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方心曲领中的天圆地方之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方心曲领中的天圆地方之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方心曲领,套在宋代朝服交领上的用白罗制成的饰件,上圆下方,形似璎珞,是宋代朝服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宋代遵循唐制的结果,体现了天圆地方这一中国古代最核心的世界观宇宙观,具有“象法天地”的古代设计特征。

关键词:宋代;方心曲领;天圆地方;象法天地

图1为韩国祭祀表演,服饰有着明显的中国印记。缀于交领之上的白色的颈饰就是方心曲领,明代时传入韩国。虽然细节方面已与我国古代有些区别,但其上圆下方的基本形制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具有“象法天地”的设计特征。

一 方心曲领

方心曲领,宋代官员朝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礼记集说》中记载:“今朝有方心曲领,以白罗为之,方二寸许,缀于圆领之上,以系于颈后结之也。”由此可知,宋代的方心曲领应该是上为圆形,下为二寸方形,同时后有长长的丝带系于颈后。

“曲领”,做为官服的一种领式,在汉代已经出现。由《释名·释衣服》:“曲领在内,所以禁中衣领上横壅,其状曲也。”可知,曲领其实是位于内衣胸前衬的半圆硬领,它起到避免内衣衣领拥起,保证朝服熨帖的作用。

《新唐书·舆服志》中首次出现“方心曲领”,并已经戴在外面。从《古代帝王图卷》(图3)中,不难发现,唐礼服中的方心曲领是在中单上衬起一半圆形的硬衬,可以使领部凸起[1]。

《宋史·舆服志三》明确提出“白罗方心曲领”。但是由于五代十国的战乱更替,遗失了诸多细节和实物,因此此时方心曲领已不复原本形制。宋人依据古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方心曲领设计成了上圆下方,形似璎珞锁片的白罗做成半环形“项圈”。后来,这种方心曲领被纳入礼服系统传承下来,一直沿用到明末,并传至日本、韩国。直至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韩国的民族服饰上看到它们的身影。

我国古代服饰“取诸乾坤”,(《系辞·上》)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的载体。衣在上,是天的象征;裳在下,是地的象征,十二章绣于一身,是谓“披星戴月”,“象法天地”的设计原则表现的淋漓尽致。方心曲领是宋明两代朝服体系中重要的装饰之一,有着重要意义,是身份的象征。其形制上圆下方,上法天下法地,暗合“天圆地方”。

二 天圆地方与方心曲领

天圆地方,这是我国古代最典型、最核心的宇宙观。它不仅是先民们对天与地存在方式的理解,还是对天地关系的概括。“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乎?孰主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庄子·天运》)这是先民对天地关系的探寻,他们试图弄清我们头顶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脚踏的地是什么形状的?“苍天如圆盖,大地似棋局”,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古时人们对天地的看法——天圆地方。然而根据《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可以了解,古人对于天圆地方也有“四角不掩”的困惑,因此,它不可能是从“直观的”或“经验的”观察所得,而一定有着另一个体系作支持[2],正如文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吕氏春秋·圆道》中对此有更为详尽的解释:“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所以天圆地方更多的说的是“道”,即自然规律表现出来的方式。这与传统阴阳学不谋而合。古人把天地不分、混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乾坤,即天地。易系辞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为天,有生生之德,可大可久,但无方无体,变化莫测。直、方、皆为坤体。大谓坤,坤阴,万物资生,焉能不大?朱熹曰:柔顺正固,坤之“直”也。赋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无疆,坤之“大”也。[3]这些都说明了天与地,圆与方,阴阳结合,事物互补,自然万物才能得以繁衍,生活才可长久。

我国古代造物讲究天人合一,象法天地。正如《周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的“象”已不再是殷商时期人们纯粹为确定吉凶而指的天象了,它既包含着人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方法,同时还包含了人对这些自然、社会事物的总结认识,也即对事物存在的美的认识。[4]天圆地方是先民关于天地最早的理解,因此在传统设计上的体现真是举不胜举。《周礼·考工记》中规定:“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北京的天坛和地坛是这种观念最为典型的代表。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象征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象征地为阴。阴阳协调,万物长久。

方心曲领做为古代服饰之一,自然逃不出象法天地的造物原则,不论从形态还是内在意涵上都有意无意的体现了天圆地方之说。(图4)从形态上看,宋代方心曲领分上下两部分。上为曲领,附于交领之上,符合于人的脖颈的形体,形为圆,即为阳,下面配以两寸方形,上圆下方,附和了天圆地方之说。同时,二为偶数,是阴数,进一步寓意阴阳协调,生生不息。同时,从审美的角度上看,方与圆是一对亲密的兄弟,形成一种变化对比及刚柔、阴阳之美。方心曲领,象法天地,上天下地,人居其中,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体现我国古人造物虽为人为,但也要融于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观念。

中国古人崇尚一种带有经验和功力色彩的理性,他们专注于抽象的范畴的使用功能,最终落实到道德文化的效用上,以规范人的情感、念欲和意志。[5] 因此,宋代统治者在设计方心曲领时,诚然有探究天人关系的用心,但也不能抹杀其巩固统治的目的。他们利用了当时人们对于天人关系认识上的局限,将天命与皇权巧妙地融为一体,聚焦到方心曲领的形制上面,上圆代表天命,下方代表皇权,人处天命皇权中间,古代封建制度的道德规范在小小的方心曲领上面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并时刻警醒官员恪守君臣之礼。

三 总结

方心曲领,始于唐代,兴起于宋明,后被韩国礼服体系借用,现在仍存在于韩国民族服饰中。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宇宙观和设计思想。现在,探究与传承中华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设计中,我们不应该只是对古代设计形式上的简单模仿,更应充分了解其蕴含的中国传统及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打造真正的中国特色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黄能馥 陈娟娟编著.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96.

[2] 周春才.天圆地方——中国文化的百年之痒[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60.

[3] 汪忠长.周易六十四卦浅解[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3.

[4][5] 赵克理.顺天造物—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