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茵栀黄口服液预防和治疗母儿血型不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茵栀黄口服液预防和治疗母儿血型不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谢翠英,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 【中图分类号】R722.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86-02

1 引言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是广泛存在的一种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免疫性疾病,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母婴ABO血型不合是产科高危妊娠之一,导致复发性流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溶血等,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心力衰竭或核黄疸等后遗症,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故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孕期干预可降低孕妇血清抗体效价水平,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治疗包括孕前期防治及孕期防治,包括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宫内输血,血浆置换等治疗方法。本病重在孕期及早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没有统一方案。其中中医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对母儿健康无影响,易于被广大育龄妇女接受。近十年来随着中药制剂技术的不断提升,经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能显著降低孕妇体内血清抗体滴度,减轻变态反应的过程,并降低胎儿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本文就茵栀黄与母儿血型不合形成的关系进行初步讨论。

2 母儿血型不合的理论研究

2.1 母儿血型不合的免疫发病机制:血型不合发生的溶血病主要为胎儿与母亲血型不同。我国以ABO母儿血型不合为主,主要发生在O型血的孕产妇,胎儿A、B、或AB型,这是因为O型母亲在第一次妊娠前往往已接受过A或B血型物质的刺激,血清中有较高浓度的抗A或抗B(IgG),导致胎儿新生儿溶血病[1]。ABO血型抗原接触的来源主要有:肠道寄生菌中有血型抗原;某些免疫疫苗含有ABO血型的抗原;自然界中的动物有ABO血型抗原存在。这就出现了O型血孕妇第一胎时即发生溶血的现象。因此,在第一胎就有可能产生IgG抗体,发生胎儿或新生儿溶血。在我国,第一胎发生溶血的病例占所有ABO溶血血型不合的溶血病的40%-50%[2]。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母体产生大量抗胎儿红细胞的IgG抗体进入胎儿体内,破坏大量胎儿红细胞,使胎儿贫血,心脏负荷增加,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肝脏缺氧损伤,出现低蛋白血症,导致胎儿水肿,表现为各个浆膜腔积液出现胸水,腹水严重者全身水肿。在新生儿期由于溶血产生大量胆红素不能及时从肝脏排出,新生儿黄疸加重。

2.2 中医对母儿血型不合的辩证:中医辨证论治中此病没有确切的病名,多认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母儿气血失和,或脾肾受损,或抑郁而化为湿热,或湿热瘀阻,损伤冲任,胎元不固,属“胎黄”、“胎滑”、“堕胎”、“小产”等范畴。治疗多立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健脾,养血安胎为法。湿热蕴结证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胎疸候》曰“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致生下小儿体皆黄。”《幼科铁镜》曰:“胎黄有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文献中这样描述:“胎黄者遍体面目皆黄,其色如金……乃孕妇湿热太盛,小儿在胎受母热毒,故生有是证也,法当渗湿清热。”孕妇素体多湿热,湿热熏蒸,致使胎儿肝失疏泄,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发生肝脾肿大,循环障碍等症状。中医辩证认为瘀血内阻证的病因病机:“母有湿热,热传胞胎,化为胎毒,瘀结在血而后生即发黄疸。”仲景指出瘀是黄疸发生的一个重要病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肾虚亏,胎元不固的病因病机:孕母在孕期精血聚于胎胞宫以养胎,肾精不足,气血亏虚,湿热瘀阻,则会使冲任更加受损,以致胎失所养,胎元不固,而发为胎漏、滑胎,产生死胎。因此有学者认为,孕母脾肾虚亏、冲任血气失调,胎失所养是本病的内在关键,本虚标实之证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其病位在血分,标为湿热发黄,本在血瘀,治以清热利湿、化瘀安胎为法。

3 茵栀黄与母儿血型不合形成的关系

3.1 茵栀黄口服液的组成及药理作用:茵栀黄口服液[3]其组方中含有茵陈、栀子、黄芩甙、金银花。其中茵陈为君药,清热利湿、退黄疸 ;栀子为臣药,清热利湿、泻火除烦 ;黄芩为佐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金银花为使药,清热解毒。口服液的配伍能够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兼有保肝降酶,抑菌的作用,处方温和,不含大黄,以栀子金银花替代经典方中的大黄。安全性可靠,副作用小,偶见倦睡、精神不振,皮疹贫血等。君药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其味苦、辛,微寒,入脾、胃、肝、胆经。《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谓其能除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茵陈为传统的清热退黄,疏肝利胆之要药,药性平和,虽苦寒而不伤正,有清热而不伤胃的特点,适宜妊娠期用药。

臣药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具有护肝、利胆、镇静等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减轻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降低血清胆红素的含量。黄芩甙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具有保肝利胆,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金银花又名忍冬,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四药同用能显著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胆红素的排泄,消炎利胆,清热解毒,改善微循环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3.2 治疗母儿血型不合的机理:据现代药理研究,茵陈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精,主要药理作用是保护肝脏,促进胆汁分泌。经传统及现代医学实践证明茵陈无明显毒副作用。研究表明茵陈水煎剂能使小鼠肝P450含量增加,肝/体重比增大,初步表明茵陈水煎剂对小鼠肝酶有诱导作用。由于肝酶除参与药物代谢外,还参与胆汁酸、胆红素、类酯的代谢,茵陈利胆、退黄等功能可能与诱导肝酶有关。茵陈还具有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的免疫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红细胞抗体的产生,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因而从多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茵陈中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于花生四烯酸和骨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凝集显示了强大的抑制作用[4]。有学者[5]通过动物血凝抑制试验及凝集吸收抑制试验证实茵陈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减少已形成的抗体并对抗体形成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认为其含有类A(B)型物质,可在胎儿体内与红细胞竞争IgG抗A(B)抗体浓度,降低A(B)抗体对红细胞的凝聚力,从而保护胎儿,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栀子主要成分为栀子甙,即京尼平l-葡萄糖甙。对正常大鼠可增加肝脏二磷酸脲苷葡萄糖脱氢酶的活力,能使大鼠和兔的胆汁分泌量增加;麻醉犬肠管内给药,胆汁排出量有增加。京尼平在显著增加胆汁流量时,能使胆汁中胆汁酸浓度下降,但对量的排泄基本无影响。栀子水煎剂或冲服剂给人口服后做胆囊拍片证明服药后20及40分钟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通过加速肠蠕动,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黄岑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和较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同时还可以降低生物脂膜脂质化氧化的发生,增强生物膜的稳定性,因此在细胞溶血反应时可以使细胞膜稳定,减轻变态反应的过程。黄芩甙对由四氯化碳半乳糖胺等所致的实验动物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能使肝糖元含量增加,对硝酸士的宁所致小鼠肝脏急性中毒,黄芩甙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给予黄芩甙10mg能使士的宁的LD50 提高2.5倍。黄芩甙进入机体后能借助体内β-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分解为甙元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后者能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而呈现解毒作用。此外,黄芩甙使实验动物的胆汁泌出量增加。临床上常用于清热解毒、胸闷呕恶、肺热咳嗽、肿瘤疮毒、胎动不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