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诌议”最难就业年”的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诌议”最难就业年”的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99万,历史上最多,堪称“中国最难就业年”。最年就业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本文认为它是多种综合性因素影响而成。本文尝试从主客观两方面出发研究“最难就业年”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就业;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早在2012年底,2013届大学生陆续走出校园,开始寻找实习单位,大学生们发现有工作,但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岗位,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2013年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北京毕业生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上海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一边是观望者多,与毕业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导致他们观望心态浓厚;除此之外,还与经济增长率的降低有关。严峻的就业形势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以至于有人称今年可能是“最难就业年”。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得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客观原因

(一)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

随着各高校的扩招,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在不断激增。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此后,人数不断增加,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历史纪录,也有人预言,以后每年高校毕业生都会增加,那么“最难就业年”真的只是个开始吗?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社会没有办法消化那么多的毕业生。

(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创13年以来新低,国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可见,2013年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会那么高,直接导致了一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受到影响。一边是毕业人数纵多,一边是企业计划招聘岗位数减少,从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2013年的就业形势确实相对要紧张一些。与股市发展太差有关,证券业不仅不招人,还有裁员,因为股市最近三年来全球最差,变成无法进行IPO,那么,券商就没有多少收益了,这是股市管理水平太差,导致大学生倒霉。

(三)与经济转型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相关。

中国房地产不断在调控,房地产相关行业受到影响,就业人数有所下降。高新技术行业在单位金额下用人越来越少了。产能过剩有关,过剩行业在过剩前用工很多,一过剩,变成不招人反而裁员。与中国餐饮业业绩增长创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首次负增长有关,餐饮业的就业人员是粗放型的,一般来讲可以解决许多就业生。

二、主观原因

(一)大学生过高的职业期望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仍存在一些过高的职业期望,他们认为只要大学毕业,高薪、高福利、轻松的工作就水到渠成,在大学中就设想着自己美好的工作环境等。在招聘过程中,挑三炼四,用学生的话讲,“看得上的单位不要我,看不上的单位要了我”,而学生口中所谓“看得上的单位”无非是一些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等,在一次次招聘失败中渐渐降低要求,进入了一般的单位实习,由于心态没有端正,工作的积极性不够,坐等实习期结束走人。

(二)优越的家庭条件

2013年的高校毕业生开始迎来了90后,独生子女偏多,我行我素,开销较多等的特点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原因之一。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他的实习工资1200元远远不够他的个人开销,父母就建议回家呆着,看看公务员书之类的备考。其实在就业的道路上,家长也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有些家长出钱出力非得让孩子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一年不行就考三四年的都有,错过了最佳就业时机。

(三)社会的职业观

从事就业工作这么多年,发现现在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扬言要考公务员,其他工作不考虑。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没有这样的风气。每年到报考国家公务员或省公务员考试时,社会都会给予足够的关注,公务员考试成了家喻户晓的敲门砖。大多数人认为成了公务员就意味着衣食无忧,事业有成。最简单的比方就是谈恋爱的时候,工作是否稳定将与婚姻直接相关,所谓“门当户对”。这么一想,工作是一定要找“好”的。

(四)大学生就业渠道不通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五)企业用人标准的变化

很早之前企业招聘时会列出很多条条框框,比如大学本科毕业、英语六级等等,招了几个大学生进企业感觉很有成就感。但是现在企业越来越侧重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实际应用能力。2012年浙江省高考录取率达到85.4%,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与日激增,大学生应放下身段,明确职业定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企业多接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刘)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七)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总之,就业是每个人人生的另一个开始,只要端正心态,把握机会,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会有一番作为。

参考文献:

[1]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

[2]张鹏.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