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保险:危机参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险:危机参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一片赞美声中,中国的保险行业进入2008年。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和低下的保险渗透率,勾勒出一幅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2007年保险行业全年保费收入达到7035.8亿元;高流动性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又推动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创下了历史新高,按季度加权平均的年收益率已超过10%;保险公司将几年之前开始布局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推向深入,大型保险集团更朝着金融控股的方向大步迈进。继“千禧年”后首先完成海外上市,保险公司2007年纷纷回归A股,创造了诸多神话。如今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又仿佛带来了保险行业投资海外市场的无限机遇。

这与上世纪80年代创业筚路蓝缕、90年代深陷利差损泥沼相比,恍若隔世。

对于中国保险行业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绝佳的宏观经济背景、广阔的市场、廉价的人力资源、充足的资本,以及可遇而不可求的投资机会;让一个伟大公司成长的因素,在当今的中国似乎都已齐备。但风险也在悄悄逼近。

弄潮资本市场

中国保险行业能有今天的局面,资本市场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没。

2008年1月20日晚,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2318,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下称中国平安) 公告称,其董事会通过决议,决定配售不超过12亿股A股,并发行不超过412亿元附认股权证的A股债券,用于补充资本金和对外投资。

公告时间恰逢美国次贷危机波澜再起,全球股市全面下跌,中国亦不能幸免;平安的天量增发计划被一些市场人士视为中国股市大跌的导火索。目前,此次增发能否成功还有诸多未知数,但平安的雄心已昭之天下。

2007年有三家保险公司在A股上市,填补了证券市场保险类上市公司的空白。2007年1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2628;纽约交易所代码:LFC;上海交易所代码:601628,下称中国人寿)回归A股募集资金283亿元;中国平安紧随其后发行A股,募集资金达389亿元。

2007年底,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601,下称太保)辗转多年之后,终于登陆资本市场。虽然带有2004年亏损的硬伤,在国务院特批之下方才获得上市资格,但太保以高达38倍的市盈率定价,仍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募集资金300亿元,保险概念之火爆已登峰造极。

此外,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纳斯达克代码:CISG)也于2007年上市,成就了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的第一单IPO。各家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也把目标锁定在保险中介行业,资本的介入,已经让保险中介行业的收购兼并狼烟四起。

保险业上市热潮在2008年仍将继续。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正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并准备年内上市;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2328)也要回归A股。另外,还有很多中小保险公司纷纷增加资本金。

目前看来,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会交出一份漂亮的2007年成绩单。太保于1月24日业绩预增公告称,2007年利润将比上年增加500%,主要是由于“保险业务的稳步增长和投资收益的显著增加”。中国平安也作出了利润增长超过100%的业绩预增公告。

细观各家保险公司2007年的业绩表现,也可以发现资本市场的另一作用。首先,投资收益的增加是2007年业绩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07年,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万亿元,全年投资收益相当于之前五年投资收益的总和。

另一方面,在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上,资本市场的火爆,令传统保险产品号召力减弱,对投资收益分享度更高的分红、万能和投连产品,成为各家公司的主打产品。资本市场的繁荣改变了保险产品的结构,进而改变了一些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

检视海外投资

目前,中国人寿市值已超过美国国际集团,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也已跻身于全球保险公司市值五强之列。高估值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本市场工具。

2006年5月,央行“五号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相继在香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试水海外投资。

2007年7月25日,中国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不仅确定了保险公司QDII投资的额度,允许保险公司运用总资产15%的资金投资境外,亦将境外投资范围从固定收益类拓宽到股票、股权等权益类产品。

此后,保险公司投资海外市场突破连连。保险资金的海外投资经历了从债市到股市、从上市前公司配售到二级市场交易这样一个过程。10月底,中国平安首家获得了换汇投资香港股市的资格,已经将换汇额度提升至15%的上限,并且投资约18.1亿欧元,在二级市场购买欧洲富通集团4.18%的股票,成为富通第一大股东,在富通董事会拥有了一个非执行董事的席位。

目前,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中国平安集团公司和下属的寿险、财险公司等21家保险公司获得了境外投资资格。多家保险机构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海外投资换汇额度的申请。刚上市的太保也公告要在香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2007年,以美元和港币计价的保险资产有215.1亿美元,占保险海外资产的85.9%。

由于次贷危机,很多海外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价格迫近几年来的低位,这给中国的保险公司带来了一次披沙拣金的机会。不过,专家指出,保险投资要真正驶入海外市场,还有许多风险因素需要考虑。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和日本的保险公司也先后被市场给予过这样的机会。美国保险公司将资本、技术、经验和公司治理一并出口,以战略收购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很多美国公司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成功将其业务国际化。日本公司则主要以购买海外资产为主,最后,多家公司因利差损而倒闭。

如今,同样的机会又摆在中国保险公司面前,他们何去何从?

专家指出,如果仅仅是财务投资,中国保险公司需要对海外市场的一些基本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这包括监管规则、合作伙伴和交易对手等。另外,人民币升值因素不容忽视。如果是战略投资,中国保险公司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在战略收购之后,中国的保险公司可以提供什么,又可以得到什么?

与美国保险公司当年的海外扩张不同,中国保险公司虽具有资本实力,但在保险产品开发、销售、公司治理等关键业务上,仍有较大差距。收购成熟市场的保险机构,会不会拖累中资保险公司的增长势头?收购之后的整合会不会存在问题?这些都是普遍令人担心的问题。

“专业技术可以通过全球招聘解决。”一位海外保险专业人士说,“事实上,中资公司最大的问题还是公司治理。我认为,首先应引进具有海外背景的董事会成员,这样有助于从最上层推动公司治理和企业文化的发展。”

风险就在身边

“中国保险行业站在一个新起点,进入一个新阶段。但保险行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情况没有变,又好又快、做大做强的主要任务没有变。”这是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1月25日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的概括。

这说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的保险行业仍旧是以规模成长为主。然而,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的增长质量、风险防控能力,就会成为决定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

2008年,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寿险预定利率的调整。2007年,央行六次加息,中国进入加息通道。扣除所得税之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也已经超过了目前2.5%的寿险预定利率;传统的寿险产品销售乏力,各家保险公司纷纷为分红产品派发特别红利,价格竞争已经悄然开始。参与度更高的万能、投连产品,则是大行其道。预定利率一旦调整,寿险产品的价格竞争还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也更考验保险公司的定价水平。

经过费率市场化,财险市场的价格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一些产品的定价到了微利的程度,实际上是依靠投资回报支持。一些公司通过价格竞争获得保费、再以投资收益维持盈利,这种商业模式无异于将公司的命运维系在资本市场之上。目前,监管者和众多行业决策者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财险行业开始反思并向理性回归。

如今,中国股市单边上涨的情况已经不再,市场更为波动;而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萧条、各国经济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影响,仍未可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市场波动,不仅仅会带来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变化,还可能出现一些投连产品的退保风潮。

对此,监管者表达了他们的担忧。“我们要保证两个车轮都要正常转动。”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在“2007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承保业务和资金运用是保险行业经营的两个车轮。两年来,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方面有相当大的收获,但在承保业务方面,有些保险公司却很难盈利。

李克穆强调,保险产品必须具有保障性。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保险公司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不断调整产品,推出的不少产品基本上没有保障性,脱离了保险的本质,这不是正常现象。

“如果一个保险公司的产品就是一个基金,要和专门的基金公司来进行竞争,恐怕是有问题的,也不符合保险业的基本特征。”李克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