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技能充电 省钱新发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技能充电 省钱新发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参加一次培训课程要花费数千元的费用,有没有既省钱又能充电的好方法呢?现在有一些“技能换客”和“讲座族”,不花钱也能把充电“进行到底”。

培训充电流行“技能交换”当下,正值职场白领们一年中培训充电的黄金季节。近日,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用和刻板的学习时间,一些白领另辟蹊径,通过网络发帖子和熟人转介绍等方式,使得“技能交换”开始悄然流行。

正宗的英语口语交换、正宗的太极拳、打高尔夫球交换学小提琴、专业法律知识和演讲辩论口才技巧换取表演和话剧……在上海“客齐集”网上,这样的“技能交换”版块十分红火,就是拿出自己的本领,与别人交换自己所想要的本领,各取所需,深受部分网友青睐,开版不过两个月,要求技能交换的帖子已近千条。

“本人喜欢舞蹈,古筝八级,学习钢琴已有一年左右,趁着近来时间闲散,想寻找一钢琴弹奏方面有相当功底,同时又有学习舞蹈和古筝意愿的朋友,互帮互学。”

“我擅长的技能是英语口语和心理辅导,我想学习的技能是Photoshop或古典吉他弹奏(我以前有一点点基础),当然如果你有其他娴熟的技能我也愿意与你交换,希望能与你成为好朋友!”

除了前文提到的网站,在多家社区网、职业交流网站以及一些QQ群上,诸如此类的“寻换启事”,越来越常见,而且拿来交换的技能,从语言学习、网络技能,到琴棋书画、健身娱乐、厨艺茶艺等,可谓无所不有。

既省时间又省花费

现在某港资企业工作的部门副经理罗楠,一直很想让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更上一层楼,可在咨询了多家商务英语培训机构后发现,一年近万元的培训费用,加上因为工作关系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让她有些退却。碰巧的是,同公司新来的一名澳大利亚同事,很希望能找位老师学习中文,两人一拍即合,还专门购买了相关学习书籍,决定开展这种紧密的互助式学习。

以一己之长换众人之长的“一换多”交换形式,在实际交换中更为常见,“只用提供一项技能,却能不用花钱就可以学到其他多种技能,何乐而不为呢?”多数交换者会考虑空闲时间和居住地点的接近性,这样就不会像上培训学校那样奔波了。

颇有交换心得的李华,近期在她的交换圈里决定进行主题式学习型聚会,每周会在QQ群里定一个主题,比如本周的主题就是“商务妆容技巧”,应者已有近20名。

李华表示,这个圈子里的人都会转介绍,以至于加入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乏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白领,在学习和分享的过程中,朋友圈子也越变越大了,“不仅技能增加了,还长了不少见识,而且这种交际有效性更强,在互帮互助中,大家的关系相对也更稳固。”

技能就是价值

进行“技能交换”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活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竞争者需要具备的技能越来越全面,必须及时地进行自我充电,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网上技能交换无疑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充电方式。此外,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圈子相对狭窄封闭,通过技能交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拓展各自的社交圈,结交更多朋友。

“技能交换”之所以能够流行,因为它既节约了资源也拉近了朋友间的距离,这种“朋辈教育”,有时甚至比师长的教育更有效。只要是你的长处都可以用于交换,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技能就是价值!”

安全及隐私要当心

“技能交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际模式和学习空间。从虚拟网络走向现实,最重要的还是安全问题,对那些准备见面的技能交换者,要提出一些安全忠告:在没有见面以前,一定要通过电话联系对方,核实对方身份;在真正的技能交换以前,第一次见面应该选在人多的公共场所,女孩子最好找朋友陪同;在交换开始后,除非必要,尽量不要到对方家里或者住宿的地方;在交换开始前,最好向对方了解一下你想和他交换的技能,是否是你想要的,水平到底怎样,做到心中有数。

“讲座族”热衷赶场长见识

遇到感兴趣或有知名大师担任主讲的活动,资深培训顾问沈飞一般都会参加。他每月至少要参加3次各类机构举办的讲座或沙龙。沈飞自称是一个好学的“讲座族”。

据了解,每到周末,在北京举办的讲座或沙龙等活动至少有100场,活动举办的形式迥异,有的是名家讲坛,有的是演讲沙龙,有的是经典案例分享,也有的是户外游戏或聚餐之类的。相当多的活动是高校,管理、培训咨询公司,媒体或行业协会举办的,也有白领圈子自发组织的,其中,心理学、投资、成功学、职业形象与口才、管理、市场营销等讲座或论坛吸引着大量听众,给略显浮躁的日常生活覆盖上一层厚重、温润的学术氛围。

时下流行一句话:“人脉就是钱脉”,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现在社会上到处都充满着商机,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通过参加这些不同形式的论坛、讲座和沙龙活动,既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知识面,掌握了最新的学习资讯和趋势,又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和行业人士,听讲座俨然已成了许多白领的一种生活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参加活动既可以小见大,博览天下,又可以获得一些工作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思路。参加一个讲座或沙龙,要想办法与主办单位、主讲嘉宾建立良好关系,有时候可考虑加入这些组织或协会,对职业发展是大有裨益。

尽管“讲座族”参会的目的各异,但不可否认,参会既是结交良朋知己,丰富工作之外的人力资源结构;有时交流获得的案例,也可以拿回企业用来解决百思不得其解的管理问题;而一些大师或专家的讲座,则非常有利于各种社会身份的听众开阔眼界,更能促使在职人士进行职业谋划、思考未来。

参会攻略

目前,北京每天举办的讲座或沙龙等会议不下百场,仅人力资源管理或市场营销类讲座就有十多场,如何挑选活动呢?专家提醒,并不是所有免费活动都要参加,要有所选择。参加之前,要了解主办机构品牌、活动主题、主讲人资历等要素。主办方机构的品牌实力很重要,不规范的培训机构会利用活动形式和观众心理,让学员掉入消费陷阱,最后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课程产品。

如何挑选活动?不是每场都要参加,否则会顾此失彼。有时候,自己想参加的好几个讲座都在同一时间举行,最好选那些名气大、在行业排名靠前的机构举办的活动参加。全天的比半天的收获大,特别是一些免费论坛;主讲嘉宾的名气也很重要;选那些在星级酒店举办的论坛或沙龙,不要参加那些在学校里找个教室办的活动,免得浪费时间。

此外,很多课程推广活动是免费的,参加这类活动,无非就是带着建立人脉关系,了解课程信息的心态;而遇到一些收费论坛,这类活动内容充实,主讲嘉宾都有自己的“绝活”,想想自己是花了钱的,无论如何都要有所收获。最好争取现场向主讲嘉宾问一两个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遇到上班时间举办的活动,如果自己确实要参会,最好提前把工作处理好,或交接清楚,并提前与主管沟通,可将参加活动的预期收益和工作交接情况告诉主管。遇到好的活动,自己实在又不能去的,可以与同事轮换,回来后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