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云直上思隐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02年以来,随着全球光伏装机补贴政策的频频出台,以光伏行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成为了清洁技术领域的排头兵,并逐渐受到了资本的青睐。2005年以后国内数以千计的光伏企业成长起来,产品覆盖硅片、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晶硅组件以及各类配套设备,孕育了一些产量全球领先的上市企业,新能源行业已经成为VC/PE掘金的沃土。然而,尽管投资总量的绝对值仍然呈增长趋势,但清科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近年的国内清洁技术投资案例中,新能源所占比例正在逐年下降。2009年披露的中国清洁技术投资中,新能源尚能占据三分之一强,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23.1%,2011年第一季度则进一步下滑至14.3%,而节能和能效、环保等领域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清洁技术各个子行业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发展热点往往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子行业。把握背后的规律,可以先从资源的使用流程来看。分为几个阶段:开发资源、利用资源、资源废弃物排放。清洁技术都各自有所作为以达到节能减排、清洁发展之效。清洁技术的各个子行业也遵循资源使用流程的顺序,依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至2004年是中国清洁技术行业的萌芽期,“清洁技术”这一概念还没有被广泛认知,有所发展的仅限于废水、废气、固废处理等细分领域,换言之,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清洁化”进程中,还只限于生产生活流程的末端。
2005年至2008年:新能源开发的快速发展阶段,典型的子行业是光伏产业。受各国政府对太阳能的支持,全球市场对光伏设备的需求猛增。国内市场也涌现了大量的太阳能企业,由于部分核心技术主要依靠进口,市场也主要在海外,因此国内企业处于两头在外的境地,但如果长期没有形成产业配套及市场的支持,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的光伏产业难免遇到发展瓶颈,与之类似的还包括风能等新能源产业,背后的深层因素在于全球整体新能源行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主要依靠政策推动,新能源发电成本高于传统火电,并网发电还存在技术困难,也就是说尽管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可以实现,但是新能源的利用及成本控制还面临困难。
2009年至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动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阶段呈现的特点是能源/资源优化利用相关服务快速发展,如节能照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节能服务等,可以看出行业的热点从之前开发资源逐渐转入到利用资源的阶段。
下一阶段,预计将逐步深入到对生产生活各个环节的“清洁化”改造过程中,并且各个细分领域将协同发展。
获认可
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清洁技术领域投资热情快速提高,特别是去年中国政府提出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振兴计划,清洁技术占据了4席,吸引大量的资本注入。仅以其中的新能源领域为例,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统计,在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和欧洲海上风电、光伏屋顶投资大幅增长的带动下,2010年全球清洁能源新增投资达到243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30%,成为清洁能源投资迄今为止增长最迅猛的一年,比2006年的投资翻了一番,是2004年投资总额的5倍。其中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长了30%至511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清洁能源投资数额最大的国家。
回到整体清洁技术行业,从VC/PE投资的情况来看,根据清科数据库的投资统计,2010年中国市场披露的案例数量达130起,共披露投资金额1.14亿美元,清洁技术已经成为仅次于互联网的第二大投资热门领域,许多投资机构也成立了相应的专项基金用于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
从IPO的情况来看,2010年中国清洁技术企业海内外成功IPO的数量达到35家,2009年的数量则为11家。一方面国内创业板的推出为清洁技术企业上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另一方面清洁技术的概念在二级市场也更加获得资本认可。
须反思
由于清洁技术产业涉及的细分领域众多,发展状况各异,严格说来并不能将其整体称为一个行业,但是总的看来,中国清洁技术行业存在的一些共性特征,值得行业及资本在这场投资热潮中做进一步思考。
首先,中国的清洁技术行业在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中偏重加工制造环节。尽管清洁技术是一个新兴且技术导向的市场领域,但是它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带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特征。人力成本较低是中国清洁技术企业立足全球市场的重要优势,在核心技术能力不突出的背景下,在国际分工中难免落入低端加工制造环节。这样的分工格局,对于清洁技术企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一旦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可以快速获得国际市场,以应对内需尚不高涨的局面,从而带来某一细分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的高度繁荣。比如2007年以前的光伏产业,2009年以来LED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局面。
另一方面,分工格局造成企业“两头在外”的被动形势。产业上游的核心技术环节被国际领先企业掌握,下游需求也主要集中于国际市场,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话语权低微,利润空间被压榨。
其次,该行业的政策导向特征明显。清洁技术行业由于存在需求主体不明确、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困扰,现阶段看来,政策仍然是其发展的主要推手。
第一,需求主体不明确。清洁技术行业中很多领域其服务对象本身并无迫切的相关业务需求,这是由于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这个概念本身存在很强的外部性造成的,完全市场化的格局下,环保、低碳有时并不会为企业、个人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第二,成本过高。包括初置成本高和运维成本高两种情况。新能源汽车以及一些节能电器属于前者的典型,虽然可以节约能源成本,但是购置的价格高昂:而其他很多新能源、环保行业的则普遍存在运维成本过高的情况。如果没有一定的价格补贴机制,则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上述因素导致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必须接受政府的干预。但是政策适时退出时,企业能否良好过渡则是值得思考的。2008年以后,不少欧洲国家降低了对光伏电站的补贴力度,直接造成大量的中国光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