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刻的社会思考是《舌尖2》不可承受之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刻的社会思考是《舌尖2》不可承受之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厢有网友对提琴女孩的真实身份刨根问底,那边有技术宅对惊险无比的攀树取蜜喋喋不休,《舌尖上的中国2》自播出之后,仿佛就陷入了一场“全民来找茬儿”的肥皂剧中,让死守电视机前的吃货们瞬间没了胃口。

中国是对美食非常有情怀的一个民族。所以,《舌尖1》跳出传统美食节目的桎梏,展现柔情的人文一面才能一举成功,这虽然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但终究也在情理之中。

似乎国内的热门节目都难逃“2代”很难做的宿命,于千呼万唤中登场的《舌尖2》也遭遇了这样的尴尬。最新一集《家常》中讲诉了这么一段故事:母亲为了女儿学琴,五年不与丈夫相见,就连孩子的奶奶病重化疗都没有回去看一眼……一档美食记录片愣是把早已编排好的煽情桥段强塞到了里面。当吃货们看到那碗“客串”出场的红烧肉时,早已索然无味。

拼命煽情,试图戳中泪点,这一直是国内电视节目的不二法门。无论《舌尖2》,还是之前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总有身残志坚的哭点嵌入其中。

因为哭最能打动人,最能够快速提升收视率。

但是,一旦故事性占据了纪录片的主体,难免就会引发商业包装和过度炒作的嫌疑。纪录片毕竟不是商业电影,真实才是它的根本。凡是过度表现之后,总会让人感到扫兴,也会弱化事物本身的魅力。换言之,当观众在面对一档美食纪录片时,希望被唤醒的是口水,是味蕾,绝不会是泪水。

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正在转型的中国,尤需纪录。今天,人们对于纪录片的要求显然已经不局限于拍出一部好作品,更在于一种微妙的人文共鸣。今天的纪录片人也在探索一条这样的市场化路子。在观众日渐挑剔的审美下,这样的摸索过程肯定会很痛苦,但想要把饕客那根咂摸味道的舌头捋直了,好好说道说道中国,似乎也只能这样做,再无其他捷径可言了。

不怕有争议,就怕没人吐槽。说到底,《舌尖上的中国》只是一档美食纪录片,无法承载更深刻社会思考。还记得《舌尖2》第一集那句“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吗?当时你肯定也有所触动吧。现在,让我们把这句话回赠给《舌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