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误区的几点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误区的几点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这一层面上,认为用课件就是整合,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跟计算机辅助教学两者等同起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理解得不透彻。笔者就这些误区加以分析及说明。

一、教学目的方面

1.数学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图文并茂,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时,为了情境而情境,甚至出现“博士卖驴,三百字未见驴字”的现象,偏离了教学目标。

2.教学课件偏离使用价值,课件适用性差,重难点不突出。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都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时间限制,讲解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一跃而过,而多媒体信息琳琅满目的程度又令人头昏目眩。例如:三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教师花大量时间展示了诸如交通工具的行驶、运动员的赛跑、小朋友的相互追赶嬉戏等镜头。课件内容虽然丰富,但是许多内容与教学无关,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教学的中心。

3.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在教学设计时,整合的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更要包括能力、素质等方面。敏锐的思维、坚定的意志、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渊博的知识一样,是现代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理应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三册第9课网上搜索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学生通过努力,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欣喜之余,我们应当看到,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缺乏鉴别能力和自制力,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网络里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如果缺乏教师的监控和管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二、教学内容方面

1.对单一资源过分依赖,而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但它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如教科书、图书报刊、影视广播、戏剧表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2.低水平资源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根本就不加选择,只要是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材料都尽数罗列,而由于课时的限制,在利用课件讲解时,却只能点到为止。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低水平资源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使得运用这样的课件进行教学,极易导致学生视觉、听觉疲劳,思维训练也不足,不良后果尤其突出。

3.学科教材内容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行教材中学习知识的总量过大,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的余地。学科的内容结构不尽合理,数理化过分强调学术性、理论的严谨、知识体系的完整,学科知识的内容既难又深。学科教材内容条块分割严重,各学科内容缺乏联系,难以形成课程整合的知识布局。

三、教学方法方面

1.单一地认为整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理会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结构,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考虑学科特点,无法实现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涉及的问题太多,如,学科间的差别、资源的性质、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水平等。因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某一固定模式进行简单的整合。

2.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准确体现教学重点,更要着力培养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例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事先安排好的几个小组的代表依次在教师主机上演示了组合图形分割计算的多种方法,课堂上热热闹闹又有条不紊。然而方法虽多,每种方法的原理却无人问津,甚至有些做法连听课教师都有点看不明白。先不论这节课是否有作秀之嫌,光是教学模式就值得商榷。是在讲授数学课呢,还是在讲授信息技术课?如果是在讲授数学课,数学中的知识、方法、能力从何处体现?这样的教学,重视了学习结果,却忽略了学习过程;重视了活动形式,却忽略了活动效果。

3.片面地注重学生与机器对话,忽视了多向互动,削弱了教学中的语言和情感交流的优势。教学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强调了学生与多媒体技术的互动,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得出的很多观点可能是错的或需要验证。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教师无法发挥引导作用,学生间的协作学习也无从体现。

四、教学观念方面

1.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整合只是一种手段,就是资源的大量搜集与课件展示。由于教师存在这样片面的认识,教学时往往用播放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甚至一堂课从头至尾都使用课件,教学由以往的教师灌输变成了电脑灌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旧未变。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模糊的形象是清晰了,但想象、创新的空间也消失了,且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笔者看来,整合并不意味着从网上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呈现出来,而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选取相关信息,并经过精心的设计再呈现给学生。

2.片面地认为整合就是要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在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等,也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如动态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或将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观察和理解。事实上,传统教学方式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黑板板书的可随时调整功能,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投影仪的静态展示功能,等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使用,可能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3.认为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活动。这种错误观念把CAI仅仅看做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因此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对于以计算机或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能把它们仅仅看做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整合的各个环节之中。

五、教师与学生方面

1.课程设计时,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无限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绝对化倾向。在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它也存在对教师主导地位认识的偏差。这些可能导致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

2.教师误解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认为整合过程中教师应是课件主要开发者。有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非常有限,在教学时总需要技术人员保驾护航,导致课堂问题行为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被迫转移。

3.不能充分重视信息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较,信息技术环境下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信息素养,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教学中可能使用自主、探究、协作的教与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这一环节往往被弱视了。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育教学的价值,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方面的优势,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作者单位:湘阴县第四中学长沙市芙蓉区育才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