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洲建筑市场的生存之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洲建筑市场的生存之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知识经济时代更加深了人们对技术创新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农业的发展首先要依靠政策,其次是要依靠科学,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依靠尖端技术。

我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概述

作为社会技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农业技术创新包括研发和推广两个过程,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和农业科研力量的薄弱,农业技术引进多但消化吸收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并不多,农业增长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5%~4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则高达70%~80%。

首先,从农业科技研发来看,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1年细胞克隆羊在陕西成功产子、2005年中国第一例克隆猪在河北出生、奶牛胚胎技术和超级常规稻育种技术的形成等就是其中的典范。

其次,从农业科技推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国家主导的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推广战略,先后实施了诸如星火计划、丰收计划、菜篮子工程、温饱工程、种子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多种计划,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也逐渐提高,如200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为48%,与2000年的43%相比,净增长5%。农业中除个别产业外,绝大多数产业的科技贡献率都有较快的增长。

我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绩突出,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问题可以从研发和推广两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农业科技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研发经费来源和投入明显不足。

首先,从农业研发经费来源来看,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少,目前的资金来源有国家拨款、地方拨款、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自筹和政府拨款。与发达国家农业科研资金来源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来自企业的经费所占比重相对偏低;其次,我国农业科技活动中风险投资资金急缺。目前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研究的资金除了政府资助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由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银行贷款利率高、期限短,企业不愿意过多地投资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对企业的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风险担保,才能丰富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和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其次,从农业研发经费投入来看,我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投资强度偏低。2003年,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0.49%,还不到世界粮农组织规定标准(1%)的一半。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农业科技科技与农业GDP的比重)明显偏低。

农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除反映在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偏低之外,还反映在农业科研机构的人均科研经费上,据美国农业部的资料,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公共科研机构提供的农业科研经费每年约21亿美元。私人资助的资金也高达21亿美元左右,大约与公共科研开支持平。美国农业科研人员人均年科研经费超过10万美元。而1991~1994年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人均课题费仅为0.61~0.97万元。近年来人均课题经费有所提高,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2、农业研发资金配置不合理。

我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投入不足,而且资金配置也不合理。首先,农业科技资金在不同行业间配置不合理;其次,农业科技资金在不同的科技活动中配置不合理;再次,农业科技资金在不同的主体间配置不合理。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配置不合理还与科研人员整体质量不高、队伍过于庞大有关。

3、农业研发政策支持乏力。

长期以来,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政府从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如对农业科技创新产品给予免税优惠甚至财政补贴,但这些支持和补贴的范围很窄,大量的科技创新产品实际上很难得到这种优惠,只有为数不多的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的新产品才能享受。在农业信贷支持政策领域,由于科研创新项目及其成果转化的高风险性,实际上很多农业创新项目及其成果转化难以得到正规的信贷支持,这在教学和科研单位转化其成果的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事实上,很多的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由于资金的缺乏而无法实现。

(二)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经济、文化及市场条件约束了科技成果推广

首先,从农村经济状况来看,虽然近年来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很快,但由于基础薄弱,农民的资金依然十分紧张。从信贷的角度来看,出于风险的考虑,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有向城市倒流的倾向,农村信贷体系不完善。虽然非正规贷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资金紧张的状况,但其成本是相当高的。因此,农民在接受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中,资金的制约问题十分严重。

其次,从农民的文化素质来看,虽然政府为农村的扫盲工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农村整体文化素质依然很低,影响了农民接受和使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和意愿。

再次,从农村市场条件来看,由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加上农民自身辨别真伪能力相对较差,农村市场成为许多不法商人的天堂,他们打着新科技的晃子,卖着坑害农民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了农村市场秩序,打击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致使其在真正的新技术面前失去信心,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资金和人才的紧缺约束了农业科技推广。

资金的不足和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的不足和农技推广者的待遇低下,农技推广网络人心涣散,严重影响了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工作环境恶劣及工作待遇低下,基层农技部门很难吸引到高学历人才,农技推广工作队伍整体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的约束也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接受培训和进修等再教育活动,导致其专业知识老化,无法及时掌握和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所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推进。

3、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完善约束了农业科技推广。

我国已经对土地承包责任制进行了改革,但客观地说,改革并不完善,尤其是土地的分散经营,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4、研究和生产的脱节约束了农业科

技推广。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供给主体是政府兴建的事业性科研院所,由于大部分科研院所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其资金来源决定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其目标也就是完成政府的科研任务,而缺乏面向市场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和压力。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以增加资金供给。

农业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离不开资金支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加资金供给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首先,农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决定了市场无法提供最佳状态的科技投入量,导致了市场失灵。因此必须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充分调动民间资金投入到农业抗美援朝创新活动之中;其次,由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和保险机制,组建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相应的投资基金或保险基金,把风险投资机制和保险机制运用到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分散和降低农业科技创新的风险再次是要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推广;最后是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监管,使资金真正落到科技创新的实处,防止资金被截流或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面向市场和农民推进农业体制改革。

首先,要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土地制度试点,以提效为目的,探索新的土地制度。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原则下,寻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新方式。

其次,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体制越来越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只有面向市场和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农技推广,农技活动才能真正为社会所接受,并在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同时,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促进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再次,要在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农业科技创新中公共性较强的基础研究项目,主要由政府安排攻关,以高等院校或公共科研院所为主,解决关系国家全局性、关键性、基础性和产业共性的重大科研项目;对于应用研究项目,应由企业和农民根据市场需要来合理安排和解决,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应该是鼓励和引导;整合和统一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推广机构,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避免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的脱节;整合农业科研及推广队伍,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工作待遇,以优化农业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在推进农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技术引进机制的改革,首先是要规范引进渠道,避免不同地方政府对同一技术的重复引进;同时,在技术引进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本土化创新和改造,使引进的技术成为真正适用的技术。

3、加强教育培训以提高农业科技员和农民的素质。

高素质的科研工作队伍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人才保障。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是要调整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其次是要重视对已有农业研发和推广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基层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以提高其掌握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同时应加强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基层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以促进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民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接受者,农民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科技推广的成败。高新农业技术在可能带来高产和低成本的同时,也存在因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所引发的风险。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获取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其辨别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的顺利开展。

此外,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两者互动地开展工作,农民可以将在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在使用农业科技产品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及时准确地表达出来,与农业科技工作者协商讨论和共同解决,从而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推进。

4、加强市场管理以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的混乱严重打击了农民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信心,不利于科技产品的推广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首先,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各级各类企事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规范推广行为和推广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为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必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再次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咨询活动,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以市场和农民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服务农民为宗旨的技术推广体系;最后是要加强道德建设,推动各市场主体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为解决农民采用新技术的资金问题,应结合实际,探索新的金融信贷品种,用于帮助农民购买新技术;应允许、鼓励和引导民间借贷行为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尝试采用政府公共采购政策或补贴购买政策,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顺利推进。

(摘自《企业家天地》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