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趣.乐趣.志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趣.乐趣.志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着重于讲述“兴趣”这一看似俗套的关键词来解析目前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其中,着重提到了兴趣的三个外延词汇,即有趣乐趣志趣,作者认为,掌握这三重变奏,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莫大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兴趣 语文教学“三重变奏”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明确地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位置。

一、目前存在问题

目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目的之一的观点已成为广大教师们的共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采用的策略是:学科融合,活动为主,创设情境,演练结合。这些策略本质上是成功的,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教师在运用策略时缺少层次感,即以同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运用于小学低、中、高各年级,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从最初的充满好奇到习以为常到失去兴趣以至最终厌恶。

语文教学并不是玩花架子,并不是以花里胡哨的新奇吸引学生,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思路的设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是一个方面,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依据于具体可感的学生设计教学思路和方式方法。

二、兴趣的三重变奏

兴趣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深刻性,我将它大致概括为:有趣――乐趣――志趣三阶段。

1.“有趣”――第一变奏

由于年龄限制,学生的兴趣更多自于对直观的新鲜事物的好奇,因此他们对语文产生的这种兴趣是短暂的、不稳定的,稍纵即逝,飘忽不定。基于此,学生学习期间兴趣的效能问题(即有效兴趣和无效兴趣)必须得到我们的注意。在课堂上,兴趣的激发要立足于教学,排除任何干扰,任何一点不和谐因素都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外迁。多鼓励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2.“乐趣”――第二变奏

此时学生已对直观、浅显的游戏形式厌倦,他们更热衷于在教学过程中,依靠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活动的诱惑力依然存在,但学生开始需求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活动,此时,教师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关注:a.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学生自信心一旦树立,就要注意巩固。b.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分享快乐和挫折。这个阶段一般为四、五年级的学生。

3.“志趣”――第三变奏

在词典中,对“志趣”的解释是:①.行动和意志的趋向②.志向和兴趣.看得出来,意志努力是这个词的核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始向初中生迈进,他们目的性的提高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意义有了清晰的了解,他们意志力的发展使他们有能力控制自己向预定标准努力。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教学手段的依赖,更多是源于一种求知欲,是对知识本身魅力的追求。教师需要加强对语文“人文”性的开发,使课堂活跃而不乏“理性的闪光”。另外,处理好师生关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会使课堂学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策略的相应调整

对应以上三个阶段,我将试述每阶段内教师可以采用的合适策略,供教师们参考:

1.形式多样,活动为主。教师教学时可采用画一画、唱一唱、做一做,游戏、表演等活泼生动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同时注意“火候”的把握,即活动安排要扬抑结合,动静间隔,做到放得开收得回。

2.在第二阶段,活动要有一定深度,可供挖掘,以学生小团体参与为主。在这类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情况下,应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推动集体前进。另外,活动的内容要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贴近。

3.对于第三阶段的学生,教师在注重对话交际的同时,可增加阅读、朗读的活动,内容须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性,如浅易名著的阅读,影片欣赏及配音等。是学生能真正从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对语文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为今后继续学习语文推平道路。

总之,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具体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识基础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因素,系统考虑,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达到预定目标。

参考书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