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习水红层森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习水红层森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习水保护区境内的二洞沟发源于赤水河左岸的中山台地,经过几处断崖后,河流的高度从海拔1300米陡降到海拔400多米,之后汇入赤水河的支流翁溪河,如果以赤水河在土城段的海拔计算,落差超过了1000米。保护区内类似的次级支流遍布每一条峡谷,一道道银练般的瀑布让保护区的景色充满了动感。

习水保护区的望乡台石窟寺和袁锦道祠是贵州省最大的石窟,利用悬谷的天然构造开凿而成,分西北、东南两窟,寺祠合一,人神共奉,被称为“贵州第一石窟”。

贵州省境内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北部习水县,总面积51911公顷。保护区内最高点海拔1756米,最低点海拔420米,相对高差1336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6.66%,其中大部分是原生性很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积居全国同类森林之冠。

习水县地处贵州省北缘,地势险峻,沟壑纵横,山高林密,在过去较长时间都处于交通不便、信息封闭、社会经济欠发达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自然社会状况客观上避免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干扰和破坏。

上世纪80年代初,贵州省专门就自然保护区建设做了全面安排。此后十余年时间里,贵州省林业厅密集主持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为目的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一批重要的类型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习水保护区就是在1990年赤水、习水天然林区综合科学考察之后,于1992年3月建立的,当时是县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9月,贵州省林业厅又对习水保护区进行了分学科的单项调查,并立即着手解决编制和经费等问题,在1994年组建了直属省林业厅领导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2月,习水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3月,更名为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10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

到目前为止,在习水保护区开展的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有5次之多,虽然远远不能穷尽其深藏的奥秘,但是基本掌握了本底信息。这里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原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物种 ,是弥足珍贵的自然宝库。保护区内共记录植物233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16种。种子植物有183科659属1664种,蕨类植物有37科84属221种,苔藓植物有62科157属448种。大型真菌44科96属198种。记录的动物数量也是可观的,总数为1539种,共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28种。其中哺乳动物有8目22科44属59种,鸟类35科109属168种,爬行动物2目8科25属35种,两栖动物2目8科17属31种,鱼类4目11科40属60种,昆虫15目142科544属1015种,其他节肢动物合计171种。习水保护区各类群生物区系复杂,生境独特,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

习水保护区所处的区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四川台坳南缘开阔皱褶区。由于地质变迁的影响,这里河流众多,沟谷纵横,河网密布。地层主要是晚三叠世晚期至晚白垩世的陆相碎屑地层,外观上是鲜艳的砖红色,即所谓“红层地貌”,目前也被归入“丹霞地貌”的范围。红层地貌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但是在红层之上拥有面积如此之大、原生性如此之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价值就非同凡响了。在广袤的群峰之间,自然之手镌刻的峡谷幽深雄奇,丹崖赤红,常有万丈悬瀑自丹崖间恣意飞奔。在红层地貌间,绵延不绝的苍茫林海苍翠蓊郁,形成独特的赤碧相映的“红层森林”景观―这或许就是习水保护区的精髓所在。

茂密的红层森林中,河流终年潺潺长流,十分稳定,不因为降雨的多寡而暴涨暴落。人们都说贵州山清水秀,纵然青山满目,在林间穿行却难免有视野蔽塞之嫌。但水是有灵性的,溯溪而行,趟水、攀岩、观花草、识大树⋯⋯这是真切感受野性自然、领略习水保护区美景的最好方式。

习水保护区在规划时充分借鉴了以往的经验,并没有强调通常的“同心圆”模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把保护区划分为了两个分离的部分。其一是位于县城北面的三岔河片区,这一区域主要是赤水河的一级支流习水河流域的上游,其间发育了三岔河、大雷坡溪、小雷坡溪、长嵌沟、童仙溪等8条较大的支流。三岔河流域属于地形起伏不大的浅切割中山区,海拔高差小,河岸较舒缓,切割不深,支流密集,河道水流平缓,人类活动相对多一些。乾隆年间,贵州民族工业的先驱、著名实业家袁锦道以三岔河为据点,兴办实业,建厂修路,修建了习水通往四川的道路,现在仍然有不少驴友徒步来往于重庆的四面山和三岔河之间。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望乡台石窟寺和袁锦道祠,坐落在离河岸约2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区域是保护区根据总体规划划定的旅游小区。

习水河干流所在的大白塘及其主要支流长嵌沟、童仙溪等地,地形高差逾1000米,山高谷深,又是另一番景象。超深切割的障谷蜿蜒曲折,谷底、岩脚遍布崩塌的巨石,悬谷、石柱色泽赤红,赫然醒目,抬头仰望顿觉“山倾水覆”,惊恐之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另一部分是位于习水县城西南部赤水河左岸的蔺江片区,属赤水河流域。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讲,这一区域是一类非常典型的红层地貌,在南面的蔺江河和北部的翁溪河这两条河流的强烈切割下,形成了高耸的台地。如果有兴趣一览台地之上中捅坝的风貌,必须从翁溪河河谷沿陡峭的山崖直上800米,就在精疲力竭之时,眼前豁然开朗。沿着淙淙流淌的小河前行,但见阡陌纵横,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相闻,这便是现实版的桃花源―美丽宁静的统一村。从这里可以穿越中捅坝北侧的漏仓沟,在翻越一座山脊之后,就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峡谷秘境。由于晚近期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新构造裂隙十分发育,漏仓沟坡降剧烈,陡峭难行,可是独特的美景往往就是蕴藏在常人难及之处。在攻克一道道难关的同时,移步换景,奇峰异石层出不穷,激流飞瀑叠叠层现。如果不贪恋美景,又有足够的安全设备作保障,来一个抄近路的绝壁速降,日落之前就能够走出山谷。

记得当年在筹备习水保护区晋升国家级的时候,大家反复盘点保护区的家底,都有些许忐忑不安,偌大的保护区竟然欠缺拿得出手的旗舰物种,总感觉此事前景难料。然而事实却是,各级评委一路绿灯,顺利晋级。其实习水保护区最核心的保护对象,就是这片原生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亚热带水热条件优越,秉承古植物地理和古气候的遗存,而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作为结构最复杂的地带性植被,蕴含了相当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其他地方同类森林支离破碎、消失殆尽的情况下,习水保护区能够保存下面积如此之大、而且连续成片的原生常绿阔叶林,尤显弥足珍贵。它不仅仅保护了生物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也为中国乃至全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研究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经典的实证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