健身组织以及健身活动的开展 进行管理和指导,再掀全民健身热潮。在全民健身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竞技体育水 平的提高。

4.2 借鉴“全运备战参赛”模式,促进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第11届全运会中,举办省山东形成了“目标管理、强化制度、政策激励、科学训练、 统筹协调”的全运备战参赛模式。今后山东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必要学习和借鉴这种模式。 第1,规划好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3年12届全运会等重大赛事参赛目标及竞技体育整体发 展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落实承担单位和人员,明确责、权、利关系,加强督查与落实 。第2,将山东省体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处室联系运动队制度、教练员培训制度、科研人 员跟队服务制度和医务专家巡诊制度建成长效机制。第3,加大对市、县(市、区)体校等体 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财政与政策支持力度,在省级运动队编制、经费投入、运动员退役再 就业和升学等问题上进一步争取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第4,继续加大引进高水平教练员、 科研人员、医疗人员的工作力度,配齐配强各运动队的总(主)教练、科研人员、队医等,着 力打造复合型教练员团队。第5,按照“巩固强项、强化弱项、补齐缺项”的原则,调整优 化项目结构。进一步强化田径、游泳、重竞技、水上、射击、射箭等优势项目,培养夺金的 主力军团;全力突破潜优项目,争取催生出新的金牌点;积极发展短缺项目,增强综合竞争 实力。第6,努力营造学习、研究科学训练与管理的浓厚氛围,深入研究和把握项目训练规 律和制胜规律,开展运动技术分析、训练创新、机能监测、营养补剂、伤病防治、心理训练 等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全面推进科训医管一体化建设。

4.3 运用多手段实现第11届全运会场馆的综合有效利用,实现场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最大化和有机统一 1) 根据训练、教学以及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将全运场馆部分改造成常规体育项目 场地。2) 将地理位置好、配套设施完善、设备运行状况好的济南奥体中心、17地市综合 性体育中心、体育公园、奥林匹克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建设成为集体育、休闲娱乐、文化、 商贸、科教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中心。建立专业化的场馆运营公司或集团,按照“运作市场化 、管理企业化、用工社会化”的思路实行委托管理;对于建在学校里的全运场馆,主要来满 足学校的教学、训练需要,在此前提下兼顾社会。对这部分场馆采取学校体育部门下设专门 机构运营、体育部门下设专门机构与专业公司托管相结合运营、校内产业集团运营三种模式 ;对于全运村和媒体村,可以出售给了当地居民或作为学生宿舍。考虑到“奥运争光计划” 的需要,可将省体育中心、历城区赛马场、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日照市水上运动基地建 设成为专门训练、比赛场馆,采取在内部实行目标责任制或承包责任制的方式运营。上述全 运场馆运营模式,都应实现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都应以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活 动、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主,商业服务经营活动为辅。3) 在全运会场馆经费的再投入与收 益分配上,可根据各地市的经济情况及全运场馆的经营情况,采取政府、单位财政经费全额 支出、定项补助的差额预算支出、以收抵支定额补助的差额预算支出、自收自支,以及政府 、单位负责场馆维护,经营收入定额,利润分成等方式。

5 结 论

1) 第11届全运会在筹办与举办期间对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实力、人才培养、群众体育认知 、体育行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体育用品企业、学校体育场馆条件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2) 第11届全运会结束后举办省山东竞技体育水平可能出现短暂滑坡,一些体育相关产业将 受到冲击,部分全运场馆可能出现短暂闲置。

3) 第11届全运会举办省山东应继续传承与践行“全民全运”理念,借鉴“全运备战参赛” 模式,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持续、协调发展,并运用多手段实现全运场馆社会与经济 效益的最大化和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学科建设[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81-83.

[2] 曹景伟.第24~26届奥运会各竞技强国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研究[J].体育科学,2001 ,21(1):39-43.

[3] 山东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09.

[4] 山东省体育局.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总结报告[Z].2009,11.

[5] 宋.十一运理念创新引导机制创新[EB/OL].第十一届全运会官方网站,2009-11- 2.

[6]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3-47.

[7] 山东省体育局.市场开发部工作总结[Z].2009,11.

[8] 王爽,代玲玲.“山东制造”闪耀全运[EB/OL]. 第十一届全运会官方网站,2009-1 1-2.

[9] 襄阳城.六亿市场开发收入仍难平衡 全运呼唤品牌内涵[EB/OL].sports .省略/.2009-10-28.

[10] 袁涛.全运会为山东送来大“红利”[EB/OL]. 第十一届全运会官方网站, 2009- 10-26.

[11] 刘英.全运会拉动山东旅游收入增长5%以上[EB/OL].第十一届全运会官方网站,

2009-10-25.

[12] 山东大学课题组. “十一运会”综合经济效应分析概要[EB/OL]. 第十一届全运 会官方网站, 2009-11-23.

[13] 山东省体育局.全民健身处工作总结[Z].2009,11.

[14] 马策,刘颖.影响和制约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因素研究[J]. 沈 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4):96-97.

[15] 贾书申,张红松,孙帅.广州承办亚运会对大珠江三角洲区域体育旅游业的促进及对策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