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世乒赛张继科男单接发球技术的分析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世乒赛张继科男单接发球技术的分析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范志超(1990—),男,汉族,山东淄博市人,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研究生,体育教学专业乒乓球研究方向

摘要:为了找出张继科在接发球技术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训练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期能为从事乒乓球训练的工作者的基础训练工作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张继科在2011年第51届世乒赛上男单比赛中接发球抢攻段的接发球技术动作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主要有一下几点:1.张继科接发球的变化多样;2.张继科接发球的反手拧球技术突出

关键词:2011第51届世乒赛;张继科;男单接发球

一、研究对象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力队员张继科,1988年2月出生,世界排名第12名,右手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国内、国际运动成绩: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男单冠军;2010年莫斯科第50届世乒赛男团冠军;2010年广州第23届亚洲杯男单冠军;2009年山东第11届全运会男团冠军;2008年江苏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单冠军。主要研究在51届世乒赛中张继科VS王皓、张继科VS波尔、张继科VS王励勤这三场比赛。

二、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泛查阅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大量阅读有关技战术统计的专著与文章,,并收集分析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运用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

论文的设计、研究、分析、调查及撰写过程,走访了数位本专业专家、教授广泛征求意见,使本研究更加深入。

2.2.3 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2011年第51届世乒赛男单比赛进行观看并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张继科接发球技术动作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为今后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训练以及运用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张继科男单决赛接发球技术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张继科在三场比赛中接发球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成功情况以及平均场次的使用和成功情况。使用的接发球技术最多是反手拧拉技术79个,占总接发球数155个的500%;排在第二的是正手摆短技术,使用了43个,使用率是277%,两者相差接近一倍;其次是反手摆短使用了11次,使用率是71%。由此可见,张继科对自己的接发球技术中的反手拧拉技术非常有信心,主要核心技战术运用都以反手技术为中心,特点非常鲜明,所以使用得非常多。另外还配套使用正手接发球技术来加以变化,从而达到令对手难以适应的效果,从比赛结果来看显然非常成功。与此同时,张继科各种接发球技术的成功率也非常高,特别突出的是反手拧拉技术,在三场比赛中使用了79次,成功75次,成功率达到了962%;正手摆短技术属于控制性技术,总共使用了43次,成功42次,失误1次,成功率达到了977%。另外还有些技术成功率达到100%,但使用率很低就不采用具体说明了。这个反手拧拉技术的优越性就在于稳定性方面很出色,主要因为是此技术能制造出强烈侧上旋球,能抵消发球的任何旋转,并有稳定的弧线,因此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见,张继科把这个技术运用得淋漓尽致,技术非常成熟,成功率很高。这次世乒赛平均每场比赛使用反手拧拉技术263次,平均使用率达到510%。说明在接发球分中使用反手拧拉技术直接进攻的次数非常多。在所有接发球中有接近50%是用这个技术回球的,然后配合摆短、劈长等控制球技术进行战术变化,达到很明显的效果。所以在比赛中大量运用反手拧拉技术的优点是既不易吃发球或导致被动防守又可以直接进攻争取主动。突破以往接发球薄弱的环节,改变被动的局面。

张继科在这一环节上有很大的突破,对台内短球,使用反手拧拉技术进行回接。这是我国近几年才创新出来的新技术,在中国男队逐渐作为主要接发球的手段,而张继科是掌握这一技术最出色的代表人物与其他接发球技术相比,其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有强烈的旋转和较快的速度,属于拉弧圈球的进攻技术之一。这样就改变了短球只能控制调动的局限性,完全实现全方位进攻即进攻无盲区的当初设想。因此,张继科在接发球段是有很明显的优势,接发球的手段更加丰富,变化更多,威胁更大,这样在保持了发球段优势的同时,又在接发球段不处于下风,在11分制的比赛中有很大优势,这也是他在国内拿冠军的次数多的原因,众所周知在中国拿全国冠军比拿世界冠军更难。如今,国外选手也渐渐偶尔会使用一些,但还不普及,而张继科是这一技术的典型代表人物。

在乒乓球比赛中主动进攻和比赛胜率是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的进攻次数多了,主动性就强了,获胜的概率就可以相应地提高。那么相持段的连续进攻技术会很重要,但是世界一流水平的运动员在这一段的技术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都非常成熟,质量都很高。关键就在于前三板技术的处理上,往往运动员在发球抢攻环节上都做得很好,最难的就是接发球环节,都希望能控制住球不让对手进攻或不让对手轻易打出有质量的进攻,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很满意了。而张继科在这个环节上不仅能做到传统的控制,更多的是直接进攻,突破了接短球不仅能控制,还能拉出有旋转有速度的弧圈球。实现了全方位都能主动发力进攻的突破。这表明张继科在接发球技战术环节上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体现了国家队在技术创新的理念从指导思想到意识上更加强调积极主动,以直接进攻代替控制调动。

3.2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特点

张继科本身的技术特点就是反手技术出色,不仅体现在接发球技术上,还有就是近台快撕、拉下旋球以及中远台拉弧圈技术都非常完善,所以在接发球时运用反手拧拉技术能令其他优势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更符合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同时,也说明反手拧拉技术需与自身的技术特点相结合,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体现了中国国家队教练团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的精神,揭示了技术创新的方向。对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思路是技术更加全面,正反手技术更加平衡,要求进攻无盲区即任何落点任何旋转都能进攻,强调积极主动的必要性。张继科所使用的反手拧拉技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其旋转和速度的完美结合,使它带有强烈的进攻性和很高的稳定性。这体现了这技术的优越性,也是今后技术发展新的趋势,可以成为重要的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在反手拧拉技术的应用价值上是无容置疑的,它能使选手在接发球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抢得上手的机会。任何进攻无论质量如何,对方都是被动的,当然也不排除给对方机会的可能性。但总体来说,反手拧拉技术在接发球中的应用,能够在发球不出台的选择下,找到抢先进攻的机会,因而,在今后备战世界大赛的科研攻关中,使用乒乓球反手拧拉技术评估标准对我国主力队员和国外主要对手进行技术诊断时应充分考虑接发球抢攻段指标的变化,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4.2建议

4.2.1对于这次比赛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应有针对性的弥补和加强。首先,张继科要进一步加强接发球反手拧技术的训练,在加大不同落点使用反手拧的适应范围的同时,也要提高接发球摆短的质量,使接发球能有更多变化;其次,要着重提高发球抢攻后的正手位第五板球的衔接;最后,对于比赛中局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波动的影响要引起重视,以便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能更好的调整心态。

4.2.2张继科需继续加强正手技术的质量,对手在摆脱反手拧拉技术时通常会往正手区域突破,因此要有强大的正手技术保护正手区域,让对手觉得无处可打,导致信心丧失,可以在各方面击垮对手。(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荣.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技术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1997(3)3:2 -34

[2]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苏丕仁.现代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王丽娜,王艳.第28 届奥运会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3)3:6 -37

[5]赵喜迎,刘永立.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单打比赛发球轮和接发球轮的战术运用特征分析[J].运动,2010(3)11 -13

[6]何琼,张雨.第27 届奥运会男子优秀运动员发球技术的统计分析[J].体育学刊,2002,9(1)1:20 -122

[7]李悦宏,李云德 .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探讨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2:3 -27

[8]张良西,韩志忠.发球与接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9]周瑞琪.乒乓球先发制人的技术 前三板 的认识与———“ ”操作[J].浙江体育科学,2002(3)3:8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