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因景而生 景因情而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因景而生 景因情而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南在每个人的笔下都会有不同的韵味,在鲁迅的笔下是萧条荒凉的,他的笔锋直指现实,而在朱自清先生笔下,笔锋是指向精神世界的自由美好。记忆中美好的江南早已经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不复存在了,所以,朱自清才会在文中说道:“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由此可见他对荷塘美景的怀念和叹息。

一、景因情而异

《荷塘月色》中无不透视着作者的情感,他的心情也随着游荷塘所看见的景色变化着。只有将情景交融的写实手法突出的表现出来,才能使文章中充满作者的情语。比如文章开篇就这样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就充分说明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尤其是这个“颇”字,透露的是作者的心里已经是不平静很长时间,只是这几日加深了。随后就是作者的猜测,课文是这样的“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应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里突出了作者想看荷塘的情景,再加上是满月,绝对会是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作者想将自己的不平静的心情都集中在满月下荷塘美好的夜景上,这或许是对不平静心情的一种发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想要寻找的、他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安静的地方。然而,走出家门以后需要经过一条羊肠小道,作者称为曲折的煤屑小路,而且这条路比较偏僻,白天都很少有人走更别说是晚上了。因此,在这里要突出的就是作者的心情,一个内心比较烦乱的人,恐怕也只能走在这样幽静的曲折小路上才能平静一下内心的烦乱吧。正是这样的意境美与景色写实的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景因情而异,也在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内心变化会造成对外界环境的不同感受。随后,就是对荷塘周围景物环境的描写,这里要强调的是,柳荫的描写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柳条比较稀疏,所以月光透过柳条会形成另外的一种美,与之前的树荫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从恐惧中变得轻松,甚至是豁然开朗。这样的对比,给人的视觉和语言文字的冲击是妙不可言的。由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可谓是不平静的心情随着宁静的夜晚变得有些平静了。

通过以上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章开始我们就遵循着作者的脚步,从走在曲折的煤屑路上,再到杨柳成荫的环境,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心是不平静或者说带着一点哀愁,但作者却把这种哀愁写得特别的淡。所以,我们仔细品读文章会发现,每一种景物在掺杂了作者的情感之后都会随着作者的情感而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景因情而异。同时,不同的心情所描绘出来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即情与景是在一起的。

二、 情因景而生

情因景而生这句话不难理解,因为情与景是相互的。文章中作者来到了荷塘以后,先对月色下的荷塘进行了重点描写,这是全文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淡淡的银色月光之下,欣赏着荷塘月色带给自己的那种宁静,这或许就是一种单纯的享受,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意境。

首先,我们看见的是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作者对荷塘的描写循序渐进,十分细致,像是在给我们描绘一幅工笔细腻的水墨画一样。站在荷塘边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像舞者的裙子一样展开的荷叶,它给人的是一种动态中又含有静态的美,为数不多的荷花在这幅水墨画中也富有者生命的神韵。

其次,就是作者对月色的描写。银色的月光倾泄在荷塘上,再加上荷塘中升起的一层淡淡的薄雾,仿佛人间仙境。这种仙境给人一种朦胧中带有清新的美感,以及一种若有若无的神秘感。这就是大自然带给人们的那份平静。于是,我们从课文中也能够看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可这种愉悦并没有像压抑久了之后那样歇斯底里的宣泄,而是以朦胧的月光作为引子,来衬托出内心的那种平静喜悦。

最后,作者想到《西洲曲》里记录江南采莲的描写场景,再到不知不觉之间回到了自己家的门前,这又是一种心境,一种下意识从理想世界中走向现实世界的表现。此时,我们不知道朱自清先生的内心是平静还是不平静了。或者应该在平静与不平静之间吧。

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心情通过环境是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的。于是,我们会发现,任何一种心境都不可能维持的太久,作者情感的时好时坏也是在变化的,情感能够影响到对景物的感受,景物同样也能够触动人的多元化情感。

综观全文,我们看见的都是作者将情感导入荷塘月色的美景之中,也将美景引入了情感,这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它是一种情感艺术的最高表现手段,着重于让人们去读、去品,去体会那无穷的余味。

——————

参考文献:

[1] 夏维波《文本的空间组合及其现代性意味—谈〈荷塘月色〉中三个审美空间》,《青年教师》2011年。

[2]刘晓瀚《荷塘下的心灵隐秘—有关〈荷塘月色〉思想感情的一种新说》,《中学语文》2011年。

(作者单位: 扬州市扬大附中

东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