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奥林匹克文化视野下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和谐发展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林匹克文化视野下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和谐发展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在奥林匹克文化视野下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竞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不和谐关系、培养与需求的不和谐关系以及通识教育与专业体育教育的不和谐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应该注重多向性、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宽泛性、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合理性、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 奥林匹克文化视野 高校公共体育 和谐发展 研究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要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并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的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出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克格言包括“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和平、进步”、“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等。无论是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宗旨、还是奥林匹克的格言,其中都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和谐发展的思想,和谐发展即是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导向和价值追求。所以在奥林匹克文化视野下,对高校公共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能使高校公共体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价值选择上,从而实现高校公共体育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高校公共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竞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不和谐关系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以提高人们的竞技能力为主,其教学内容以大量竞技化的术科课为主,教学评价以学生运动技术、技能为主等等。严重忽视了学生体育运动精神及体育文化的培育与弘扬,忽视了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终身体育”等思想逐渐成为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判断的依据,“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进入了体育教育系统。“人文教育”则使高校公共体育抛开了“竞技教育”,大量减少了术科课、增加了理论课。高校公共体育的发展没能处理好“竞技体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将自身带进了两难的困境。因此,“竞技教育”不能忽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能也离弃“竞技教育”,高校公共体育应该追求“竞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发展这样一个价值取向。

(二)培养与需求的不和谐关系

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高校的公共体育教育注重“单一型”体育教学,目标是在上课过程中得到锻炼,而没有注重多兴趣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得锻炼内容受到了限制。而直至近些年,高校公共体育在培养目标上注意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体育专业多元化地培养。尽管如此,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总体培养目标还是单一。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专业,而是多能的人才。从知识结构来讲,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目前就业单位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太注重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成绩。因此,高校公共体育应有效的将增强学生体质,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共同打造全面发展的、体魄健全的一代新人。高校公共体育主要以身体教育或透过身体教育角度来实现奥林匹克文化里“人的全面发展观”,实现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和谐。

(三)通识教育与专业体育教育的不和谐关系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朝着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方面的才能,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地必然需求,也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这需要推行通识教育。然而,对学生全面地培养,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公共体育教育。但高校公共体育曾一度出现的过度专业化,从而导致“竞技化”教育逐渐片面化,遏制了人们的全面发展的其他因素,如人文素质、科学教育等。专业体育教育不仅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又需要通识教育弥补其不足,只有克服其片面性,才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通识教育须要依托在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基础上才能达成它的目标,通识教育不是广泛的面面俱到,而应当是在学生掌握较多知识点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的“全局观”。

二、我国高校公共体育和谐发展的趋势

(一)人文精神与高校公共体育的融合

在过去,高校把公共体育课程仅仅看作身体运动甚至片面发展竞技体育,过分强调在体魄上超越极限的倾向。与之相反,旨在培养人文精神的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则是一种新兴的并带有强烈人文理念特征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过程应构建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及情境,学生的学习是探究性和建构性的,而不仅仅是完成规定的任务;主张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议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协商、合作与互动的过程。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真正融入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二)高校公共体育的培养目标应注重多向性

高校公共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并以此来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使他们有能力并有信心迎接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同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公共体育应该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主体意识。通过体育教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体育的需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以及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发展。体育教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已逐渐从单一的增强学生体质向多方面体育教育培养方向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体育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速度正在进一步加快,而且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类别也在逐步拓展。

(三)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多元化

现今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多元化趋势是全球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也是在形式上给予大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使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的可能性增加,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大学生的注意,也能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得体育教育能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当代大学生课余的文化生活。许多高校公共体育设置了新的专业,比如体育管理、体育素质和休闲专业等理论课供大学生选修。课程设置如此的多元化使培养出的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相关理论知识,而且也有较强的适应性。此外,高校公共体育开设的课程不仅是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应该适应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高校公共体育应逐步走向大众化、实用化、娱乐化、开放化,课程设置应满足不同个体的学生需要,并加强与社会的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终身学习过程,使受教育者不断发展,达到人的和谐性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以及自我发展。

(四)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宽泛性

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或从事的体育锻炼活动应当适应未来生活环境的需要。当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后,当年在体育课上所获得的体育知识、体育意识、锻炼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稳定的内在品质可以相伴终身。大学时代是学生培养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让高校公共体育的教育体系以人为本,着眼于未来的健康教育目标,以生活需要的终身受用知识为主要内容,教授科学的锻炼手段与方法、健身保健知识、自我评价监督知识,使学生懂得怎样科学、合理地锻炼,使学生不仅得益于健康教育的实践,培养起体育锻炼得乐趣和习惯,从而树立起终身体育的长远思想。当学生走向社会后,他们会成为体育意识、健身意识的传播者,也会成为社会的健康指导者。

(五)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中必须考虑到教学活动以及其产生的教学结果有怎样的价值,它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适应社会的须要等等。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公共体育学习评价中存在着评价主体过分以教师为主,评价内容过多地强调体能与运动技能,评价标准过分地追求量化和指标化等问题,认为体育课就是素质的训练和技能的训练,所以,达到了相应的身体素质标准与技术技能就意味着过关。事实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技能更多的是受先天身体素质和大学前体育学习的结果积累的影响,因此,对教学地评价不应该只考察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定教学目标之间相符合的程度,而更应该考虑这个目标对学生今后发展的价值何在;对学生的评价也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考虑到学生先天素质。所以,采取评价民主互动化、课上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范围扩大化、评价创新加分、评价方式人本化的对策,这样才能改善高校公共体育学习评价中存在的缺陷,才能推动高校公共体育健康发展并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进步。

(六)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对高校公共体育价值取向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不仅要适应时展对体育的外部需求,还应当满足教育自身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内在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我并完善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思想、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提高各种工作能力,并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及时汲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积极参加各种科研、业务和教研活动,重组多维的知识结构,从而成为当代合格优秀的体育教师。

三、结语

奥林匹克文化把体育运动、文化和教育融合了起来,其价值追求与高校公共体育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在当代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应该以奥林匹克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为指导,使高校公共体育系统各要素达到和谐均衡并协调统一,并以人的发展作为其出发点与归宿,最终实现高校公共体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1:12-35.

[2] 孔繁敏.奥林匹克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3.

[3] 王家宏.文化视野下的奥林匹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75-101.

[4] 许晓容.奥林匹克文化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人文目标的实现[J].体育与科学.2006.27(1):91-93.

[5] 范存生.奥林匹克运动与多元化文化教育融合的历史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