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宜春市义务教育近几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实力还不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教育网点配套不足,服务半径过大,地区间就学压力不均衡;城乡差异大;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等。因此,文章从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展开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均衡化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化 城乡差距

宜春市近几年普及义务教育的程度和层级不断提高,但是教育投入跟不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逐渐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就业压力的加大导致升学竞争异常激烈,教育的“马太效应”异常明显,本应均衡、公平发展的义务教育却产生了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因此,推进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一、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增加

近几年,宜春市政府加大了义务教育投入总量。2005年宜春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为小学40元/年,初中60元/年,2007年增加小学到74.5元/年,初中为94.5元/年。今年宜春市政府按照省里“小学生均300元/年、初中生均500元/年”的公用经费标准,足额拨付到位,提前一年达到国家标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

2.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各地启动了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以更换课桌椅、改水、改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是建国以来各级政府投入资金最多、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最快的时期。宜春市2003-2008年,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7亿元,改造危房65.47万平方米。

3.加快教育网点布局调整

宜春市按照“就近方便、确保普及”的原则,调整农村小学网点布局,按照“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适度规模办学”的原则,调整农村初中网点布局,按照“挖潜、扩容、增校”的原则,调整中心城区中小学网点布局,小学数由2001年2245所减少为1619所,初中数由234所减少为210所,小学、初中的校均学生规模明显提高。

4.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

2005年宜春市在全省率先施行“三个定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毕业时按一定比例择优定向就业)的模式培养中小学教师,三年来累计招收定向生603人,获得教育部肯定。宜春市将公用经费3%集中用于师资培训,确保三年一轮全员培训,同时推出“三名”(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以典型示范引路,提升师资水平和管理质量。

二、宜春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育网点配套不足,服务半径过大,地区间就学压力不均衡。

有的区域中小学校配套相对密集,有的区域却严重不足,导致学校服务半径远近不均匀、学生无法就近入学问题突出。城市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没有配套中小学校建设,是造成宜春中心城区义务教育网点布局不完善的主要原因。

2.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在很多方面有所体现

(1)城乡中小学师资力量不均衡

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整体数量超编与学科性教师缺编现象并存,如初中的计算机、心理辅导、音乐、等学科的专职教师普遍缺乏,这些课程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数学、政治等学科教师又有富余。二是高职称教师与名师所占比例偏小。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农村中小学校约为4%,市直中小学校为约为15%,这对农村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有较大影响。

(2)城区学校的大班额与农村学校的小班额问题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人口剧增等原因,造成城区学校生源暴涨,70-80人的大班额普遍存在,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办学指标急剧下滑;而某些农村学校生源则以10%的速度递减,成班率过低,办学效益低下。城乡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差距的拉大,进一步促使家境条件好的农村学生涌入城市就读,使城市中小学班级学生严重超员,让一些学校不堪重负。

3.城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不均衡,择校热仍然存在

宜春中心城区各中小学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学校师资配备、教学设施和条件相对优越,有的却比较简陋,而且这种差距由于种种原因有逐渐加大趋势,造成中小学“择校热”经久不衰。一些被选择的热点学校学生爆满,不堪重负,而周边其他学校发展则明显滞后,少数学校甚至招不满学生,严重违背了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均衡性、就近性、安全性和公平性原则。

4.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1)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不够合理

目前教师职称实行评、聘分开,由于高级职称受聘比例较低,人事部门将指标和教师个人信息直接管到各个学校,造成许多具备资格者受聘遥遥无期。如宜春市袁州区合浦中学已评高级教师14人,但只聘了7人;袁州区二小已评高级教师84人,但只聘了47人。这极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也给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调整教师队伍造成较大矛盾。

(2)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和知识老化。对袁州区下浦中心小学的调研结果显示,该片区教师108人,未来四年退休者近乎一半。学科结构也不尽如人意,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生物、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3)教师培训尚未形成规模化、经常化、制度化。由于编制偏紧、经费不足等原因,能参加培训的教师比例较低,而且主要是就地培训。

三、推进义务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策略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是发展的、动态的、相对的,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性课题。要推进义务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仍应强化保障机制建设。在现阶段,我们尤其是要选准突破口,围绕政策设计和制度布置进行多样化模式的探索,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政府,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

关于义务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各级政府

均需强化,实现公共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必须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共享机制,在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上,要鼓励强弱联合,优化教育资源。同时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对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资数额根据预算大致作出规定,以保证最低限度的教育费用,便于操作和衡量,落到实处。

2.结合宜春市义务教育实际,科学规划学校网点布局

根据我市城乡人口变化趋势,按照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方便学生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整合城乡中小学校教育资源的规划方案,力促我市城乡中小学校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在城区,通过就地扩容、增加网点、强化管理等方式,切实改变当前城区中小学校布点不合理、大班率高、规模过大的状况;在农村采取校点撤并、整校撤并、新建学校等多种模式,调整本地教学网点布局,大力发展乡镇示范性中心小学。

3.实行教师交流制度,取消“重点学校”政策,推行学校标准化制度

实行优质教师交流制度,通过派遣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选调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或采取优秀的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等方式,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学校标准化制度的建设。取消重点学校政策,实行学校标准化制度。通过对公办学校的校舍、教师及生均经费、实验室仪器配备、图书馆藏书等制定统一的配备标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同时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

另外,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应介入义务教育领域,充分发挥积极性,改进义务教育公平状况。这种介入不仅仅是资金上的介入,更重要的是权利的介入。在义务教育政策的重大决策和执行上,必须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增加透明度,建立民间监督机构,加强对执行的监督和评估,以充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王菊梅.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5).

[3]李拉,张茂聪.县域教师流动制度:区域师资配置均衡化的重要保证[J].教育科学研究,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