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颈椎解剖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颈椎解剖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颈椎是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而颈椎病又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医学影像检查诊断,但影像检查又往往和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因此对颈椎的正常解剖位置及毗邻关系的认识尤为重要。

1 颈椎椎骨的形态特征

颈椎共由7块颈椎骨组成,位于颅骨与胸椎之间,通过6个椎间盘和所属韧带连接而构成。颈椎的正常生理屈度呈轻微前凸。沿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成一弧线,再由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弧线的最高点至直线的最大距离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数值。正常范围大约在12(±5)mm范围内。[1]

1.1 特化椎骨

第1、2颈椎形态比较特殊,称寰椎和枢椎,第1颈椎位于脊柱的最上端,上面与颅骨的枕骨以寰枕关节相连接。因其呈不规则的环形,故称为寰椎。其特点是没有一般椎骨所具有的椎体和棘突等组成部分;其前后两部分分别呈半环形的弓形,称作前弓和后弓;两侧稍大部分称为侧块。前后弓以及两侧的侧块围成一环状,形成寰椎。寰椎与枕骨之间的寰枕关节,主要起颈部屈伸的作用, 第2颈椎又名枢椎,是颈椎中最坚固者,其形态特点是椎体上方有一个像牙齿一样的突起,称为齿突。齿突与寰椎前弓内侧面的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能使头颈部左右旋转运动,寰枢关节是控制头颈部旋转活动的主要关节,是颈部旋转活动的枢纽,而齿突则是这个旋转枢纽的旋转轴,所以第2颈椎又被称为枢椎。枢椎的棘突长而粗大,末端分叉,因此,它是X线拍片检查、手术及临床查体时重要的定位解剖标志。枕骨、寰椎与枢椎之间常存在先天畸形,被称为枕骨大孔区畸形,包括齿突缺如、齿突发育不全、齿突不连、寰枕融合、颅底凹陷以及扁平颅底等。这些先天性畸形或发育异常容易导致脊髓刺激或受压,从而引起四肢麻木无力等脊髓损害症状,容易与脊髓型颈椎病相混淆[2]。第7颈椎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很长外,其余的结构和普通颈椎一样。由于其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而呈结节状,隆突于皮下,而被称为隆椎,是临床上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我们在低头时看到和摸到颈后部最高突起的部位,就是第七颈椎棘突。

1.2 颈3-6椎骨的形态特点

颈3-6椎骨的形态与胸椎及腰椎椎骨形态基本相似,由前方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椎弓呈弓形,由左右各一对椎弓根,左右各一对椎板,上下两对关节突,左右各一对横突和一个棘突构成。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凹陷,使相邻椎骨的椎弓根围成一孔,称为椎间孔。椎间孔有颈神经根、脊神经节及其被膜通过。由于颈椎的椎弓根细又短,因此,颈椎椎间孔的直径较小,在钩椎关节退变出现骨刺时椎间孔的前后径更小。当椎间盘退变而变薄时,椎间隙变窄,椎体间不稳,椎间孔的上下径及前后径也可变得更为窄小,这样就容易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与胸椎和腰椎相比,颈椎的横突较小,且短而宽,这种结构有利于颈椎的灵活运动。颈椎横突发自椎体和椎弓根的侧方。在颈椎两侧横突的根部各有一个圆孔,称为横突孔,多数人的颈7椎骨没有横突孔。在颈2―6椎骨的横突孔中椎动脉、静脉和交感神经通过。椎动脉为两侧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一般由颈6横突孔进入,在寰枕关节处入颅腔,横突孔的位置及横突的长短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及症状的轻重有密切关系。

2 颈椎椎骨的连接

1寰枢关节 由4个关节组成。两个是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组成。寰椎前弓正中后面有一凹形关节面,与齿突相关节,为寰齿关节。齿突与寰枢横韧带形成又一关节,也有人称为滑囊。寰枢关节是颈椎旋转的主要关节,其韧带可限制其过度活动,但当骨与韧带结构异常或损伤时可导致寰枢关节失稳。寰枢关节与寰枕关节都共同承受垂直压力,这一点与中位颈椎以下由椎间盘承担部分垂直负荷明显不同[3]。

3韧带连接 黄韧带 是寰枢椎间最强有力的韧带,黄韧带附着于寰椎两侧块内侧面,将枢椎齿突束缚于寰椎前弓后面,与其形成寰齿关节,从而限制齿突过度活动[4]。寰枢关节的前屈运动和寰椎向前过度滑移,是维持寰枢椎稳定的主要韧带。实验表明[5],黄韧带断裂后,寰枢关节前屈活动范围增加了20.7°(50.5%),从而发生寰枢前脱位与不稳;后伸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当黄韧带覆盖整个齿状突的后部时,由于接触面较大,力作用于整个齿状突,易造成齿状突与椎体交界处的应力集中而产生齿状突的Ⅲ型骨折;而黄韧带仅覆盖齿状突的下部,外力作用时应力集中于齿状突的腰部,临床上易产生齿状突的Ⅱ型骨折[6]。当黄韧带的强度下降超过75%,枕颈部其余韧带不以于抵抗和维持寰枢关节稳定,可引起寰枢关节前脱位,导致寰枢不稳。 翼状韧带 起于齿突两侧,翼状韧带必须保持完整才能限制轴向旋转,否则导致寰枢关节存在潜在性旋转不稳。双侧翼状韧带协同作用方能有效限制寰枢关节的过度轴位旋转;同时,翼状韧带参与旋转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向对侧的侧屈运动,而对寰枢关节屈伸稳定性的影响不大。研究发现,一侧翼状韧带损伤后,枕颈部对侧轴位旋转范围增加10.8°或30%,其中寰枢关节旋转增加了5.8°,而同侧旋转范围无明显改变;但另有实验表明,一侧翼状韧带断裂后寰枢关节双侧运动范围均增加,且双侧间差异无显著性,单侧与双侧断裂时旋转运动差异也无显著性,运动度增加了22%~26%。黄韧带和翼状韧带是否完整决定了寰椎骨折的稳定程度。除了上述韧带外,维持寰枢关节稳定的结构还包括:寰枕前、后膜覆膜,齿突尖韧带及关节囊等。3-6颈椎的连接方式与胸椎、腰椎基本相同。

3 颈椎椎管的结构特点

椎骨连接起来以后,各个椎骨的椎孔也相互连成一长的管道,称为椎管,其中容纳脊髓和神经根及其被膜。颈椎椎管呈三角形,椎管左右横径大,而且侧壁为不活动的椎弓根,因此,脊髓和神经根不易受到来自侧方的压迫;而椎管的前后径相对小得多,所以各种原因导致椎管前后径的狭窄是造成颈脊髓受刺激或压迫的重要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些原因包括先天性或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体后缘骨刺形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以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根据测量,颈4、5处的椎管最窄,颈2处的椎管最宽。由于颈椎的退变最早出现在颈5、6两个节段,所以,颈椎退变后出现的颈椎椎管狭窄一般在颈4、5、6三个节段较为多见。当颈椎屈伸活动时,颈椎椎管的长度也有所改变。前屈时,椎管被拉长,其内的脊髓也被牵长变细而且紧张。后伸时,椎管变短,脊髓松弛而变粗,则易于受到挤压。颈椎椎管由于先天性狭窄或发育性狭窄以及椎管内有占位病变时,脊髓更易受到挤压压迫。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在头颈部极度后仰时 可以出现四肢及全身的放电样串麻的感觉。

综上所述:系统而全面的掌握颈椎解剖结构,比邻关系、脊柱力学的整体观,必将提高颈椎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更多的颈椎病患者能受益于不断发展的颈椎手术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鸿儒,杨克勤,张潭澄,李吉,孙尔玉. 《颈椎骨测量在临床中应用》1982(2)

[2] 钟世镇 《临床解剖学丛书》山东科技出版社

[3] 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等.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5):295-298.

[4] 马向阳,尹庆水,钟世镇,等.寰枢关节后部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关系[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3(5):454-457

[5] 党耕町,刘忠军,陈仲强.AoASIF脊柱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40.

[6] 陈庄洪,余伦红,黄继锋,等.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定位标志透视参数的解剖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6(05):46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