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区成人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区成人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我区成人肥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关系。方法:以我区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其年龄在20至65岁不等。结果:(见正文),结论:超重、肥胖、腹部肥胖等与许多慢性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CVD。

【关键词】肥胖超重;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136.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99-02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3月至12月,以我区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都在20至65岁不等。获取男性资料6620份,女性资料5380份,总共获取12000份资料,应答率为83.9%

1.2 研究内容和诊断标准:

对调查人群用统一的方法进行身高测量、体重测量、腰围以及血压的测量。血生化指标的测定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要在标准化的实验室进行测量,测量的项目有:TG(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血糖。根据我国有关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HDLC

女性腹部肥胖的标准是腰围≥80cm。

1.3 统计分析:使用数据库软件(EPIDA-TA2.0)对原始的数据做双份录入,且要更正错误的数据信息。用趋势χ2检验分析发生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危险性增大的趋势是否与肥胖程度增加有关系,再次检验年龄调整后的X2。使用统计软件SAS统计P值,P

2 结果

2.1 体质指数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异常的关系:

从表1中发现,女性的超重和肥胖率明显低于男性,体重指数越高,危险因素异常和2个以上异常聚焦的发生率增长就越明显,其P值都小于0.0001,年龄调整后的X2仍有显著性变化。从表中可看出超重患者发生上述异常的概率是正常体重着得2倍到3倍左右,肥胖患者发生上述异常的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到4倍左右,由此可见,肥胖对CVD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相比较而言,超重和肥胖对高总胆固醇的影响稍低。

2.2 腹部肥胖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异常的关系:

从表2中发现女性的腹部肥胖明显低于男性。从χ2检验结果可发现,腹部肥胖明显增大了上述异常的发生率。年龄调整后的χ2仍有显著性变化,从表2中课看出男性腹部肥胖患者发生危险因素的概率是正常腹围者得2倍到3倍左右,女性是正常腹围者的2倍到4倍左右。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超重、肥胖、腹部肥胖与许多慢性病,特别是与CVD及其危险因素都有密切关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在近20年的资料调查发现,我国超重肥胖人数在大幅度增长,肥胖人数的增长将成为我们将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将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经济问题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当前防治超重、肥胖以及腹部肥胖成为防治慢性病的关键之一。以我区人群为研究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表明超重、肥胖以及腹部肥胖在人群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成倍增加了CVD危险因素异常的发生,超重、肥胖、腹部肥胖与CVD主要危险因素异常的关系与文献报告结论一致。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控制 超胖和肥胖可以大幅度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尤其是多个危险因素的聚焦发生。控制超重,可以减少38%-51%危险因素的聚焦的发生;控制肥胖,可减少11%-18%;控制腹部肥胖可减少40%-55%.由这些数据可看出控制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可以大幅度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等.我国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1-15.

[2] 刘静,吴兆苏,曾哲淳,等.11省市自然人群体脂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6)∶468-472.

[3] 陈春明.肥胖问题-我国公共卫生的新挑战.我国中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2

作者单位:415000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