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如炊烟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如炊烟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原文]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江湖一刀

写下这个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在窝旁守候的老鸟,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或彩霞满天,或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再远,也能点亮我们的眼睛。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阳的余晖里,在飘散着的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偶尔,也会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格外的甜美、轻柔。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自每年的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当我们吃得烦厌了、诅咒了时,却还是得吃。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当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来。

虽然如此,粮食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的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有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然而,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开饭!”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道:“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然后工作,成家。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的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的表情。父亲来信讲,母亲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母亲说看我们啥时能回来,她做给我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当听到这歌声,就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爱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柔柔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始。

[赏析]

品读本文,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缕淡蓝淡蓝的炊烟,它就像那蓝色的花朵,在天空中绽放,散发出诱人的芬芳。我们的心灵会为这朴素而温暖的爱意而感动,我们的灵魂会在这充满了爱意的天空中升华,我们也会随着那缕炊烟浮想联翩……

本文选材典型、构思巧妙、情感浓郁,令人回味无穷。其鲜明的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一线串珠,构思精巧。文章开篇描写母亲从炊烟中走出,远远地望“我”、柔柔地喊“我”的情景,让这炊烟透出浓浓的温情、暖暖的爱意。接着以“一缕炊烟”串起往昔青黄不接的日子与后来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时光,深情追忆了母亲平时做不出好饭菜的愁苦、在逢年过节时做出好饭菜的快乐,以及在我们长大离家之后对我们能否吃好的牵挂。作者将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交织在一起,让母亲的爱随着那缕炊烟缓缓地升腾,让读者沉醉在母爱的香甜之中。文章融记叙、捕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让读者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下,深情体会母亲哺育我们成长的艰辛与伟大。文章线索明晰,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作者妙用插叙,让母亲一生为“吃”而产生的忧与乐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我们塑造出一位慈祥、无私的母亲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细节真切,描摹精彩。作者特别善于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进行生动的描摹,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文章开篇写母亲在彩霞满天或是薄暮冥冥时“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在窝旁守候的老鸟,张望着村前的小路”。在这一细节中,作者抓住母亲的动作与神态简笔勾勒,再现了母亲等候儿女国家的情景,传神地表现出母亲渴盼亲人回家,想用她亲手做的饭菜“点亮我们的眼睛”的心情,使得艰辛之间流露出无限深情,凄苦之中闪动着点点温馨。母亲“偶尔,也会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格外的甜美、轻柔”,在这个细节中,作者妙用叠词和比喻,将“吃饭”这一日常琐事写得富有诗意,让那富有母性的音韵仿佛回荡在读者的耳畔,使得母亲的无限温柔与深深爱意跃然纸上。“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在这个细节中,作者抓住母亲坐的位置、慢腾腾吃饭的动作以及矛盾的心理,表现出母亲为“我们”不能吃饱的“愁苦与讪然”。尤其是在“我们”远行之后,母亲“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的表情”,并且将“心、舌、肚都留着”等“我们”回家做给“我们”吃,这种对神情和心理的描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和爱。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以“远远地望我、柔柔地喊我”这一细节与开头相照应,掀起高潮,再次凸显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本文的细节之美,美在精心描绘,美在饱含深情。作者用真切动人的细节,拨动读者的心弦,让母亲哺育儿女的艰辛历历在目,让母亲的一片爱心在“一缕缕炊烟”中升腾!

三、情景交融,语言精美。文章以“一缕缕炊烟”为背景,简笔勾勒出母亲苍老愁苦的容颜,将母爱表明得温暖、甜美。此外,作者以工笔描绘母亲因做不出好饭菜而露出的愁苦与讪然的表情,将生活的清贫与艰辛清晰地呈现存读者的眼前,有力地衬托出母亲为“我们”能吃好而费尽了心思。特别是在“我们”成人之后,她仍然把好吃的留给“我们”,依然“远远地望我,柔柔地喊我”。总之,母亲将炽热的爱融注到儿女们的“吃”上,一生都在为儿女们吃好穿暖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母亲将真挚的爱化成了那一缕缕炊烟,用生命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文章融情于事,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将母亲的形象与那缕炊烟交织在一起,把母亲的真爱与儿女的感动融注在一起,让人读之不禁感慨万千,感动不已。此外,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含蓄隽永,文中运用比喻、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作者还妙用叠词,把母亲的形象与悲喜心情写得形神兼备,呼之欲出。语句或长或短,或骈或散,参差多变,使得语言灵动而富有诗意,真可谓情味悠长,意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