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年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年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及其雇员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雇员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企业年金是由企业所建立,这笔资金的经营和管理一般由企业负责,管理方式灵活多样。同时,对于企业年金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了很对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在年金的建立和管理中不承担直接责任。

国家先是提倡和鼓励企业实行充分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这在1991年,国务院明确发文提出。在2000年,国家有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将企业补偿养老保险正式改名,这就有了现在所熟悉的“企业年金”。在2004年,企业年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国家鼓励企业为企业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同时鼓励企业将员工的企业年金进行市场化管理,费用由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承担,并鼓励个人进行养老保险的储蓄性投入。但是这一套制度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企业年金运作过程中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用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企业年金的主题认识不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术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意见

首先,企业观片面考虑了企业年金在筹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却没有考虑企业在投入经营过程中保值和增值等方面的会计记录(包括会计确认,会计核算、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据专家分析,企业年金筹集阶段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仅占全部支付养老金的三分之一,但是,企业年金在企业的经营阶段产生的现金流量占到全部支付养老金的三分之二,这应该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会计记录内容,在企业的存续过程中,这一部分资金对企业的会计确认有重要影响。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金融工具以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这些工具存在着不同的风险。有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年金应该属于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年金投入后,进行经营和管理存在风险和收益,但是企业没有从市场角度考虑年金的投入的市场问题,尤其是没有进行风险管理,这不符合企业年金安全性、长期性和有效性原则。

最后,目前企业年金的管理忽视了作为企业年金筹集和缴费主体,企业在提取和支付企业年金费用时对企业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同时违背了企业年金基金经济利益独立性的标准,是一种片面的会计主体观。

企业观、计划观以及基金观没有考虑到企业年金提取、运营、发放的全过程,三种观点所认为的企业年金会计主体都是单一片面的,不足以满足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需求。因为企业年金是建立在信托制度基础上的,它会在不同的阶段发生转移,而从我国企业年金运作流程可以知道,企业年金的执行过程是分为两个阶段的,所以在明确企业年金会计主体是,要充分考虑这两个阶段。

在企业年金的筹资阶段,企业应当对企业员工承担一部分年金义务,这一部分由企业所承担的年金义务应当为看做企业员工在为企业工作过程中应得的一部分报酬,这一部分报酬是在企业员工在退休时候才有实际的企业支付义务。如何将这种将来给付的现时义务合理地反映到企业的成本与费用中,目前的会计制度没有进行明确的说明,但是可以明显看出,在年金筹集阶段,企业年金会计主义依然应该是企业本身。

企业在年金的投入和经营过程中,实际上是将企业年金作为一种“基金”在进行运作,企业在对企业年金进行管理实际上是在为企业未来要支付的一笔现实价值的总流出进行管理,这涉及到企业年金负债的积累和储蓄。目前,企业年金是按照企业年金合同在进行管理,形成自身资产、负债、收支、节余,构成一个独立财务体系,在这一阶段这笔企业年金应当像“基金”一样,由自己本身成为一个会计主体。

二、企业年金会计主体明确的迫切性

在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快、基数大,而且人都是要老的,每家每户都有老人,如果老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不仅影响到个人,也影响到家庭。随着企业年金的迅速发展,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企业年金将作为“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成为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又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保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最终是人的竞争。但是,伴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流动机制已逐步形成,企业有选择人才的权利,个人也有择业的自由,人才的合理流动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因此,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充分解决员工的医疗、养老、工伤及死亡抚恤等问题,有利于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同时,又切实保障了员工利益,稳定了现有员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养老保险的重要支柱,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企业年金的作用日益凸现,并引起相当的重视与关注。由于在我国企业年金运作过程中存在众多的参与主体,因而对企业年金的核算管理也更为复杂,如果不能明确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主体,限定企业年金运作各阶段的权限责任,在混乱的会计核算体系下,有心之人便可以利用这种混乱,从中攫取巨额资金,中饱私囊。这不仅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明确我国企业年金会计主体,不仅在理论上,对于社会现实也是迫切需要且极具意义的。

从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相关利益主体职责及相互关系来看,受益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均不能成为会计主体。企业年金的受益人是企业员工,他们是一部分年金的投入者,是企业年金的最终分配者,他们是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最关系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的人权,他们不具备会计主体资格。企业年金的账户管理者对基金进行保值增值运作,企业年金的增值和保值情况取决于企业年金的受托管理人的投资管理水平。管理人也不能是企业年金的会计主体。

三、企业年金会计主体采用双重主体观的建议

企业年金会计是指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与监督基于企业年金计划下形成的养老金的筹集、发放、运营及保值过程的会计。

要管理好企业年金,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显示操作中,认清企业年金的会计主体十分重要。要认清年金的会计主体,就要认真分心我国企业年金的性质、管理运作机制、筹集方式等。从微观经济环境来看,企业年金是企业薪酬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企业管理法律体系明确规定了企业对企业员工应承担的企业年金义务,这种企业的义务需要反映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中。企业年金会计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缴费阶段会计是指在企业缴费环节及其之前的企业年金的筹集,即缴费阶段的会计处理。在企业年金的筹集阶段,企业应作为企业年金的会计主体,企业在这一阶段对企业年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应当确认在这一部分企业年金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资产、负债,并在各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报告中对企业年金的经营情况进行披露,对于企业年金的披露可以在正文中进行披露,也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对于企业年金的披露,应该连续的进行披露,以确保企业年金各个会计期间的可比性。

第二,投资、营运阶段会计是指在企业缴费后的企业年金的运营、保值、发放环节,即积累、发放阶段的会计处理就属基金会计的范畴,这笔企业年金自身就是会计主体。企业和企业员工按照规定必的比例缴纳企业年金之后,这一笔资金就形成了企业年金基金。即每项基金的财源流入和流出,设置相应的“预算账户”和“实绩账户”。这一基金由企业管理,企业对这笔资金的管理核心是未来应当支付而存在的负债管理和目前不用支付的储蓄管理两部分。这一部分管理的方法可以不想全社会披露,但是必须向企业员工披露,以保护员工的知情权。这笔企业年金资金会计目的,不应当以盈利为目的,应当以保值为首要目的,在能够确保企业年金保值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进行风险较小的投资,以获得企业年金的增值。

参考文献:

[1]郭荟:《企业年金会计处理若干问题的理论探讨与适用分析》,《财会通讯》(综合版)期。

[2]许玉红:《企业年金会计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04 年第1期。

[3]杨勇:《论企业年金会计主体》,《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 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