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族情:血浓于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族情:血浓于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月底,笔者随伊宁县民族宗教局的干部一起走村入户,走访了那些为当地的民族团结作出过积极贡献的维吾尔族群众,深深地为他们的朴实而善良的情怀所感动。

真诚的帮助

在伊宁县阿热吾斯塘乡,由维吾尔族干部群众按照汉民族的风俗习惯操办汉族孤寡老人葬礼的事例并不鲜见。阿热吾斯塘乡党委书记尹伟民说,现在,乡里每个村都有一两名汉族孤寡老人,这些孤寡老人们在各村维吾尔族干部群众的关怀和照顾下都生活得很好,他们去世后,当地的维吾尔族干部群众都按照汉族习俗为他们举行葬礼。

2005年8月,新到任的奎台买里村支部书记艾克拜尔・米吉提上任的第一天,就带着村干部们去看望村里的一位名叫张丙成的孤寡老人,这位孤寡老人当年76岁,是村里定居时间最长的汉族村民。看到老人居住在快要倒塌的土屋里,艾克拜尔・米吉提动情地说:“我们任何人都会有年老的这一天,让一个老人居住在这样的破房子里,就说明我们村的工作做得不够好。”第二天,艾克拜尔・米吉提便带着村干部一齐动手将老人的家先安置在村委会大院里,村里又买来红砖和建筑材料,由村干部们自己动手给老人建成了一间宽敞明亮的砖房。艾克拜尔・米吉提又到乡里反映老人的生活情况,由乡里每年给老人拨付1500元的生活费,村里则负责老人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的开支。

2005年9月的一天,张丙成老人突然病倒,村里将老人送到乡医院治疗,并指派一名维吾尔族村干部日夜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一个星期后,老人康复出院。但艾克拜尔・米吉提心里总是牵挂着老人,即使工作再忙,他也要抽空去看看老人,张丙成老人不止一次地对别人说,村里的维吾尔族干部对他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好。

2006年10月,在外地参观学习的艾克拜尔・米吉提突然想起自己已有两天没有去看望张丙成老人了,便打电话要求村干部去老人家里看看。村干部们来到老人家里后惊呆了,老人躺在床上,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得到这一消息,艾克拜尔・米吉提火速赶回村里,背着张丙成就踏上了去伊宁市的班车。经专家确诊,张丙成老人已到胃癌晚期。艾克拜尔・米吉提只好又将老人背回村里,并指派一名维吾族村干部日夜守候在老人的身边。14天后,老人安详地去世了。

为把老人的丧事办好,艾克拜尔・米吉提请来了当地有威望的汉族老人,并带着村干部们到附近的农四师70团给老人购买了棺材、鞭炮、寿衣等。老人的安葬仪式全部按照汉族风俗习惯举行。其后,该乡的格曼贝西村、卡尔墩村等村但凡有汉族孤寡老人去世,也都仿照奎台买里村的做法,用汉族风俗习惯厚葬那些孤寡老人。

两代人的情缘

这是一个由维、汉两代人共同演绎的真实故事。1961年,伊宁县温亚尔乡上伊地力于孜村搬来了一位施姓的汉族人家,少年的扎克尔江・海外依经常随父母到这位施姓的汉族人家作客,同这家人的儿子施兴宝成了好朋友。若干年后,两家的老人都相继去世,因为施兴宝性格有些木讷,所以比扎克尔江・海外依大八岁的施兴宝一直没有成家,生活上也不会照顾自己,经常忍饥挨饿,扎克尔江・海外依干脆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来吃住。

1982年,施兴宝接到江苏舅舅发来 的病危的电报,匆忙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又将自己的15亩地租了出去,只身去了江苏。施兴宝在江苏安葬了舅舅后,在当地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返回了新疆。返疆后的施兴宝又面临着住房难、吃喝难的两大难题。扎克尔江・海外依又一次向他伸出了救援之手,扎克尔江・海外依在自己家的附近租了房子把他安顿下来,施兴宝的一日三餐仍然到扎克尔江・海外依家里吃。

当时,扎克尔江・海外依的四个孩子都在上学,除了种地以外,他们没有其它的经济来源,只能靠省吃俭用来维持生计,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张口向施兴宝要过伙食费。施兴宝生病了,扎克尔江・海外依掏钱请来医生给他治病;施兴宝的衣被脏了,扎克尔江・海外依的妻子不声不响地拿去洗干净后送来;过春节了,扎克尔江・海外依就买来一些肉和菜,包上热气腾腾的饺子同家人一起为施兴宝庆祝春节。

为了让施兴宝过得更加幸福,扎克尔江・海外依还试图给他说一门婚事。1994年夏天,他在巩留县割芦苇时,认识了一位从石河子来的汉族下岗女工,他了解到这位下岗女工已经离婚,并且没有孩子,便试着介绍了施兴宝的情况,这位下岗女工很高兴,答应见上一面。扎克尔江・海外依欣喜若狂地赶回伊宁县,准备给施兴宝好好地张罗一下,但施兴宝说什么也不同意,并以离家出走相要挟,扎克尔江・海外依只好放弃了这一做法。

今年1月28日,施兴宝安详去世,享年63岁。他去世后,扎克尔江・海外依请来当地有威望的汉族老人,按照汉族人的风俗习惯安葬了他。

相依为命

伊宁县曲鲁海乡曲鲁海村二组有一对风烛残年的维吾尔族老夫妇,20多年来抚养着一位半身不遂的汉族孤残弃女。这对老夫妇男的叫纳扎尔・卡马尔丁,女的叫萨达提布 ,他们抚养的汉族孤残弃女名叫开丽曼。

今年已经27岁的开丽曼看上去仍然像个10多岁的小女孩那样高,因为不能活动及长期食药的缘故,她的身体虚肿,双腿又细又短,脚上穿着一双约15公分长的胶底布鞋。她斜坐在茶棚里的土炕上,右腿用力地支撑着左半个身子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1982年3月的一天,纳扎尔夫妇到伊宁市购买农资,在伊宁市大世界客运站旁的一个小旅馆里拣回了一个被人抛弃在旅馆门前的只有两岁的汉族女孩,给这个女孩取了个好听的维吾尔族名字“开丽曼”。

开丽曼慢慢地长大了,纳扎尔夫妇却发现开丽曼活动起来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把开丽曼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开丽曼患有先天性的残疾,她的左右胳膊的骨胳极不对称,左腿也是残疾,只能靠右腿拖着才能爬得动,另外她的腰部对身体的支撑能力基本丧失。

因为无力给开丽曼看病,1998年,他们来到县民政局,请求县民政部门想办法给开丽曼治病,县民政局根据他们的困难,把开丽曼送到伊宁市的一家孤儿院去抚养。两个月后,萨达提布老妈妈熬不住对开丽曼的强烈思念,跑到孤儿院去看望开丽曼。看着拖着一条腿奋力爬向她,并且近乎疯狂地呼喊着“妈妈”的开丽曼,萨达提布老妈妈的泪水潸然而下。久别重逢后的母女俩抱头痛哭,萨达提布老妈妈抹了一把泪水说:“走,咱们回家去,以后再也不要分开了。”

现在,萨达提布老妈妈仍然在一天又一天地重复着先前的工作,就是为开丽曼梳头、洗脸、喂饭、帮助她大小便、为她端屎端尿。因为年事已高,萨达提布老妈妈的腰、腿、胳膊也经常疼痛,搀扶开丽曼十分困难。眼下,他们和儿子一家人的生计靠12亩地来维持。尽管生活困难,但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收养开丽曼而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