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青:我更想演海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在近两年房价高涨、许多人都在为“”郁郁寡欢的时候,一部名为《蜗居》的电视剧让大家在残酷现实面前又多了一份冷静和反思。
《蜗居》中的女主角海萍一角,由编剧六六钦定海青出演,可是海青看了剧本以后却坚定地说:“其实,生活中的我更像海藻。”
一段流言蜚语成就一段崭新的人生
海青原名黄怡,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12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江苏省戏剧学校;17岁还没来得及上大学时,又被江苏省歌舞剧院直接录用。凭借着踏实的基本功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海青成了剧院里的台柱子,各种演出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海青19岁那年,剧院的院长找到她,希望她能做歌舞剧团年度大戏的编导。海青听到这个消息后开心极了,她开始翻阅以前的剧本资料,编写剧本提纲,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可就在这时,关于她与院长的风言风语不知怎么就开始狼烟四起。
那时候,“小三”这个词还不流行,但是无中生有的谣言却让海青有些“哑巴吃黄连”――院长的确风流倜傥仪表堂堂,关于他的传言一直就没有停歇过,可海青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有一天自己也会掺和进这样暧昧的绯闻里。
那段时间,海青努力过,可传言这种东西,有时候并不是“身正不怕影斜”就能撇清的。
面对曾经要好的同事在背后里的指指点点和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海青想到了离开。本来就向往大学校园的她开始计划考电影学院。这个刚刚萌发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一致赞同:“你的性格太直率,不适合过早在社会里混日子,还是多学习下吧!”
父母的话更加鼓励了海青考电影学院的想法,她参加各种补习班,开始了半工半读的辛苦日子。
没多久,院长知道了海青要报考电影学院的事,他不但没有阻挠她、想尽办法将她留在剧院里,反而诚恳地给她写了一封短信:“我知道自己对你的提携与喜爱让你受了许多委屈,但你要相信,我对你的感情是父亲对女儿的那种关爱,并不是乱七八糟的男女之情。我没有看错你,你是个要强的女孩子,如果在考试中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我会全力以赴帮你。”
这封短信让海青内心温暖无比,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1997年,海青以420分的文化课最高分被北电和中戏同时录取。而当时在上海考表演时,她的一曲《山路十八弯》让北电表演系的系主任奇士龙对她赞不绝口,当场给了她一个“特招”的名额。
海青后来感动地说:“北电导师的赏识让我信心大增。所以在中戏和北京电影学院二选一的选择题中,我选择了北电,因为我相信,在那里我会遇见更多赏识我的老师……”
接到北京电影学院录取通知书时,海青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昔日的院长,院长拍着她的肩膀说:“去北京好好生活,那里会是你全新的开始!”
回来的路上,海青的脑海里一直回响着院长的话――那会是你全新的开始……既然是全新开始,那么就为自己改个名字吧。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她忽然觉得“海青”这个名字特别适合自己,因为“海青”这个佛门用语总是给人以宽大、干净的感觉。
于是,在北京电影学院报道的当天,崭新的“海青”诞生了。
艰难的起步岁月,幸有黄磊在领路
顶着“特招”的光环入学,海青无疑是幸运的,但更幸运的是,她遇见了自己的指路明灯――她的带班老师黄磊。
黄磊很欣赏海青,邀请她一起参与“北影话剧社”的演出。他告诉她,话剧最能锻炼一个演员的基本功与舞台表现力。所以在课余时间,黄磊一直带着她出演各种话剧,从《雷雨》中的“繁漪”到《骆驼祥子》中的虎妞都由她诠释。
正是由于这两部话剧,海青为北影的小剧场吸引来无数导演和星探。
大学时光即将结束时,黄磊告诉海青:“电影学院是一个充满着欲望与浮躁的学堂,而你却安分守己地和我演了四年的话剧。四年里你没有拍一部电视剧,但我相信你的演技不比任何一个接过电视剧的学生差!还有,演艺圈就是一个大染缸,你跳了进去,想要让自己不被斑斓的色彩冲昏头脑的话就要记住,一个演员只能靠演技来赢得观众的尊重!”
在艰难起步的每个阶段,都有黄磊毫无怨言地在为迷茫的海青指引方向。这让人不由得想到了《蜗居》里的小贝,小贝也是那样一个温善宽容的邻家大哥哥形象,宽容地守在一个海藻身边,照顾着她,牵着她的手,慢慢地走着。唯一不同的是,海藻最终辜负了小贝浓烈的爱情,而海青却没有辜负黄磊的师生情。
海青渐渐成长起来,她为自己定下了三条规矩:不为名利出卖自己的身体;不为金钱什么角色都接;一年接的戏不超过三部,留下充足的时间为自己充电。
海青确实说到做到了。
毕业后,她开始严格地挑选剧本,挑来挑去,竟然挑成了“媳妇专业户”。在她出演了《玉观音》里的女二号“钟宁”后,她选剧本的“苛刻”也出了名。
当初她读了六六改编后的剧本《双面胶》,就认准了“胡丽娟”的角色非常适合自己。而就在此时,《金婚》的剧组也向她抛来了橄榄枝,邀请她出演张国立的女儿燕妮一角。但看过剧本后,海青严格地审视了自己,发觉得自己跟“燕妮”并不合拍,于是果断地拒绝了这个与无数大腕同台的大好机会。
海青说:“《双面胶》是太好的本子,第一眼我就觉得一定要演胡丽娟,于是就跟自己赌了一把,心里做好最坏打算,大不了就当自己白等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编剧六六在与海青见过几次面后,立刻决定找海青做自己剧本的“媳妇”。从那以后,海青正式走上了“媳妇专业户”的道路。从《双面胶》到《王贵与安娜》,再到最近热播的《蜗居》,海青一直是六六首选的“媳妇”。六六后来也对海青有了这样的评价:“她天生就是演员的料,别的演员都是在背剧本,而她却总是能现场发挥,为我的剧本锦上添花!”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
其实,在此之前的2004年,毕业三年的海青也曾因自己定下的三条从艺规矩吃了不少苦头,一直都只是演一些配角,成了一名“演员个体户”――没有经纪人、没有签约公司、没有人按时发工资,一切都要靠自己来盘算未来。
不过她对自己的日子还算是比较满足,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年能接1-2部自己喜欢的剧本,虽然没车没房,但觉得这些并没那么重要,只要自己发自内心地开心就好。
就在海青为自己“没有物质,只有精神”的生活而庆幸时,远在外地的妈妈突然生病,她的思维发生了急速地扭转――如果能在北京有套自己的房子,不就可以把妈妈接到身边了吗?
于是,在北京买房成了海青的最大梦想。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这是有了买房打算后,海青最爱听的歌。
工作了三年,海青手里的存款也只有几万块,面对着当时动辄6000到7000多一平米的房价,海青十分无奈。就如她在《蜗居》里自己临时加上的台词一样:“你觉得房价涨得太快,它还就是涨给你看了!”
演员这个职业看起来外表光鲜,可是对于像海青这样的“个体户”来说,收入并没有任何保障,假如再对剧本苛刻一些,有可能半年都要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看起来和一般的上班族并没有两样。
就在海青为买房问题深深烦恼时,一个很成功的商人托朋友向海青“示好”,并表示愿意送给海青一套二环边上的三居室。天底下当然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这套房子当然要付出代价――那就是做商人的情人。
当时的海青就跟《蜗居》里的海藻一样,一面是对房子的渴求――有了房子全家就可以在北京团聚了;一面是道义对自己的谴责――虽然捷径走起来会轻松很多,但这个角色绝对不光彩,是要受到谴责的。
残酷的现实摆在海青的面前,她为这道选择题彻夜失眠:一边是辛苦奋斗好多年,一边是唾手可得的物质保证,但凡一个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女人,都会心动,都会渴望衣食无忧的生活。海青并不想把自己说得多高尚,因为她真得动心过。
在与那位成功商人见过面后,海青终于还是逃走了。因为她脑海里不断回响着老师黄磊的话:“演艺圈就是一个大染缸,你只能靠演技去赢得观众的尊重。”
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倘若因为一时的冲动和一套房子就将自己染黑,实在不值得,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尊严更重要。
或许是老天赞赏海青的执着和坚定,在她拒绝了那位商人的“好意”后,海青的星路突然变得顺畅起来。一出《双面胶》让她逐步火了起来。虽然每年接戏不超过三部的规矩没有变,但片酬却明显提高。
在接到《蜗居》的剧本时,海青通篇看了一遍,便发觉自己其实更像海藻,为了一套房子,为了一套让别人住得舒服的房子,海藻也面临了人生最关键的选择题。只是最后,尝到甜头的海藻心甘情愿选择了堕落,而拒绝给自己任何不明来历甜头的海青,却选择了继续独立奋斗。
《蜗居》杀青之前,物色房子达五年之久的海青,终于在北京的三环边上为父母买了一套面积不大的二手房。拿到钥匙的那一天,她笑着流下了眼泪:“我再也不是北漂了,我有家了,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家了。”
拥有一个“自己”的家
《蜗居》在全国的热播引起无数的“热议”,此时的海青正与父母团聚在北京的小家里,其乐融融地过日子。
许多媒体都打来电话问海青对“”的看法,海青说得很简单:奋斗的人生才更美好。
许多人会说海青答非所问,可仔细想想,她简短的话里却富含着深刻的感触和哲理,这是一种真正经历过抉择才有的洒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