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洗尽铅华 一课一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洗尽铅华 一课一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缘起——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调入新学校就迎来了学校的首届课堂节又是市里的研讨课,我很幸运有展示的机会。经过筛选,挑了《麻雀》一课的教学。

《麻雀》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小说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章通过刻画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来塑造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读完这篇课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朗读为主,感悟形象,进而让学生得到感情的升华,体会母爱伟大的教学思路。当我把自己设计的初衷与教研组老师们讨论的时候,老师们纷纷从“学语文”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情感性强是不是只要注重情感的体验,而忽略方法的指引?这篇课文学生第一次初读,就能知道本文体现了老麻雀的母爱精神,那么你这样的教学有何价值可言?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你的文章点是定在上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整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本领,仅仅是为了体会老麻雀的母爱吗?我们在教学时是否更应该注重孩子的语言练习呢?

一连番的问题,让我渐渐清醒。的确,《麻雀》这篇文章是情感性比较强的课文,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是否更应该注重练习?于是,顺着这一教学思路,一个“洗尽铅华,一课一得”,以练习为主线的课堂学习得到了展开。

二、历程——落实到位,一课一得

课堂练习的展开应该遵循“一课一得”“以点带面”,围绕一个核心依序展开,串练成学。一道有价值的练习,从设计到生成,语文始习终得,应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

1.串词说文,整体感知,感知形象

师: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这个故事,把它读正确、读流利。读完以后请你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同桌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出示表格:

师:写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起因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直接把字打到表格当中,同时强调,谁?干什么?)

师:请你也用这样简单的句式来说说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全部说完后,教师要求把起因、经过和结果串起来说一说。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学生的一大难点。用表格的方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相对比较简单,学生能比较清晰地抓住故事的主干,并在老师对故事起因概括的指导下潜心读书,迅速地概括出文章的经过和结果。然后,进行串联的训练,掌握简单的概括方法。这样的练习给学生搭好阶梯,让学生步步深入,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研读画面,紧扣词句,感受形象

师:梳理了文章,故事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谁?今天我们就去深入了解这只不同寻常的麻雀。请你默读第4、5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师:反馈,你从这里的哪些词中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麻雀?

重点理解四句话: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重点抓住“石头似的落”“扎煞”“绝望地尖叫”“浑身发抖”“嘶哑”等词语体会老麻雀的勇敢、无所畏惧的精神。

学生充分地朗读,抓重点词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展示朗读。

再精彩的文章也是由一个个简练、深刻的词语构成的,想要理解文章、体会中心,唯一的捷径就是对词句的把握。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悟,让学生品。从字词中品味老麻雀的勇敢,从句子中理解老麻雀的奋不顾身,从朗读中展现老麻雀迫切的救子之心,体会弱小如何战胜强大,在学生起伏的情感线上弹奏一曲悲壮的“战歌”。

3.学习运用,抓住画面,议论描写

师:看到这样一只老麻雀,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冲了下去。猎狗愣住了,它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这时候,猎狗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看到这样的一只老麻雀,也深深地震撼了,我急忙唤回猎狗,这时候,我又会想些什么,请你选择一句写在学习卡中。

出示表格:

学以致用一直是语文课堂追求的本色目标,通过文章的整体把握,朗读的情感训练,最终回归到表格的语言训练。学生对老麻雀的精神有了自己的体会,对它的立场有了深刻的了解,那么站在麻雀的角度或是作者的角度,必然有话可说。我再次借助表格,把议论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任选一句谈理解。心有文而表于言,学生明白了文章的内涵,感悟了人物的内心,自然能写出精彩的语句。

三、反思——给力指点,有效展开

再香再美的花儿,如果没有养料的滋养,就不会有满院的芬芳。再精彩绝妙的语文课堂,如果没有实践的依托,也将是镜花水月。通过《麻雀》一课的教学,疑难问题之“练习与作业”又得到一次自我磨砺。只有让我们的学生潜心沉入文本,扎扎实实地从读中练,从练中品,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四射。

1.给学生搭建一个练习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任何一篇文章,无论他的情感多强,都能找到实践的影子。我们只要为学生搭建好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舞蹈,必能舞出精彩。

什么是平台呢?平台是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当下,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围绕着“练习与作业”而展开规范的研究与实践,搭建一个练习的平台就成为破解疑难的一个环境和条件。本着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年段目标为导向,以课文文本为依托的宗旨展开练习的指导教学,练习平台的搭建有助于“练习的展开”。

那么,如何让“练习”这个平台真正有效?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有效学习?这就必须靠我们教师给他们创设具体的条件。比如,我们对于条理性比较强的文本,如三年级下册的《太阳》,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展开讨论;对情感性较强的课文,如四年级下册的《触摸春天》,可以铺设批注、想象这样的平台;另外,对结尾让读者能展开想象的文章,可以采用补白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练习,还可以进行读写结合。总之,只要我们抓住文本的主线,铺设的平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像《麻雀》这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表格、批注、读写结合三种方式穿插教学,让学生围绕文章主旨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

2.引学生寻找一种练习的方法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明确阐述:“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既要明白作者写了什么,又要明白作者是怎样来写的。”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不在迷雾中穿梭,引导学生走学习的捷径,这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任务。

但是怎样去练习?方法有哪些呢?很多人都曲解了新课标的精神,讲“练”不讲“效”,重“做”不重“导”。于是乎试题、练习、同步训练、同步检测,铺天盖地,打开网络,更是题海汹涌。

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练习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课改的大潮下,致力于学生语文练习有效性的研究,讲究方法的引导,强调课堂40分钟的实效。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语言的内容上着手,关注内容的变化。但是,往往只关注内容是不全面的,学生的感悟与体会也只能是浮于表面。我们要在把握内容的同时,更关注语言的表达及表达的运用。

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自然段到整篇文章,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比如,在《麻雀》的教学中,在感悟老麻雀的伟大形象时,我从词语入手,因为“理解”是解读词语的最有效的方法,我让学生读读文本,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老麻雀的精神?可以在旁边以词语的形式写出感受。从细小的词语出发,渗透到文本的学习中,以点带面,无限延伸。再如,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中,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时,从句子的表达手法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构段方式,从而了解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这样,把方法落到实处,在细微处渗透,从发现到思考,再走向语言的表达,实而不华,彰显效果。

3.为学生创设一次练习的时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师的讲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实践。只有我们努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悟”“练”,才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前练——以学定教。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小学中高年级课前必备之练习。叶圣陶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所以,在执教《麻雀》的前一天,我就已经布置了预习的作业。课前又以听写词语、朗读课文等形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预习的效果,根据学生的自学程度开展而后的教学活动,“教”为“学”服务。

课中练——言意兼得。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会理解内容,会体验情感,会表情达意。引导学生通过梳理自我感受来体验老麻雀的精神,是一种走进人物内心的好方法;引导学生潜心朗读词句来感悟老麻雀的形象,是一种与文本语言对话的过程。麻雀与学生融为一体,情感与体验共生,“言”与“意”共生。

课后练——习得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成效是如何让课堂有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之后必将展开巩固性的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麻雀》这一课的教学,我最后再次利用表格中的议论部分让学生练习表达。既是对课堂方法的一种巩固,也是对学生语言的一种运用。“习”后显“表达”。

搭了练习的平台,学了练习的方法,把握了练习的时机,我们就能从语文课堂练习中走向真实。虽没有热闹华丽的场面,没有精美绝伦的画面,但洗尽铅华呈素姿,我们更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洗去一切繁华浮躁,呈现本色课堂,给学生一方学习语文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