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守望儿童世界的“灵魂转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守望儿童世界的“灵魂转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下,儿童“被成人化”已使儿童世界处在危险边缘,而儿童立场的缺失则使教育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儿童立场的确立是教育的根本旨归和出发点。要使儿童的灵魂转向,教育者的灵魂应当先于儿童转向。要正视儿童世界的存在,实现教育思想和行为的转变:教师要做长大的儿童,要保护童心,要积极面对成人和儿童世界的冲突。

关键词:儿童世界;儿童立场;灵魂转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8-0017-03

最近读了佐佐木赫子的《遥远的声音》、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及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三部小说从不同的侧面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成长世界,并对他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描写,读后让人沉思良久。这是小说《遥远的声音》中描写的一个故事:

小学生正彦在假期时被妈着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电车上辅导课。那天,妈妈记错了时间,正彦白跑了一趟,他多想像他的表哥那样去悠闲地玩啊。于是他就在路边给妈妈打电话,却不幸被汽车撞死。在惨剧发生的那一瞬,表哥正好经过,听见正彦对妈妈说:“……玩……好吗?”后来,正彦家里总是接到死去的正彦打来的电话。一天表哥去他家,电话铃又响了,果然又是正彦:“……我玩什么好呢?”表哥接过话筒悄声而又坚决地说:“你去找小伙伴,一起去踢足球、骑自行车。”此后,死去的正彦再也没来过电话。

又联想到两个典型的案例:

2010年10月16日,河北传媒学院2008级主持专业学生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某超市门口开车接连撞倒两名女学生(一死一伤)。他不但没有停车施救,还说出了“我爸是李刚”的雷人话语,最终被判有期徒刑6年。

2011年,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不但不施救,还无情地连刺伤者8刀而致其死亡,最终被判死刑。

仔细分析李启铭和药家鑫二人的童年成长过程可以发现,他们俩都接受过类似“正彦式”的童年教育。李启铭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严历的责罚,甚至被关进储藏室,而药家鑫则因为练琴而被父母用棍棒体罚。童年的“特殊礼物”是让这两位“80后”成为冷酷无情的杀手的原因之一。当下中国的儿童,大多在类似的环境中成长,“被成人化”“被成才”的现象十分严重。儿童的行为被控制,感受被忽视,情感被冷漠,主观世界被分解!他们不得不接受家长的“全天候”管理,每天在各种各样的辅导、考试中疲于奔命,而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空间又有多少呢?大人们出于望子成龙的愿望去要求孩子,还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殊不知却往往像正彦的父母一样害了孩子。

也许,因为我们曾经是儿童,就以为自己很了解儿童,其实,这正是成年人的可笑之处。而基于此的教育,则是一种悲哀。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后代,这是勿庸置疑的。现在儿童的脸上,何时有天真的笑容?当他们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真的了解他们?看见他们沉默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被退学”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老师告诉豆豆的妈妈:

“起初,正上课的时候,她总要把课桌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因此我就对她说:‘没有事就不要这样开来开去的。’于是,府上的小姐就把笔记本、铅笔盒、教科书统统塞进桌斗里,然后再一样一样地取出来。……先收铅笔,关上,再打开,再把笔记本放进去……每当这时候,眼前就是开书桌,关书桌,令人眼花缭乱。”

但小豆豆的妈妈知道豆豆上学的第一天,放学回来后曾特别兴奋地报告过:“妈妈,学校真棒!家里的抽斗是这样拉出来的,可学校的桌子上面有盖,和垃圾箱的盖子差不多,只不过更滑稽,什么东西都能收进去,可好玩哩。”

小豆豆多动,只是为了好奇和好玩!如果不是妈妈的话,我们也一定会认为豆豆是个多动不守纪律的孩子。而她竟因为好玩和好奇最终被退学!

缺少对儿童的认识使我们丧失了儿童立场,这种立场的丧失使教育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使儿童世界处在危险的边缘。所以,我们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就是去了解那些尚未被真正认识的儿童,把他们从所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一、真情守望:寻找正视儿童世界的立场

教育者说到底就是“麦田的守望者”,应当用真心、爱心去守望属于儿童的那片“麦田”,守望属于儿童的心灵世界。教育者的这种真心守望首先要基于对儿童最根本、最真实的认识。如果不能回答“儿童是谁”,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儿童立场,更谈不上教育儿童。

1.儿童是人,不是“小大人”

儿童是人,是独立的个体,有人的思想和智慧,具有人的二元性:即有一个尊重的自我和受尊重的自我;有一个知的自我和被知的自我;有一个控制的自我和一个受控制的自我。周作人先生曾说过:“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作小型的成人,期望他少年老成,便是将其看成不完全的人,说小孩懂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现在才知道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虽然和大人不同,但仍是个完整的人,有其内外两面的生活……”

早在几十年前,中国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就明确指出:儿童是人,但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不是身体较小的成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和需要,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成长需要“浪费”时间,但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完成,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不能以成人的想法去要求他们,要让儿童去体会成长过程中“化茧成蝶”的艰辛,享受成长过程的成功与失败,体会成长过程的美丽。

2.儿童是探索者,更是自由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天性上讲,儿童就是探索者。”好奇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小时候,我们经常为把手表、闹钟拆开后又装好而自豪不已,又经常为拆了东西装不上而心里懊恼——尽管会挨父母的责骂。可是这一拆一装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啊!因为那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蒙特梭利也说过: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探究是“上帝”交给儿童的使命,如果不让儿童去探究,那我们就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儿童的天性。所以儿童又应当是自由的,自由的探索,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行动才能激发儿童的创造之火和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