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层房屋建筑现场施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层房屋建筑现场施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泵送混凝土构件所出现的表面气泡现象以及沉降裂缝是高层房屋建筑现场施工中常见的两个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总结了其中的一些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谨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现场施工 泵送混凝土气泡 沉降裂缝

引言

泵送混凝土构件所出现的表面气泡现象以及沉降裂缝是高层房屋建筑现场施工中常见的两个问题,虽然近年来混凝土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消除混凝土表面气泡的控制措施却有一定程度的滞后。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乃至脱模剂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一直是建筑施工的难点,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表观效果,后期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而沉降裂缝是高层建筑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作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我们要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监管,提高施工质量。

1、泵送混凝土结构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外加剂的影响

商品混凝土为满足运输、搅拌、泵送、振捣的要求,必须添加外加剂。目前使用的外加剂多数为引气型的减水泵送剂,这种外加剂加入后,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有了这些微小的气泡,混凝土的保水性、和易性、可泵性等性能将大大提高,同时对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延时损失率将大幅降低。引气减水剂的类型和掺量的不同,所产生的气泡的数量和大小也会随之改变。混凝土框架柱施工时采用吊斗吊运泵送混凝土,这时所浇筑的混凝土框架柱表面与混凝土剪力墙表面相比,剪力墙表面所产生的气泡总是比框架柱表面所产生的气泡多。加入的外加剂为松香类引气剂时,所产生的气泡会比其它类型的外加剂要多一些。

1.2 搅拌时间的影响

搅拌时间对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气泡也会有不同的影响。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如果搅拌不匀,同样的水灰比,外加剂多的部位所产生的气泡就会多,而未拌合到外加剂的部分则会出现坍落度不均、坍落度损失大、离析等现象。但过分的搅拌又会使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形成的气泡越来越多,从而产生反面的作用。施工现场有时泵车过分集中等待卸料时,后续等候的混凝土搅拌时间过常,易引起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气泡,因此施工组织要周密。

1.3 油性脱模剂的影响

有的施工单位使用油性脱模剂,如机械厂回收下来的废机油等,这类油性脱模剂对空气具有吸附性,涂刷油性脱模剂的过程中难免混进气泡,混凝土内残存在气泡一经与油性脱模剂接触,便会吸附在模板上而成型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振捣时气泡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即使是水性脱模剂对混凝土内产生的气泡仍然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使混凝土内的气泡无法全部随机械振捣全部排出。因此同一批泵送混凝土采用不同的脱模剂会得到不同的混凝土表面外观效果。

1.4 人为因素的影响

施工中振捣工人的操作对混凝土表面出现气泡的多少也有一定的关系。混凝土振捣越好,其内部结构就会越密实,一是分层振捣的高度,二是振捣的时间。从施工经验中可以看出,每次下料的混凝土层高度越高,则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就越不容易排出。但振捣的时间越长或越短以及未振捣的部位,混凝土表面气泡缺陷就会越多。超振会使混凝土内部的微小气泡在机械作用下出现破坏重组,由小变大;欠振和漏振都会使混凝土出现不密实而导致混凝土的自然孔洞或空气型的空腔不规则大气泡。混凝土固化后即留下表面缺陷。

1.5 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

混凝土配和比的设计中,当采用的水灰比越大,则混凝土结构表面所产生的气泡就会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混凝土中的水达到饱和后,多余的水分会从混凝土中游离出来而排出并吸附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会被混凝土水化自身养护而吸收或随着空气而蒸发,水被夺走之后留下的空间形成气泡,混凝土固化后即留下表面缺陷。

2、泵送混凝土表面气泡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1)在混凝土中掺人引气剂,引人大量均匀、稳定的微小气泡,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是大幅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之一。应主要在原材料上控制引气剂的质量;引气剂的质量对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气泡有着本质的影响,所以对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一定要选用引气气泡小、分布稳定均匀的引气型外加剂。尽量少用产生气泡较多的引气剂。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外加剂中引气剂的含量;在满足施工坍落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水胶比,同时控制外加剂中引气剂的含量不大于规定的标准。使混凝土中的含气量控制在4%以内,高强度混凝土如C50、C60以上控制在3%以内。而水灰比越小,产生的气泡会相对越少。

(2)从混凝土生产中解决产生气泡的原因:混凝土的不均匀搅拌会导致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不均匀分布,增加外加剂的副作用。特别是商品混凝土从出厂到施工现场需要较长的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较大,厂家进行二次掺外加剂缓凝,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加强混凝土的均匀搅拌。但搅拌的时间越长,产生的气泡就会越多。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的时间不宜大于5min和小于3min。

(3)从施工工艺上来减少气泡的产生:采用消泡脱模剂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并在模板上建立排气通道,可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提高施工质量。对脱模剂的选用,应优选水性脱模剂,少用洫陛脱模剂,减少气泡在模板上的吸附性,以利气泡能顺模板向上排出。涂刷油性脱模剂的过程采用机械喷涂以免混进气泡。另外,采用表面光滑的模板时产生的气泡少,采用表面粗糙的模板时产生的气泡就会多一些。在选用模板材料时,应选用优质、表面光滑的模板。

(4)从施工方法上来解决产生气泡的原因: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分层布料,分层振捣。分层的厚度以不大于50cm为宜,否则气泡不易从混凝土内部往上排出。同时应注意混凝土的振捣,严防出现混凝土的欠振、漏振和超振现象,注意上下混凝土层之间要按施工规范施工保证上下混凝土层之间的接茬质量。

3、高层建筑沉降裂缝原因及危害

高层建筑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士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地基地质差异太大;结构荷载差异太大;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太大;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时,也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由于一般性裂缝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次发生,形成隐患。当地震及其他荷载作用下,容易引起提前破坏,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4、防治措施

要想控制解决沉降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沉降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沉降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沉降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探讨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方法,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很有益处。

4.1 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差异沉降的方法是设置沉降缝。

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操作中应防止浇筑圈梁时将断开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以免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等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对有些结构按其所处条件的不同,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施工中仍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以确保工程质量。

4.2 需要设置沉降缝的具体情况

设置沉降缝时,必须将建筑的基础、墙体、楼层及屋顶等部分全部在垂直方向断开,使各部分形成能各自自由沉降的独立的刚度单元。凡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应考虑设置沉降缝:

1.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并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2.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基础形式、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较大,易形成不均匀沉降时;3.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变化较大等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时;4.当平面形状比较复杂,各部分的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5.原由建筑物和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之间,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4.3 对于基础沉降缝的结构处理:

沉降缝的基础也应断开,其结构处理有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两种情况,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通常有双培偏心基础、挑粱基础、柱交叉布置等三种处理形式;对于墙体、楼地面、屋顶沉降缝处理:墙体沉降缝常用镀锌铁皮,铝合金板和彩色薄钢板等盖缝;对于地面、楼板层、屋顶沉降缝的盖缝处理基本同伸缩缝构造。顶棚盖缝处理应充分考虑变形方向,以尽量减少不均匀沉降后所产生的影响。

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摹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1.挑粱摹础,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2.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霞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在两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柱悬挑粱或简支粱做法。其设置原则为: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匀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参考文献:

1、吴景祥,高层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赵从会.常见的墙体裂缝原因及预防[J].山西建筑.2004(3).

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3.

4、李长河.砌体结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