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故事悦读金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又送走一个班级,回顾孩子们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耳畔仿佛回荡着金陵故事会上的欢声笑语。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游学金陵”之旅,探索发现古城南京那些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自主阅读作家有关南京的名篇佳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讲述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收获。孩子们喜欢讲述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神秘的民间传说,历史名人的趣闻故事。短短的一年,他们自主阅读了大量关于南京的故事、散文、诗词,阅读脚步已循着浅浅的故事开始向深度阅读南京的历史文化迈进,阅读生成了悦读,让人惊喜不已。
悦读源自心声——听故事
在去年开学的第一节阅读课上,孩子们开始商量阅读计划。他们七嘴八舌,想法各不相同,有的说学校推荐的七本书很多同学已经读过,有的希望自己的班级与众不同。阅微同学提议由同学们来讲故事,讲南京的老故事。同学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又一次热烈讨论。
李陈馨悦说:古城南京就像是一本不断增加内容、丰富厚重的历史书。而那一排排绿色的梧桐树,就像一行行绿色的诗。梧桐树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记忆。每一棵树都是有根基的,树之根扎在土里,它带给人们心灵温润的滋养,是永恒的。我想读南京这本书。这孩子说出的话总是让人心灵震颤。是的,南京这座古城在文字、影像、声音的无数次复制中,在人们的口口相传和想象中,如同一千个哈姆雷特飘荡在人们的记忆中。风景、古迹,甚至残留的地名,轻轻一转身就是千年的风华,大街小巷,一举手一投足,便有了文化的深邃意味。这孩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不一般的想法,实在是让我佩服。
戴沄杉:梧桐是南京的行道树,是南京的标志。和梧桐有关的故事很多,如凤凰非梧桐不栖,梧桐与古琴,丰子恺还写过一篇文章叫《梧桐树》。我可以给大家讲梧桐树的故事。这是一个喜欢树的女孩子,听说她喜欢树,出生时,家中门前屋后都是杉树。原来她对梧桐也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实在是太精彩了。孩子们听得眼睛都发亮了,迫不及待地让她讲,一向害羞的她面对同学们的热情意外又喜悦。
金川杨:我曾祖父自号“石城翁”,有书斋“石城书屋”,我们家住石头城旁,我对石头城文化很感兴趣,我准备着手研究后把里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郭信豪:我喜欢旅游,你去肥水旅游?我可以给大家讲讲淝水之战。“我们说的是南京,淝水之战和南京有什么关系?”有孩子质疑。豪同学非常自豪地坚定地说:“关系大着啦”。
……
孩子们阅读南京的兴趣被点燃,商量由周阅微总负责。很快,阅微同学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好阅读计划,确定单周继续原有的班级读书会,双周星期四举办“金陵故事会”。故事会可以采用同学独立、师生、学生和家长合作等形式完成;准备阶段可以实地游学,查找资料,准备故事,熟练讲述;邀请家长、专家做好后援服务工作等等,故事评委还买来讲故事的书籍,制定出讲故事的标准评分规则,还有琳琅满目的奖品。这事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悦读从游学开始——淘故事
在我们生活的南京城有很多古老的故事,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悠久。它们在岁月长河中,有的广为流传,并经过南京人民世世代代不断创造,一直流传至今;有的则像散落在民间的“雨花石”,已经很少见到,你只能在图书馆里找到它们的身影。孩子们找寻故事,并常常讲给身边的人听,那么,这些年代久远的古老故事就会变得新鲜起来,传承下去。
《寻觅金陵》一文就是孩子们找寻故事的真实记录。一行四位同学都轻松地用文字记录了当天的游学经历,并发在班级邮箱博客,和同学们分享游学的快乐。李白捞月、王安石酒逢知己、柳敬亭说书、吴敬梓暖足……很多的老故事被他们淘出来,再走进同学们的耳朵,给大家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对于我们来说,它们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现在,孩子们找寻的故事有的已经被编入校本阅读教材《快乐阅读》第三册“秦淮河畔的名人故事”单元。
悦读在故事中延续——讲故事
“唐宋家”跟南京有缘?成语故事“渐入佳境”诞生在南京?吴敬梓在夫子庙创作了文学名著《儒林外史》?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这些“古董”变得亲切起来。杜牧的那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到底在哪里?“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究竟是谁?王安石的《钟山即事》中“不明山更幽”改得好不好?孩子们用故事将与南京有关的古诗词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
游学金陵、金陵诗词、金陵美文、金陵童谣、金陵游戏……孩子们在故事里畅游古往今来的金陵,阅读文化浸润的金陵。他们说着笑着闹着,我听着看着想着,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也回到了童年,亲近了这座古老的城市,不知不觉中更加深爱她了。
每一次的阅读、游学、讲述都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记忆,这些记忆已经成为属于孩子自己的故事,接着又有了故事里的故事。季以恒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南京新故事《浦口火车站——南京的背影》:曾经喧闹嘈杂的浦口火车站,如今几乎被废弃,只有房顶上立着的四个醒目大字“南京北站”,铁轨、枕木、地上的枯叶、石缝里的小草,诉说着它的衰败和沧桑。浦口火车站与杏花春雨的江南岸隔绝,一场大戏闭幕,月台只是一个人去楼空的舞台。但它作为历史的一个符号,仍然延续着南京未脱节的、连续的历史。
孩子们对这样“奢侈”的阅读,乐此不疲。虽然现在还没有大量的整块时间继续这样的活动,但我们没有遗憾,因为我们真实地走过了这一年。 孩子们亲近南京的山水城林、诗词歌赋,用最为古老的或许也是最自然的方式——故事去触摸金陵古城的历史,寻觅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基因,享受着她给予的文化滋养。故事对于人类的意义多么深远,听故事对孩子多么重要——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依然如此。
(朱万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