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某防护型指挥车NVH性能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防护型指挥车NVH性能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提出了一种通过白车身模态分析、Trimbody车身模态分析、声腔模态分析、噪声传递函数分析等CAE分析改进越野车车内噪声的方法,与实车试验结果对比,二者在低频范围内问题频率点基本一致。通过仿真方法确定了噪声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频率下车身板件振动较大的部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达到降低车内噪声的目的。

关键词:越野车;Trimbody车身;模态分析;噪声传函

中图分类号:U4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3)03-0014-05

作为汽车特殊成员的越野车家族,由于行驶过程中振动剧烈,将使驾驶员无法进行车外观察和车内仪表数据的读取,也使车载武器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地限制。同样如果车内噪音太大,将极大地影响车内乘员之间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流。故NVH性能对越野车更为重要。

本文主要采用噪声传递函数计算方法,结合越野车的TB车身模态和声腔模态计算,预测噪声问题的频率值和产生噪声的板件,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对车体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达到减小车内噪声的目的。主要考虑发动机车身悬置点、减振器和悬架弹簧车身安装点、排气挂钩车身侧安装点等车身接附点对车身的激励引起的板件振动,得到驾驶员和副驾驶员耳旁的声压值,也就是得到噪声传递函数曲线[1]。

1 噪声问题描述

2 噪声产生机理

(1)白车身模型和实际的试验车身有一定的差别,由以上公式推导可知,所有的固有频率值均与系统中的所有的质量、刚度等有关系,在整体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上差别较大,且由于实车带有车门等部件,车身板件局部模态频率和振型和白车身不一样。

(2)鉴于以上差别存在,采取的改进措施将会有一定的误差,不一定能解决NVH问题。

要使仿真模型状态尽可能与实际车体状态接近,就需要对车身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当然这样也会增加建模时间和仿真、解析时间。

3 噪声传递函数分析

当频率低于车身模态振动模态频率时,增加刚度有利于降低该频率附近的V/F。当频率高于车身某特定振动模态频率时,增加质量有利于降低该频率处的V/F。具体在那些地方增加刚度和质量,需要视模态振型的情况而定。当频率接近车身某特定振动模态频率时,增加阻尼有利于降低该频率附近的V/F。

车内噪声是车身声学灵敏度和激励力的乘积,为降低车内噪声不仅要降低声学灵敏度,还要降低激励力和激励力的传递,这就还需要激励点处有一定的动刚度[5]。

3.3 流固耦合系统有限元方程

3.4 带内饰车身(TB)模型创建

借鉴乘用车NVH仿真模型状态,通过创建乘用车的带内饰车身(TB)模型,即可较好的满足模型计算的精度要求,所以也需要创建某防护指挥车的TB车身模型,作为进行nvh分析的基础模型。

3.5 声腔模型的创建

3.6 TB模态和声腔模态分析

进行了某防护型指挥车的TB模型的模态分析,观察模态振型得出以下结论。

(1) 在52.4 Hz、53 Hz、66.5 Hz、68.3 Hz、118.4 Hz处,车身后部左右侧围板出现较为明显的局部模态。

(2) 在53 Hz、66.5 Hz、68.3 Hz、68.7 Hz、96.1 Hz、97 Hz、118.1 Hz、122.5 Hz、143.3 Hz等频率处,顶棚出现各种振型的明显局部模态。

(3) 在65.7 Hz、145.4 Hz等频率下,车身地板出现较为明显的局部模态。

3.7 噪声传递函数分析

4 NVH性能改进

5 NVH性能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通过模态分析、NTF分析等CAE仿真手段可以较好的预测车体的NVH问题,能够准确找到引起NVH问题的车身板件,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2) 通过CAE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都可以得出在50 Hz、99 Hz、125 Hz等频率附近,驾驶员耳旁声压较大,是由于板件振动和声腔耦合所致,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这些频率点的声压值。

(3) 通过模态振型判断车顶棚、车体后侧围板处、地板等处振动较大,通过在顶棚加质量块进行移频处理后,声压值降低。

(4) 还可以通过在顶棚后部、车体后侧围板处、地板等处增加加强筋或者贴阻尼片,降噪效果将更好。

参考文献:

[1] 郭荣,万钢等. 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探讨[J]. 振动. 测试与诊断,2010:39-40.

[2] Oliver W, Roland S. Panel contribution analysis-Analter native window method[ C].SAE Technical Paper Series, Pa per Number 2005-01-2274. USA, Michigan: [ s. n.], 2005.

[3] P. Strasser, L. Ferrali, D. Caprioli, Emerald. An FE tool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damped vehicle bodies with respect to low-middle frequency range[C], Rieter Automotive Conference, 2001.

[4] 李增刚,詹福良等.Virtual Lab Acoustics声学仿真计算高级应用实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4-7.

[5] 庞剑,谌刚,何华等.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322-323.

[6] 陈江红等.车身结构与车内空腔流固耦合系统的模态分析[J]. 计算机辅助工程,2011.

[7] 靳晓雄,张立军,江浩等.汽车振动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