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增进中职生对数学的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增进中职生对数学的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如何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从目前学生的在校情况,学习状态,以及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四个方面给予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课堂气氛 数学兴趣 多媒体

数学对于中职生来说头疼,从初中接触的代数就没明白数学由小学的数字转化为符号语言,进而用符号来推理证明数学中的定义,定理,更为难上加难,为此作为教师转化“一言堂”,“满堂灌”的沉闷尴尬气氛,让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本人在这几个个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

上课时教师面带笑容,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愉快的心情,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轻松的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放松,大脑才能更好的放开活跃起来,教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例讲《圆》的过程:猜一样东西 ,妈妈做的一样食物是圆的,每个同学都爱吃,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这时学生开始在脑子中想到底是什么。马路上也的井盖是什么形状的?经过这样的提问就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 可以让学生拿出比来,看谁能画的圈最圆,最后学生发现用手画的圆不标准,然后引导学生数学中的圆的定义,有圆心,有半径两要素。以圆心为定点,以半径为定长围绕圆心一周,得出的轨迹就是圆。

二、利用数学文化史趣味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单靠一些空洞的说教很难让学生受到感悟,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点有关的故事不少,若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数学史的教育功能,则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在讲数列时可以引进数学角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1777―1855),著名的德国数学家。1777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的布伦兹维克。父亲是一个砌砖工人,没有什么文化。

还在少年时代,高斯就显示出了他的数学才能。据说,一天晚上,父亲在计算工薪账目,高斯在旁边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令父亲大吃一惊。10岁那年,有一次老师让学生将1,2,3,…连续相加,一直加到100,即1+2+3+…+100。高斯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着相加,而是仔细观察、思考,结果发现: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50个101,于是立刻得到:

1+2+3+…+98+99+100=50×101=5050

老师看着小高斯的答卷,惊讶得说不出话。其他学生过了很长时间才交卷,而且没有一个是算对的。从此,小高斯“神童”的美名不胫而走。村里一位伯爵知道后,慷慨出钱资助高斯,将他送入附近的最好的学校进行培养。

中学毕业后,高斯进入了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学习。刚进入大学时,还没立志专攻数学。后来听了数学教授卡斯特纳的讲课之后,决定研究数学。卡斯特纳本人并没有多少数学业绩,但他培养高斯的成功,足以说明一名好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哥廷根大学毕业后,高斯一直坚持研究数学。1807年成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和天文台台长,并保留这个职位一直到他逝世。

高斯18岁时就发明了最小二乘法,19岁时发现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这个欧几里得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这个发现,在他逝世后,哥廷根大学为他建立了一个底座为17边形棱柱的纪念像。

对代数学,高斯是严格证明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人。他的《算术研究》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该书不仅在数论上是划时代之作,就是在数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之一。高斯还研究了复数,提出所有复数都可以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所以后人将“复平面”称为高斯平面,高斯还利用平面向量与复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为向量代数学奠定了基础。1828年高斯出版《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了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当时的所有数学领域,而且在不少方面的研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在数学历史上的影响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高斯一生共有155篇论文。他治学严谨,把直观的概念作为入门的向导,然后试图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上建立其数学的理论。他为人谨慎,他的许多数学思想与结果从不轻易发表,而且,他的论文很少详细写明思路。所以有的人说:“这个人,像狐狸似的,把沙土上留下的足迹,用尾巴全部扫掉。”

三、利用班级学生参与问题的引出证明

一个班级的风气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形成的,正如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是一节课,老师为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趣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想到解决问题,进过这样的学生参与的过程,探索出了该课的推到过程,自己亲手做过的事情比死记在头脑中的定理定义要生科的多,让学生发现定义定理公式的记忆窍门。

例1:在不等式的传递性中可以这样设计。在班中找出三名学生,按身高排除顺序,从而得出不等式的传递性a>b,b>c,得到a>c。

例2:在角的推广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确定中,对于正负号的记忆,学生有些摸不到头绪,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找出简便易行的方法来记忆。角的终边推广到象限,象限又与坐标系相连,坐标又与x,y。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就与x,y 的所在象限有关。例如正弦的符号确定就与y的象限有关,sina=y/r(r>0)若角a在第一二象限则为正,三四象限为负。

例3:记忆两角和于差的正弦时,像sin(a+b)=sina*cosb+cosa*sinb可以形象的记忆为 “散扣扣散,符号一致”,只要抓住规律就可以轻松住。

四、利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新鲜感

电视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电器,通过电视孩子能看到图文并茂的电视节目,孩子的注意力比较集中,能够把图像刻画到脑海中,并且能够长时间的保存。而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则更好的实现了这一特长,这里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把教学课件做好,加入动态的演示,像圆柱、圆锥的形成,即可以用现有的工具旋转。学生自己不会总结形成的图形,这时教学课件中的动态演示则让学生眼前的动手转化成一个立体的图形,使学生参与进来。他们享受制造的乐趣,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索未知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这也再次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的调动给予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