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蔡锦渗透出每一刻的不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锦渗透出每一刻的不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到蔡锦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女艺术家,很多人都能够想到她的《美人蕉》系列与《风景》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关系紧密,虽题材不同,但可以看出她面对画布所要表达的情绪一直还在最初的那个情节上,她所着迷的、感受的、体会的以至于想要表达的从她画笔中流出来的一切,依然保持着她内心面对艺术时的那份特殊的感触。

此次“方法之外”所展出的是蔡锦《风景》系列作品的一个延续,这三部新作品摒弃了观者对绘画的判断,她以“蜡”这种媒材去进行美术绘画,给予画面一种“渗透”出来的视觉感受。而蔡锦使用“蜡”这个材料去创作之前,要先将“蜡”进行融化,在其液态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以美术的技术进行构图,当“蜡”平躺在亚克力材质的板上,材料的一次简单物理反应后虽然不会产生特殊的物质,但一幅经蔡锦之手与材料自然性的“流淌”的画面便出现了,这之后,蔡锦再从上面进行创作,她心境里的“风景”,也便出现了。

使用“蜡”这种材料进行创作,并不是她近期构想的结果,早在1998年的展览上,她便将其运用到了她的作品上。当时展出的是一个画在床垫上的《美人蕉》系列油画作品,在布展的过程中,蔡锦对作品与空间关系的问题上进行了思考,当时墙体、地面的白色与作品的布局略显单调,尤其是作品的画面与地面之间缺少了某种联系,为了能够让作品与地面有连接,蔡锦小面积的运用了流淌的“蜡”这种材料去装饰已经完成的作品,且用油画颜料进行了美化。

从这以后,她就延续了这种感觉。蔡锦的《美人蕉》系列一直随着她的艺术发展和人生境遇而不断变化,逐步演变成了意象和抽象,也由画布蔓延到了高跟鞋、浴缸、自行车座等上面。在这些作品的展览过程中,白色的蜡再次运用到了当中,她的美人蕉妖娆,而白色透明的蜡经过上色后将美人蕉的那份妖娆延伸、流淌到了地面,这样也使作品巧妙地融合在了空间当中,给予了观者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到了2005年,结合美术馆的空间,蔡锦开始创作了大面积的关于“蜡”的作品。在北京东京画廊,她运用到整个空间将近一半的面积,当时创作这个巨幅“蜡”的作品,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每个步骤都由她个人完成,在这时,“蜡”已经完成为了她的绘画材料。经过油画颜料的着色,躺在地面的“风景”既具有层次感,又具有视觉冲击。更重要的是,蔡锦将其内心的一种状态也表达给了观者―这是一个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或者说唯她所有的情感,这种情感不用琢磨,只能去感受,如许多评论家对其作品评价一样,但终究难以给予其定义,实则这就是她的隐私,假如被人实透,隐私将不叫隐私。

在2007年,蔡锦再一次的将大面积的“蜡”展示给了观者,而这次不同的是,这个作品被安排在了水上。熟知蔡锦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都是随她意识流动的,她的画面有一种雕塑感,但她内心那种对艺术以及美的感知,弱化了作品雕塑般的沉重感,使之既集中了雕塑的层次,又附有了一种漂浮的美态。作品形色通过在水面上的“延展”,体现出了一种精神的升华,蔡锦利用蜡这种材料,又给了人们一种新的感受。

蔡锦提到关于“蜡”的创作想法时,说早在1998年时候就已经有了想法,当时她给一名国外的评论家写信大致说:“在上次电话中,谈到我新作品中出现的东西,当时在电话里面没有说清。那种在地上流淌着的形状,是临时用蜡油做出来的,我想以后有条件的话,用一种固定的材料做大面积的感觉会更理想,如在一个非常大的空间里的地面上单独做成一件作品,用一种很软的像奶油感觉的材料,一种粉红色。或者是做成拿起来的,可以放在椅子上和想放的东西上,它可以随着椅子的形状形成它自己的形状。这些只是想象,我希望以后能做出来。”

从蔡锦当时的构想,到现今的她已经这个想法上完成了很多作品,每个关于“蜡”的作品都是美术史上的“方法之外”。她在探索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理解成为是想要一种既能依附又能脱离的状态,好像是“水”的一种状态,如她的油画作品,不论是《美人蕉》系列还是《风景》系列,总会让人觉得弥漫着一种“水”的感觉,那是一种胶态的、柔软的,可塑的形态,弥漫在画面上,描绘一种衰亡、糜烂的植物,也同样生气盎然。

蔡锦在谈到那些关于“蜡”的作品时,提到了作品无法保存的问题,因为材料特殊性,每次展览结束后,她的作品都会铲掉。这种瞬间即逝或者说破坏性的结果与她之前的创作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创作时,蔡锦认真对待,经常十几天一人在画廊完成,没有更好的保存方法,蔡锦又宁愿让它“消失”。她要尝试的就是这样不会重复的感受,像《美人蕉》系列,一画便是300余幅依然没有结束。(采访/撰文: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