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力是管理者的“元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力是管理者的“元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澜,管理学者,哈佛大学硕士,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曾经担任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经理人》杂志和世界经理人网站总编辑等职。

关于管理者的能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技术能力、人际能力和概念能力。

这三大能力怎么来?除了天生的部分,还需要后天学习。事实上,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是学习力。这是管理的第三条黄金法则:学而时习之!

学习力可以说是管理者的“元能力”,也就是最根本的能力。管理者最基本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学习。

很多组织忽略了培养管理者的学习力,它们也许会举办很多培训来提高管理者的技术能力,也开始请经理人教练来提高管理者的人际能力,甚至花大钱送管理者去商学院之类的地方学习概念能力,但是很少有组织会去想:怎么提高管理者的学习力?对没有学习力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也有组织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学习型组织”变成了管理时尚,至今不衰。其实,不管组织是否要求你学习,你自己必须要求自己学习。

因为管理者需要做自己的CEO,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且,不管组织是否要求你学习如何学习,你自己必须学会如何学习。

有趣的是,孔子非常重视管理者的学习力。

孔子在《论语》中讲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指学习。作为老师,孔子教书的目的就是培养管理者,而管理者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学习力。

事实上,《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洞见。“学而时习之”,尽管只有短短五个字,已经为管理者总结出学习的两大原则:

原则一:学习是实践。“学而时习之”的“学”,不仅指口头上的诵读,更指行动上的效仿。孔子要学生学的,不仅是读书,还包括礼、乐、射、御,以及为人、治国之道。这是面向人生、面向社会的学,目的是付诸实践。“习”不是温习、复习,而是实习、实践。国学大师钱穆说:“孔子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习不仅是学的目的,也是手段,管理者在实践中学习。

原则二:实践要适时,“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指的是“在适当的时候”。学习不仅是实践,而且是适时的实践。这有两个要求:首先,在适当的时候付诸实践,这是学的目的;其次,在不适当的时候,不要盲目实践。违反这两个要求,就会落入“习”的两个陷阱。

关于“学”,领导力大师本尼斯说,反思“也许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方式”。管理者需要从经验中学习,但是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才可能形成知识。“经验+反思=知识。”经验本身不是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形成知识。你做了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工作,骄傲地认为自己有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经验,其实很可能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五遍或者十遍而已。而且,就是这一年的经验,也不等于知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实际上,在吃一堑之后,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会长一智。不善于反思的人,吃十堑也不长一智。而善于反思的人,看见别人吃一堑,自己就能长一智。

关于“习”,有两个陷阱:一是学而不习。 二是学而乱习。犯学而乱习的错误,有时候属于糊涂,是好心办错事。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向西方学习,容易犯这个错误。许多企业家不管时间、地点和场合对不对,学了一种新思想或者新工具,不管是强制排名、六西格玛还是战略事业单元,就赶紧在自己的企业中实践。这不是学习,更像是折腾。

关于“学习”,一种是从经验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行动结果,反思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而形成知识。另一种就是向别人学习,通过模仿学习,也就是企业界说的“对标”。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孔子在这句话中不仅强调了通过“模仿”来学习,还强调了通过“不模仿”来学习。

惠普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前CEO戴维·帕卡德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管理者,当然包括向朋友学习。实际上,他能够从一个工程师成长为世界顶级CEO之一(还担任过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和另一位共同创始人比尔·休利特一起开创了伟大的“惠普之道”,就是因为他善于学习,善于从方方面面学习管理。

学而时习之。管理者必须是学习者,而学习者就必须善于从朋友讨论中学习,从管理课程中学习,从实际管理中学习。(责任编辑/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