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范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范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以药学服务作为突破口,加快医药行业中的药学工作,发挥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促进医院在整体工作上的进步,还需要不断深化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满足整个系统性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为研究对象,积极探寻其不良反应防范建议,旨在在新医改环境中,寻找更加有效的办法,努力探索治疗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有效模式。

关键字:药学服务;心血管疾病;药物反应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13-01

1 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原因在于这种疾病现在是导致病症患者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心血管功能整体下降,身体机能变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临床上如何正确解决评价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方法成为了重大的研究课题。

虽然随着科学进步、医疗事业发展,中西医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根据病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诊治原则及方法。但是,由于药品的长期使用会不可避免地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何规避这种这种不良反,避免药物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也是值得探究的。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规避风险的必要性,如何减轻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具不良反应,是大家所关注的。在这种研究背景下,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方法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2 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分析

2.1. 抗高血压药物的药效学模型及评价方法

目前在医药学的研究上,对于导致高血压产生以及发病的机制,没有完全确切的诊断。但是,可以确定的就是人体血压的正常与否与人体系统内许多的器官和组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神经系统以及心脑器官等都受到血压的影响。高血压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控制高血压,是保护人体器官以及身体各项机能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的药效研究,本研究主要利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进行试验和分析。

2.1.1药物的降压作用探讨

对于药物的降压作用的试验,主要操作步骤就是选取血压大鼠,在试验前一周进行血压的测量和记录,主要测量周期为周日定期一次血压测量,采用一周的平均值作为用药前的药前值进行记录。在给高压大鼠进行药物降压后,在其用药后的半小时、一小时、一个半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四小时、六小时、八小时以及十二小时后进行血压监测;在停止用药之后的六小时、七小时进行血压检测,检测时确定大鼠处于清醒状态,通过血压测量器测量出来的鼠尾动脉血压对其降压效果进行评定。

2.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3月血压大鼠,调取现有的资料,按照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共抽取30份样本进行调查研究。第一组为实验组1,样本为15例,对实验组1进行血压用药处理,第二组为参照组,样本为15例,不进行血压用药处理。

2组大鼠在用药试验后后血压变化

2组大鼠在用药试验后后不良反应分布表

2组大鼠在用药试验后后血压变化功能优良分布表

2.1.3研究结果

造成实验组1比实验组2的整体血压功能较稳定的原因在于:药物的降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给实验组1注射了降压药物之后,大鼠的身体供血和供氧能力受到影响,整体的血压功低。

3 讨论

3.1患者因素与不良反应分析

在药物使用中,造成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包括:年纪较大的患者受到自身生理以及心理特殊性的影响,在自身健康状况的发展中具有一些特殊性。受到这一特殊生理时期,身体内部机能不平衡引起的相关问题,会造成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健康问题的出现。

3.2临床使用问题与不良反应分析

3.2.1合并用药

从研究发现,引起不良反应,不排除由于使用药物的混合而造成。合并用药会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化学成分的增加,会导致pH等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就会造成注射剂中微粒元素的增加,随着重要注射剂进入到人体内后,就可能会出现实验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机能以及心、脑、脾、肺等器官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通过实验和调研也发现,需要在使用重要注射剂的时候尽量注意合并用药可能存在的危害。

3.2.2溶媒

通常的中药注射剂是含有大分子有机物的制剂,成分较为复杂。在注射之前,与那些含有离子成分的溶媒进行配伍后,受到盐析作用的影响,就会形成许多不能溶解的颗粒,这些微粒在注射之后,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为了减少重要注射剂对患者造成的临床反应,一般溶剂的说明书会表明溶媒相关的介绍,,其目的也是保证在与制剂进行配伍能够尽可能减少pH的改变,尽可能减少微粒的产生,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

3.2.3滴速

除了重要制剂的化学因素会造成患者在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物理因素也是可能的重要因素。输液速度就是影响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静脉注射中,注射速度过快,就会造成单位时间内注射到人体内的毒素和微量颗粒的超标,当这个指标超过正常的阈值,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会造成药物制剂整体的刺激性增强。根据研究发现,由于注射速度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其发作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因此,在给病患注射的时候,需要不断的观察病患的反应,注意及时调整。

4 结论

从研究发现,不难看出,治疗心血管疾病注意用药,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及时防范,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它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在进行几个模型建设以及评价的过程中,要理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方法的过程中,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以及毒副作用。由于不同药物在其药理作用上都具有特殊性,在使用药物进行相关治疗的时候,需通过药品说明书,详细了解药品自身的特性,根据需求合理使用药物的剂量以及合理发挥药效,避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张东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出的警示―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周超凡[N].中国中医药报2005-4-27.

[2]蔡庆群,席萍等.临床常用9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广东药学2003,13(2):47.

[3]胡玉兰,张忠义,林敬明.中药砂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5.1(1)72.

[4]蔡皓东.双黄连粉针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1(1):36.

[5]田小芹,许群芬,龚亚林.生脉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43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04.13(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