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临床疗效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临床疗效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塞中所发挥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该院接受治疗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7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顾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凝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30 d后以及治疗90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BI指数(主要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同时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都表现出NIHSS评分的下降和BI指数的提升,观察组在治疗30 d以及治疗90 d后NIHSS评分和BI指数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塞;联合抗凝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085-02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坏死,主要发病原因是机体内的栓子随血液流动而将脑动脉堵塞;根据栓子来源的不同,主要将其分成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塞两类,其中又以心源性最为常见[1]。心源性脑梗塞的高危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通常存在晕眩、意识障碍、麻木甚至癫痫等症状表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意义重大,临床实践治疗发现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所发挥出理想的疗效,该研究选择于2010年2月―2012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研究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所发挥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会议制定关于心源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4],都存在心房颤动疾病史。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6.2±10.1)岁;致病因素:心力衰竭11例,动脉硬化17例,心房颤动8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56.7±9.9)岁;致病因素:心力衰竭12例,动脉硬化19例,心房颤动5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凝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需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忌疲劳过度;增加蛋白、维生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脂肪、盐、胆固醇、油炸刺激食物的摄入。对照组:阿司匹林50 mg/d或者75 mg,急性期用药每天可提升至300 mg;氯吡格雷75 mg/d,餐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次/d,0.5 mL/次,8~9 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华法令2~4 mg/d,需要进行凝血检查[2]。

1.3 指标观察和疗效标准

指标观察 主要对治疗前、治疗30 d后以及治疗90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I指数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并做好统计观察工作。NIHS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I指数越高表明患者所具有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另外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是否存在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晕眩、意识障碍、麻木甚至癫痫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然而对患者的日常起居生活仍然存在影响。无效:患者的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的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1.5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NHISS评分和BI指数

两组患者治疗后,都表现出NIHSS评分的下降和BI指数的提升,但是观察组在治疗30 d以及治疗90 d后NIHSS评分和BI指数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BI指数的变化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并发症

观察组中2例发生脑出血,其中1例为症状性脑出血,1例为非症状性脑出血;2例口腔黏膜出血;对照组中1例发生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发生口腔黏膜出血;观察组并发症率11.1%,对照组的并发症率5.6%,两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源性脑梗塞的致病原因包括心力衰竭、动脉硬化、心房颤动等,其存在发病急骤、致残率与死亡率高的特点,对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带来的极大的影响,如何有效治疗心源性脑梗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4]。该文通过单独抗血小板治疗与联合凝血治疗治疗前,后30 d、90 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凝血治疗在NIHSS评分及BI指数方面的变化显著优于单独抗血小板治疗,从疗效单独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总有效率66.7%,而结合使用联合抗凝治疗总有效率83.3%,结果显示联合抗凝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了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优越性,主要原因在于肝素作为血液化学成分测定中最好的抗凝,是一种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分子量为1.5万,其抗凝机制是与抗凝酶Ⅱ一起,在低浓度能抑制因子IXa、Ⅷ和PF3之间的作用,并能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5],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还有抑制凝血酶的自我催化及抑制因子X的作用。另外华法林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主要是通过拮抗维生素K而发挥抗凝功效的,具有十分显著的抗凝作用,同时研究检查显示其用药后引起出血的几率十分低,安全有效。

该研究发现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志忠,黎红华,武强,等.心源性脑栓塞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9):44-46.

[2] Boysen G,Active A.balancing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J].Lancet Neurol,2009,8(6):507-508.

[3] 苏兴涛,安君朋.心源性脑栓塞18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18.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29):379-380.

[5] 林镇源. 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13(15):1673-1674.

(收稿日期:20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