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难题与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难题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前,“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在主观与客观原因、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着农户参与难,资金投入难,市场培育难,环境优化难,人才落地难,观念改变难等诸多难题,应把握工程建设的特殊性,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创新思维,跳出“三农”助增收,整合资源带增收,持续发展促增收,促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9-0029-03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是“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17个区县,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实施以户为基础,增收目标、项目规划、政策扶持、帮扶指导、培训服务“五个到户”的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即从2010年开始,用3年时间使“两翼”有劳动能力的农户95%以上增收1万元。目标是基础增收、户户增收和均衡增收;本质是农户市场化生产;核心是政府主导型的民生工程;目的是缩小“一圈”、“两翼”之间的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因此,分析研究影响“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和原因,把握工程建设的特殊性,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探索创新深化工程建设的举措,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实践难题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规划是增收之首,产业是富农之本,市场是兴业之重,环境是发展之基,能人是治村之要,精神是发家之魂。然而,一些区县和农户,形式主义、畏难情绪等严重,增收主体消极,增收要素贫乏,增收产业“假大空”现象突出。

11 农户参与难,增收规划难落实

农民是农户万元增收的主体。据调查,农户万元增收明白卡,绝大多数是乡镇、村社干部闭门造车,越俎代庖所为,农民未充分行使增收主体的权利;有的农户对万元增收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农户万元增收就是政府给钱增收;有的农户对产业规划有信心、有决心、有期望,但不积极、不主动、不行动;“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农户,无法参与和实施万元增收产业规划。

12 资金投入难,增收产业难发展

产业是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根本。增收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依靠政府和农户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否则,就会半途而废。如石柱县八龙村培育莼菜、黄连两大产业历时10年,累计投入3亿多元。目前,很多地方的增收项目是政府行政行为,产业发展一窝蜂,地方政府无配套资金能力,当地农户无资金投入实力,仅靠市级财政投入,无疑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因此,很多产业项目在朝令夕改的行政干预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增收产业难以持续发展。

13 市场培育难,增收渠道难畅通

市场是农户万元增收的载体。增收依赖市场,市场决定出路。据调查,各区县重产业发展,轻市场培育的现象较为突出;传统产业多,现代产业少;大路产品多,特色精品少;农业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的多,规范运行的少;产业基地自己命名的多,行业认可的少;农产品销售靠运气。因此,农户增产不增收,增收渠道受到限制。

14 环境优化难,增收氛围难形成

环境是农户万元增收的前提。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的说法。可见,“两翼”地区软硬环境差的程度。一方面,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深丘占80%,浅丘占18%,平坝占2%,基础设施等环境条件差,建设项目基础投入大,生产成本高,能量消耗大,利润空间小。另一方面,资源要素聚集能力弱,城市资本吸引力差,人才留不住,招商引资项目,雷声大雨点小,签约项目的多,实际落地的少。发展环境亟待优化改善,增收氛围尚需产业作为支撑。

15 人才落地难,增收机制难建立

人才是农户万元增收的关键。村社干部既是农户万元增收的组织者,又是农户万元增收的实施者。目前,村社干部的误工补贴分别为1100元/月和220元/月,经济待遇较往年相比明显改善,但政治地位仍然不高,与个私老板、外出打工者相比差距悬殊。因此,“工作没做头,工资没想头,前途没望头”的说法在农村广为流传。50岁以上“挂牌文凭”当村社干部的多,真才实学的大中专生、年轻人、治村能人当村社干部的少,制约了农户万元增收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16 观念改变难,增收动力难融合

观念是农户万元增收的保证。尽管政府广泛宣传动员,强化政策引导教育。但是,农户增收致富的精气神始终不足,思想僵化、观念落后。有的农户机械呆板,老在“林子”里“打转”,脱离不了“林内”、“农内”传统产业;有的农户宁愿苦干也要苦熬,怕失地、怕失业、怕饿饭,不支持,不配合,小家子气,小肚鸡肠;有的农户贪图虚荣,一旦增收,便举债修房造屋,结果房屋、增收项目双双流产,烂尾楼、空房户大量出现,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勇气。

17 监测监管难,增收底线难保证

监测是农户万元增收的基础。据调查,增收基础不牢,增收源头失真的现象客观存在。有的乡镇没有按自然户顺序抽取调查户,而是择中收入大户为调查对象;有的乡镇监测管理员、调查员责任心不强,入户调查率不高,数据质量差,记账台账不规范;有乡镇的既没有记账台账,也没有入户记录,监测数据任凭管理员调控;有的乡镇领导政绩观念错位,主观干预统计数据,增收指标领导说了算。检查验收的增收基础资料,难以反映客观真实的增收效果。

2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建设难题的成因分析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在建设实践中存在上述问题,既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也有体制和机制的因素。

21 思想观念落后,科学意识淡薄是主观原因

一是教育欠账较大。据调查,“两翼”地区在校接受教育一般为5~7年,与“一圈”地区相比少3~5年。文化结构比严重失调,科学与反科学的力量差距悬殊。二是陈风陋习盛行。民族风俗较多,宗族势力较强,腐朽思想浓厚是“两翼”地区民间的一大特点。如婚丧嫁娶讲排场,结婚挑兜兜走琅琅,守灵做道场游鬼城,少则2~3天,多则5~7天。三是发展方式粗放。一产业发展传统粗放,主要依赖于劳动力投入、自然生产和分散的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发展原始落后,苕粉、桐油等小作坊多,科技企业少,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煤窑、小水电、小水泥等中小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四是收入来源单一。据调查,农户家庭总收入10000元/年以下的占49%。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73%,种养殖等农业收入占15%,土地流转、房屋出租收入占12%。五是消费结构简单。据调查,农户生活性支出占8271%,生产性支出占1729%。51%的农户贷款和90%以上的外出务工收入用于建房,与小康社会的消费结构比存在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