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牛奶的温暖线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牛奶的温暖线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上海老弄堂里,大多的墙头或门上,几乎无一例外都挂有一只小小的牛奶箱。就是这只小小的牛奶箱,若是时光倒退三十年,它钉在那墙头上,却无法让人视而不见。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处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时期,余生虽晚,没赶上“上山下乡”的热潮,但条件艰苦、物资贫乏的那一段困顿期还是未能幸免。印象中那时的邻居,可没有几家是包月喝牛奶的,门上有资格挂牛奶箱的屈指可数。所以,门上的牛奶箱在我幼时的眼里,几乎就是“贵族”的标签,谁敢小觑?而大多数的寻常人家,最多也就是钉个信箱而已了。

对于牛奶“贵族”,由于差距较远,我还不怎么羡慕。而我当时最羡慕的倒是一位小学同学,尽管他家的经济状况很一般,根本不可能挂个牛奶箱天天享受一瓶,然而他却比别人更有机会去亲近牛奶,因为――他的妈妈就是一位送奶工!每天清晨,天还未亮透,他的妈妈就会推着装满牛奶瓶的小车,“当啷、当啷”地串家走户,往那钉有牛奶箱的人家,取走空瓶,放进当日的新鲜奶。据我的同桌说,这位同学因妈妈的工作缘故,时常也能吃到多余的或是隔天的牛奶。不管其真实性如何,就这样的消息已让我们大大艳羡了。所以,虽然同学的妈妈不认识我,但我却一直记得她,而且印象特深,以致于几十年之后我的脑海仍可清晰浮现出他们母子俩的当年模样。他的妈妈个子不高但肤色很白,且白里透红很健康的样子,而那位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脸蛋个子却都长得挺不错的,当时不懂事,讥之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一类。由于和这位同学从来没有亲近过,所以关系很一般,关于他的底细也就不甚了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一直都认为他妈妈的肤色以及他的大个子的因素,都是因为能经常喝到牛奶之故――不管是多余的还是隔天的。现想来如果确系家族遗传,我倒是冤枉了人家。

小时候虽然不能经常喝到牛奶,但偶尔的享受还是有。也许正是因为偶尔,比较难得,所以印象也特别美好,特别深刻。那时装牛奶的都是广口瓶,造型很敦厚,上面的牛皮纸沿着瓶口用细细的蜡线箍紧,在活结处点以松香封口,启封时将线头轻轻一拉即可。这方法非常的古老但十分管用,古代文书的传递就用此法,称为“封泥”,如果文书重要怕人私拆的话,再于“封泥”上盖一印戳,一旦开启则无法复原了。

牛奶的封口方式竟也沿用秦汉时期就有的“封泥”术,可见人们对它是多么的郑重。许多那时代的过来人,在回忆起喝牛奶的幸福时光,都要提起那白色的纸盖揭开后,背面所结下的一层厚厚的奶油,然后描述自己是如何如何之喜欢,舔起来是如何如何之幸福,我想,大概所有四十岁以上的喝奶者都会有此经历,这个细节几乎成了那一代人喝牛奶的经典动作!

不过除了这个细节外,那时的牛奶还留给我深深印象的就是它的“光明”标记――用现在的话说又叫“LOGO”。记得好像是一把小小的火炬,印在封瓶口的那张牛皮纸正中,小火炬的四周还有表示发光的一根根线条。但在我的记忆中,我总是把它当作是一盏灯,一盏温暖我心中的明灯。因为当我也能像“贵族”一样天天喝一瓶牛奶时,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了,而那时我正忙于紧张的高考,母亲看我每天熬夜读书,怜子心切,只得从牙缝中省出几个钱来,还四处托人才帮我办了张订奶卡。清早上学前,每当我拆牛皮纸封盖瞥见那正中的火炬灯时,就会感受到母爱在我心中化成的一股暖流……所以,那一盏灯给了我非常美好的印象,就连揭盖喝奶时也是小心翼翼,生怕漏掉一丝美好的享受。但联想到今天,女儿每天上幼儿园和晚上临睡前,太太也会逼着她喝掉一杯牛奶,可看着女儿那痛苦的神情,以及偶然听说可减半或豁免喝奶的兴奋劲,真是“夏虫不可语冰”,我不知对她该如何说才好。

记得很早时读到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图中有二三人围坐一张小桌子在喝酒聊天,那幅漫画题了一行宋人的诗句:“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给我印象很深。当时我看那幅漫画的小桌上有一盏油灯就和牛奶纸上的灯火很相像,都给人有一种融融的暖意。因为昏黄的灯光虽不是很强,却更能体现出它的温暖,而太强了则反而容易把你灼伤。

也许,这就是我们能对牛奶有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之故,而这份感觉女儿那一代恐怕不可能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