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贴吧人际传播特征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贴吧人际传播特征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平台广阔的信息空间和超强的辐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人际传播”的传统内涵,也促生了一系列全新的传播领域。以“贴吧”冠名的开放性电子论坛,自2003年年底由百度公司创设以来,申办数量一路飙升,目前注册已达数百万家。由在校生自主申办的高校贴吧,作为其中最活跃的部分,因其舆论开放、表达自由而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虚拟的空间里,形成了一个个质量各异、规模不等的交际圈和传播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无形的浸润与渗透。顺应传播规律,加大引导力度,对于充分发挥贴吧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播的环境与媒介

美国传播学家布雷多克在他的《“拉斯韦尔模式”的扩展》一文中谈到,人际传播的具体环境对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布氏的观点适用于贴吧这一独特的传播领域。和其他论坛型网络平台一样,高校贴吧中的人际传播因其鲜明的开放性、虚拟性而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传播行为,同时,贴吧的“民办”性质又使它进入的门槛更低,舆论氛围也更加宽松,因而给进入者带来了更大的安全感和更强的表现欲。高校贴吧的多数内容都是直抒胸臆,畅所欲言,不加掩饰和润色,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群言堂”。

贴吧信息的传播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文字表达构成了信息交流的主要介质。贴吧中的人际传播,缺少了当面沟通常用的表情、手势等副语言手段,但其他辅助方式的采用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传播效果:图片的插入无疑产生了视觉的冲击力;各种语气词包括标点符号的夸张运用,也使无声的交流活动变得别有情趣。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网络交流的演进而衍生的许多新词汇、新表达甚至新字义,作为一种奇特的传播文化现象,也让网络交流包括贴吧平添了许多独有的色彩和魅力。

宽松的交流环境,灵活的表达方式,满足了青年人希望展示和交流的心理需求,缓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约束和压力,是大学生乐于光顾贴吧的主要原因。贴吧交流确实让不少参与者有不同程度的获益。但是,部分吧民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的淡薄,必然使贴吧中信息的内容和价值打折扣,表达的随意也影响了语言交流的规范:屡见不鲜的错别字,有悖常识的语法错误,粗糙乃至粗野的语言风格,与高等院校舆论平台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传播的主题与客体

贴吧对全社会开放,只要愿意,谁都可以点击进人。在匿名登录的方式下,参与者“面对”的是一大批身份朦胧的陌生对象,共同的兴趣、相近的需求使大家聚拢在一起,展开互为主体和客体的传播活动。高校贴吧的信息交流多在课余时间进行,吧主的管理也属于兼职和业余性质,这就使贴吧的参与群体较之其他专题论坛(包括校办BBS)显得更加松散易变。

要着力提高高校贴吧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对人吧群体作出宏观层面上的分析。根据贴吧参与者对传播活动的影响力度,可将登录者分为吧主、注册“吧民”和非注册“吧民”三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人数最众,变动性也最强,而吧主和注册“吧民”则在贴吧运行中发挥着骨干作用,相当一部分注册“吧民”与吧主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交往关系。

进入贴吧,不论你是来自校内还是校外,无论是领导、老师还是学生,都回归了一种平等的地位。浏览舆情,形成观点,是接受者;提出话题,发表评论,又是传播者,贴吧的交流传播活动正是在实时的互动中持续延伸的。围绕各自感兴趣的主题,借帖言志,贴吧中往往形成一对一、一对众、众对众的小型传播场。由于贴吧中的讨论活动是线形推进的,“吧民”对各个主题的跟进和退出具有选择的灵活性。

应当指出:旁观也是一种间接的参与。贴吧中点击量总是远远高于回复量,说明不少“吧民”人吧是以欣赏为主求。奇闻趣事,唇枪舌剑,无声的信息流在观察者的脑海中激起涟漪,潜移默化中对其思想和行为带来浸染。

吧主是贴吧的管理责任人,尽管其管理手段有一定局限,工作也系义务兼职,但在贴吧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代替的,他们不但可以行使删帖权、置顶权等对贴吧内容实施把关、强化,也可顺应“吧民”需求,用富有吸引力的话题,引导舆论潮流,同时在净化传播环境、提高传播质量方面也广有用武之地。应当说贴吧的质量和活力是同吧主的素质、水平和责任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校贴吧参与群体的特殊性是贴吧中不良信息多出、交流氛围嘈杂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在这一松散繁杂的群体中创立健康、和谐的传播秩序,是高校领导班子应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传播内容与传播过程

打开每所高校的贴吧,其信息内容都是林林总总,漫无边际,话题的转换电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吧民”之阃的沟通和传播行为也借此展开。网络传播的内容是凝聚受众的内核,也是维系传播群体的纽带。剔除那些少有价值的“边角废料”,我们可以依据帖子主题所涉及的领域,将贴吧的主流内容作大类划分:

个人生活类。高校贴吧的参与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他们在现实际遇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欲,从贴吧中找到了展露的舞台。课程学业、衣食起居、情感跌宕,乃至在现实生活中不便或不愿向人们谈论的私密性话题,均可以在贴吧中向外吐露,粗略统计,这类内容占高校贴吧总帖量的一半左右。

学校工作类。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实际成效的一种折射,大学生经常利用贴吧,直接或间接地发表看法,对学校的设施、教师的言行、各种活动的安排等作出评价,因这些内容美涉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跟帖呼应量也很大,往往会形成某个时段的讨论热点。

社会动态类。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关注天下大事,也乐于对各种社会现象发表意见。大到金融危机,小到奇闻趣事,同学们见仁见智,砥砺切磋,虽不及课堂讨论那样严肃认真,但客观上拓展了在校生学习交流的渠道,各种原生态的思想观点也为学校的教育引导提供了工作的切人点。

网络传播极大地拓展了人际传播的空间,扩大了参与群体,随身携带的计算机又使随时参与交流成为可能。高校贴吧中,参与者通过发帖跟帖表露自我,也根据他人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对对方形成人际认知和人际印象,实时的互动交流又使这种印象不断得到修正和加深,进而形成或积极或消极的交往态度,贴吧中对交往传播客体印象和态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对对方表达的内容与方式的认同程度。和经常人吧的大学生座谈,大家普遍欢迎那些表达客观、善解人意、语言机智、富有人情味和亲和力的贴主,对他提出的观点也给予较高的“印象分”。这一点,对校方改进策略,做好正面引导工作是有启发的。

传播动机与效果

参与者的动机与需求是人际传播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的主观愿望在多大程度上得以满足,对继续参与交流的兴趣和热情有直接的影响,也是评价传播效果的重要尺度。美国心理学家疏兹认为,人际传播来源于三种人际需求:包容性需求(希望沟通、参与、融合等)、控制性需求(希望对他人施以影响、支配、管理等)、情感需求(希望得到尊重、抚慰、关爱等)。疏兹的结论是面向所有人际传播活动的,综观贴吧信息的内容,与学生及吧主交流沟通,可以看出大学生进人贴吧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种心理需求:

求闲。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把人吧交流作为一种调剂,以消遣和娱乐为目的。置身虚拟的空间,抛却纷扰,放松心态,在欣赏和交流中享受安闲,领略愉悦。

求助。大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简单,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疑惑,贴吧成了向外界寻求指导帮助的便捷通道。在这里倾吐、求助,不必付出太高的交际成本,也多有热心者予以回应,所以贴吧成了大学生在学业、生活、感情、心理乃至志向、事业等方面进行咨询探讨的理想去处。

求快。多数大学生喜欢个性张扬,贴吧提供了现实生活中少有的表现机会,在这里可以尽情挥洒,充分展示,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尤其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不满情绪,正常表达释放受到诸多局限,在贴吧这一“隐身”的世界里尽情宣泄而无后顾之忧,所以贴吧中这类信息要多于其他网络论坛。同时应当注意,有些帖子主观情绪化色彩很浓,且疏于分寸把握,暗含一定的攻击力和伤害性。

求友。网络为在校生搭建了一个“以帖会友”的新平台,有效延展了交往的范围和途径。观察贴吧信息,诸如同专业、同地域、同兴趣学生之间相互呼应的帖子很多,“网友”往往也能演化成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已有一些高校借助贴吧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推心置腹,释疑解惑,不见面的沟通拉近了课堂教学造成的心理距离,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对高校贴吧人际传播的效果作出科学评价,有利于引领贴吧传播的发展方向,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对这个问题国内学者薛可、余明阳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他们把人际传播的功能划分为对个体(认识自我与环境、建立和谐关系、实现信息沟通、满足情感需要)和对社会(传递文化遗产、推动社会进步)两大方面,明确了人际传播活动应追求的目标。新闻传播学界的相关理论,如美国学者米勒的“宣传语说服”理论,施拉姆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科恩等人的“议程设置理论”和舆论“把关人”理论,包括德国学者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沦等,对于规范传播秩序、改善传播质量,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联系高校贴吧人际传播活动的特点,我们认为可从三个维度确立传播效果的评价体系:

传播群体的覆盖度。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校贴吧的功效首先在于它对公众的吸引力,有吸引才有辐射,吸引参与的人数越多,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力就越大。参与贴吧交流完全是学生的自愿行为。应认真研究传播规律,最大限度地开发贴吧的内在资源,用积极的内容和科学的方式聚拢人气,努力把高校贴吧真正建成交流传播的理想平台,高校师生的心灵家园,思想教育的无形课堂。

传播环境的和谐度。贴吧尽管不由高校主办,但客观上已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一个“窗口”,无论是从净化舆论环境还是从辅助教学育人的角度,学校都应主动承担起监管和引导的责任。要关心,支持吧主的工作,把贴吧管理过程当做人才培养的现实载体,及时压担子、教方法,为吧主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通过制定贴吧管理规章、引导学生自律等方法,积极倡导积极向上的传播内容,规范文明的表达方式,使贴吧的传播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传播个体的受益度。贴吧传播的最终效能,还是要归结到参与者从中获取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主观需求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满足,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多少积极的影响。关注动态,顺应需求,主动介入,因势利导,是高校管理层应当遵循的工作思路。可以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有关教师、学生骨干主动参与贴吧的交流传播活动,会同吧主,有计划地开展关系学生成长进步的专题讨论活动,热诚回答同学们关心的热点和疑点问题,对网络中的各种“杂音”予以策略回应,激浊扬清,趋利避害,让更多大学生在和谐有序的网络传播活动中获取教益,不断进步。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