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桃花意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喜爱诗词歌赋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而含蓄内敛的中国古代文人,也喜欢借各类植物和花草来寄托个人忧思,传达个人感情。桃花因此也成了文人志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事物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以桃花这意象作为情感寄托,寓情于景的作品不在少数。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桃花意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研究的分析办法,对桃花题材的意象进行分类和探析,旨在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各类意象研究的建设性发展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桃花;意象;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00-02

一、 中国历代古典文学中的桃花意象

1. 中国古典文学与意象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关于文学意象最早是出处于《周易·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明古人使用物品或事物记录,都是为了传递感情和思想。刘勰的《文心雕龙》则第一次提出了“意象”指的是一切悟彻人生的艺术家能运用笔墨描写想象中的景象。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作为一种常识性的事物出现了,并在古代文学上意义和作用重大 [1]。

2.中国古典文学的桃花意象

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对桃花、桃木的实质性利用,这些物品的使用,为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桃花的意象提供了物质性基础和事物原型。而中国文学中以桃花歌咏美人为开端的就是这个时期的《诗经·周南·桃夭》篇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门歌咏桃花的诗赋,这个时期,对于桃花的歌咏多在于强调桃花这一植物的灵气和气质,诗词中对于桃花颇具女性气质的脂粉感觉已经开始流露出来。到了唐代,这个时期是中国诗词歌赋发展繁荣的时期,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开明,这个时候文学作品中对于桃花的歌咏也不局限在其物质性方面,而是开始重视了其情感意蕴之美,桃花的意象形象也开始出现。到了宋代,受到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时,文学作品也区别于以往朝代,更多了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桃花的意象也就更多地被运用,这个时候对于桃花的意象探讨主要是在其品行和德性方面进行思考,追求生活高雅情趣是宋代文人志士将桃花极尽渲染,展现了时代的特色。

不难看出,在历朝历代,桃花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受到时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以及文人自身的影响,呈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思想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但总的来说,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桃花都是以青春、女性、生命。时间等象征出现的,这些经典的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里程碑的意义,成为历代文人志士精神的皈依,时代和文化的产物[2]。

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桃花意象分析

根据各类作品的归纳和总结,古典文学中桃花的意象分析,总结为几类。

1. 以桃花作为美人的意象

桃花,多为红色,花香浓郁、色泽诱人。根据桃花原始的物象特征,在古典诗词中经常看到的就是将桃花誉为美人,以桃花来借代美人。清代姚际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晚,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没人之祖。”可见,桃花和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象征和借喻手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关于桃花美人,不同环境和不同的年代的人,表现出来的人文理想也会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种要算是诗经里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桃花来比喻新嫁娘的美丽容貌,用桃树多实来祝福主人家人丁兴旺,这是一种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多指端庄女子。第二种,艳,当属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了。“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李香君这枝桃花,占得是个艳字。想来秦淮八艳的艳名,舞文弄墨之人也大抵皆知。第三种美人,纯,就素面登场了。“去年今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去,桃花依旧笑风。”崔护的这首诗,大抵没几个人不知道。护所经之地,是城南一村居,想来那赐之女子,也如这门前门后桃花,是自然生长的。封建社会,这样独自在家且会抛露面的,肯定是贫苦人家的女孩子。平常荆钗布裙,不施粉黛不说,农忙时怕还要帮着父下地干活,久了,皮肤自然就会健康红润的多,再与桃花这一映衬,崔大才子的心里可就有点沉甸甸的想法了。要说崔护那时刚好进士未第,正属落魄时节,心低落,才会想到去城外走走,看看,呼吸呼吸新鲜空。若是中了,怕也是呼朋唤友,风得意的去酒楼青楼狂欢去了,那我们可就少了这么一首经典的千古绝唱,也不会认识那样一位如桃花般美丽的民间小女子了。第四种,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了,怜人的美女。林黛玉从小亲亡故,被寄于外祖家,未及年,父亲又因病去世。平时虽说锦衣玉食,奴仆群,但到底是寄人篱下,于是常睹物伤心,作悲声,感叹世飘零。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这桃花与美人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却不像前三种那样互相形容,彼此陪衬。而是一种纯粹的对比,从而形差。帘外正是风轻拂,百花盛开的好时节,帘内却是心事重重,泪痕点点。究其根源,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还是人的心境不同。“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这林黛玉看到桃花时,心里就没有回大地满心喜悦的感觉。从花的颜,她没看出粉嫩娇艳,没想到自己的姿容,却只联想到眼泪。想来眼泪若是哭到桃花的颜,该是怎样一种伤心啊。而人们将林黛玉与桃花联想在一起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想到她如皎花照月般的容貌,想到的只是一朝春尽花落人亡的世和心了[3]。

2. 桃花作为爱情的意象

桃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爱情的俘虏。在中国,桃花一直以来都离不开爱情两个字。崔护在《题都城南庄》写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诗流传甚广,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诵。事实上,这首诗词中暗藏的是一个才子佳人的动人爱情故事。这样一段桃花缘才成就了这样一首流传至今的诗词。一次春日的邂逅,崔护与佳人偶遇,两人心中泛起爱的涟漪,但白驹过隙,待到第二个春天,崔护再来到同一地点的时候,却再也等不到当时的佳人了。伤心伤感之际,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成就了一首好的诗作。这样一段故事和这样一首动人的诗词,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人面桃花”这一词语也就意义深远,成为关于爱情关于佳人的象征。因此,在爱情的比喻上,崔护这首诗词就成了将桃花视为爱情的经典意象。这样一种对于爱情的象征,也就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志士的创作,这种将对爱情的向往寄托在对桃花的追思上,也成为古典文学的一种手法。爱情之于桃花以及桃花之于爱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渊源也就此影响深远。这种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或者对于感情伤逝的缅怀就不断地出现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为后人所感悟[4]。

3.桃花作为桃花源的意象

桃花还有着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意象。春天是花的季节,花的世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前的一篇序,作者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图画:人们种田养蚕,从事农业生产,在这基础上,过着怡然自得,和平安乐的生活,没有种种社会混乱和动荡,也没有赋税,没有君臣贵贱之分。(《桃花源诗》有“秋熟靡王税”之句,即”表明桃花源中没有封建国家的田赋制度。)这当然是陶渊明的空想。在这里,桃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理想,有着“十分单纯质朴的民族制度”的影子。后世诗人便用“桃花源”或“桃源”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及逃避尘世的山林之想:“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唐李白《古风》十五)“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唐张旭《桃花溪》)“吟魂随溪上云,小桃源别是乾坤。”(元张可久《双调“水仙子”小园春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化总是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封建社会中,人们受到压迫,感到时局的不济,却无法直抒胸臆,在面对不安的现状和不满的现实的时候,人们只能寄托在理想的世界,但又苦闷于找不到出路,因此很容易为《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境界所吸引,很容易因之而产生共鸣。王安石《桃源行》说:“重华(舜)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谓淳朴美好的上古之世一去不返,千百年来残暴、混乱的局面却层出不穷。这样的感叹,正是过去时代读《桃花源记》的人们所常有的。 《桃花源记》中的桃源的景象是和谐的自然,对于这种神话般生活的向往,是与当时时代相关的,这种用桃花借代桃花源,旨在追求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也成了后来许多诗人所效仿的,他们将对于时代和境遇的不满寄托在对于自由桃源的向往中,这种在诗词中剖析历史,感慨时局的风格后来也受到了后人的沿用,不难看出桃源特质在审美层面得到本质意义的认同,这种将桃花暗指桃源的情韵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精神血脉和一种习俗一般,在以后的文学手法中也得到不断的使用,后人秉承前人,感受着桃源的魅力[5]。

三、结论

纵观本文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分类及研究不难发现,在中国古典文学悠久的发展过程中,桃花在各个朝代都受到了当朝文人学者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桃花自身具有的一些品质和性格,使得学士们愿意以桃花作为思想和感情寄托,更是由于文学作品的传递性,在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已经约定俗成为几种大致类别,在文人学士心中形成了特定的意象。对于古典文学作品中,这些桃花意象的研究,对于后人分析古代学者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意象的研究做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孔尚任.桃花扇[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王立.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王立.永和的眷恋——悼祭文学的主题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陈铁滨.诗经解说[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