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济全球化、文化价值多元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以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观察/评估、公开课、课例研究、研究小组、调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师徒制、专业发展学校、双听众一直接教学等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l-103-03

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3年,袁贵仁提出:“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要制定相应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和运用水平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有鉴于此,全面认识常见的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对于教育信息化,学界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一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教育信息化具有信息技术与教育双重特征,技术特征主要涉及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层面的特性;教育特征主要涉及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教育层面的特性。《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提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教育信息化就是优化教育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从而促进教育发展与教育现代化。

一般认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专业培训使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断提升,逐渐符合专业标准的过程。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新内涵的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信息化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转变知识呈现方式、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评价方式,更加重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培养。因此,信息化应与教师专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现代化,培养信息化背景下急需的创新人才。

二、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1 观察/评估。观察/评估是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一般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教研员参与课堂听课、进行评估并提供系统的反馈意见。这一经常应用于研讨会或新教师专业培训的模式,能够实现听课与被听课教师的双向进步,即参与听课的教师汲取了大量新知识,而被听课者在教学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听取听课教师的意见反馈之后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和纠正,从而使其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观察/评估的缺点是,听课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而被听课教师由于对自己的问题不清楚而不得不依赖于专家意见。该模式还提高了人工、培训、电脑等方面的费用。观察/评估能改善被听课教师的教学技能,促使评估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或革新教学方法。在观察与评估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技术、数据记录以及对教师行为录像等,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公开课。公开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见模式,一般采用教师上课由同事听课,然后进行课后评议并提出反馈意见,教师再将反馈意见应用到课堂。与课例研究相比,公开课更注重教师行为。由于教学活动的公开性,模式通常以现场评价为主,教师通过同事间的相互听课、评议、反馈等实践活动改进教学行为。该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评估与指导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公开课模式离不开信息技术如视频教学片断以及广播等的支持与辅助。由于公开课模式主要由学校内的优秀教师和领导参与指导,成本较低,因此,该模式成为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其缺点也十分明显:一方面,公开课模式需要有较高技能的优秀教师做示范,否则将沦为平庸;另一方面,该模式作用的发挥依赖教师对批评建议的接受,主观性较强。

3 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研训过程。这一更加注重学生行为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一般由某一位教师负责教学,而其他教师则通过现场检验、听课、收集数据等来探析这节课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而后,负责教学的教师根据反馈意见,重新改进课堂教学。课例研究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性测试、观摩课等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设计过程,由此,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学习,进而形成学习和实践共同体。该模式成本较低,基本不需要外部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但该模式周期长,需要学校内部有一定水平的课程、教学、评估方面专家鉴定,且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达到高水准。总之,课例研究模式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它将注意的焦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有利于促进合作与学习。将课例研究录像上传至网络共享,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4 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模式又被称为探究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指在研究小组内教师相互合作,对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进而寻求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般需要研究课堂材料(如学生作业)以及问题解决的经验等。该模式以教师实际教学为主,基于研究的教学实践,从而加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学习与合作。但是,教师专业发展采取研究小组模式需要大量的时间与技术支持,无论哪个研究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工作停止,同时需要有水平和经验的人给予指导与帮助。

5 调查/行动研究。调查/行动研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需要出发寻找课题,一般由教师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的专业发展模式。调查/行动研究注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解决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解决问题的步骤通常是:采用行动、观察、记录结果,对结果进行反思,建立改进计划。调查/行动研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及认识走向深入,有利于提高其采取行动、调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该模式帮助教师创建、收集、使用数据,形成系统、高效的教学决策。当然,调查/行动研究只能解决教师自身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水平的教学技能。因此,该模式在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难以实施。它不仅需要校外人员的协助、跟踪听课,同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务。总之,调查/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相关问题,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实践共同体,增强教师相互帮助、支持、指导的能力。在调查/行动研究实施层面,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显示工具、交流工具等,发现、共享、交流信息,从而形成报告、行动计划、量表等数据系统,当然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外地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互动。

6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指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揭示其内在规律。案例研究有别于公开课,它强调对课堂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其中,视频案例研究应用相对普遍,具体表现为教师分析他人的课堂视频,通过观测、讨论、反思,将学习结果吸收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课堂视频案例可以下载并刻录在DVD和VCD中,或使用数码相机和手机拍摄视频,获取渠道较为方便。这一切都必须有配套的网络系统与之相协调,通常要求较高的宽带连接,这是许多学校都难以实现的;另外,案例研究对操作者技能与经验要求比较严格,而且成本也较高,其中包括计算机、因特网、宽带、数码产品等。总体而言,案例研究值得力推,它有助于教师确定成功教学的本质因素,在教师之间建立一个共享的教学视频库,帮助教师理解如何实施、组织、完成课堂改革。教师不但可以将课堂视频用于案例研究,而且可以从网络上收集课程和教学资源,了解并掌握案例中的教学艺术。

7 师徒制。师徒制是指由年长的、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新教师或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模式。该模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由几个导师和几个没有经验的教师组成一个团体,以多对多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的辅导或者远程辅导。师徒制力求与本校和其他学校同事间建立密切联系,从而稳定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不容忽视的是,导师提供的经验与技能很可能与被辅导者的需求并不一致。如果导师和辅导者很少会面,这种师徒关系将难以维持与延续。远程辅导有赖于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如果这一技术条件不能满足,那么,交流与共享将无法进行。师徒制可以为培训、公开课或其他模式提供支持,给新教师以及那些在偏远地方工作或规模小的学校的教师提供持续的反馈、指导。教师利用邮件、在线聊天、手机,或利用教育网或端口提供的在线资源、教师学习空间、电子公告栏、博客、教师维基、电子邮件,与其他教师交流。

8 专业发展学校。近年来,师范大学与附近中学加强了合作。这种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于一体的特殊模式被定义为专业发展学校,它为新教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氛围,也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机会。专业发展学校兼顾大学研究者、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学与附近的师范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将中学教学和专业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为新教师提供师范大学的专业化学习,为中学教师的实践指导等提供帮助,将大大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与专业素养。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种专业发展学校只适用于大学与中学距离较近且优秀教师集中的环境中,同时需要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结构加以管理,从而保证其连续性。毋庸置疑,专业发展学校中教师通过邮件、在线聊天、手机、电话等方式相互交流,加强了师范大学和中学的联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师范大学和中学之间建立实践共同体。

9 双听众一直接教学模式。双听众一直接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中较为新颖的模式,是指用交互音频、交互视频、虚拟学校直接向课堂发送指令,学生按照指令学习,同时指导教师按照步骤上课,课堂上教师和音频、视频教师共同教授学生。顾名思义,双听众一直接教学模式使双方受益,学生可接受高质量的教学,教师践行可丰富课堂经验。该模式技术易掌握,适用范围广,有助于教师探索新方法、组织讨论、熟悉教学技能。因此,它对于那些教学内容偏少以及教学技能薄弱的教师益处颇多。有助于提高乡村或其他封闭环境中的教学质量。但是,双听众一直接教学模式模型结构严密,很难得到升华与改进。同时,该模式的践行离不开畅通的网络环境(音频、电视、因特网等),并且虚拟课堂需要教师掌握文字处理或其他技术,技术依赖性强。

三、结论与启示

在纷繁多样的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进行选择,要考虑实际需要与情境,包括学校信息配套设施、教师水平、学校已经实施发展模式等。对于新教师培训,我们可选择观察/评估、师徒制。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由于各种硬件设施相对完善,可以进行开展课例研究、研究小组等方式。而离师范大学比较近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范大学的资源,与其结成专业发展学校,共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对于经济欠发达或者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地区,我们倡导选择双听众一直接教学模式、公开课。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教师自身水平的差异往往也会影响运用各种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因此,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可以开展教学的深入研究,如案例研究、调查/行动研究等,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教师及时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信息,而且为其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在此平台上教师之间合作处理问题,便于组建教师研究共同体。正如《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指出的:“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总之,网络的存在,使学校之间乃至国家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由此,教师在践行以上专业化发展模式时要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信息的传播者,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获取信息的意识,积极学习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又要有快速获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迅速地将信息转化到教学、学习、科研中。

在推进信息化专业化发展时,教师要不断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不断总结反思,提高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信念的发展。同时,利用团体的力量,实现互助合作,最终实现教师个人发展和教师群体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