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刻本图书的价格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利用统计分析法,对清刻本书名页上钤有的“木记”材料及清代前期、中期和晚期的清刻本书价进行分析,并对书价与物价、俸禄、工价、米价等进行比较,归结出清刻本图书价格在清代的总体走势。
[关键词] 清刻本 图书价格 雕版印刷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4-0100-06
[Abstract]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ce of block-printed books from “ wood recorded” material on the title page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and compares the book prices with salary, wages, prices of rice, and concludes books price trend of block-printed edition book of the Qing Dynasty.
[Key words] Block-printed edition book of the Qing Dynasty Book prices Woodblock printing
所谓清刻本,是在清代出版商用雕版印刷技术刊印的图书。对于清刻本图书价格的研究,应主要从原始的文献材料入手。清代有的书肆在图书出版时,在刻本的书名页上钤有“木记”,“木记”的材料为木,非石质,其图形呈方形,或长,或圆。其位置在乾隆朝时往往在书名页的右下角,嘉道以后者,则或左下角,或右下角,位置不一。因“木记”内容多是该书售价,为当年坊肆书贾所钤,是第一手真实的、不可或缺的资料,故此研究者可借助“木记”钤记书价和其他文献的原始记载对清代图书价格进行梳理、分析。
1 清朝初期清刻本价格
根据沈津的《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1]、雷梦水的《古书经眼录》[2]、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图书馆编的《柏克莱加州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3]、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编的《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录》[4]、山东大学图书馆编的《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5]等图书相关记载的钤记书价和其他原始文献资料,笔者进行归类分析,以考察清前期清刻本图书价格。
材料1:清初葵锦堂刻本《医门法律》6卷。书名页刻“医门法律。豫章喻嘉言先生著。是集穷致物理,发明心地,法开广大之门,律简微细之慝,言言阃奥,字字竿头,俨具药王手眼,医圣炉鞲。敬授之梓,以为世范。葵锦堂主人识”。并钤有“价纹一两二钱不折”木记。“不折”者,即不打折扣。计每卷价格为0.2两银。
材料2:清顺治十六年(1661),左廷鑨刻《明史辑略》30册,曾委托湖州叶圣基书坊代为销售,每部价银6两。计每册价格为0.2两银。
材料3:清康熙十一年(1672),嘉兴楞严寺经坊刻本《天台三圣诗集和韵》(不分卷),有“时康熙十一年三月朔日,计字十四万零,该刻资金百金,及板存嘉兴楞严寺”。计该书的制作成本为100两银。
材料4: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北京万古斋朱墨套印刻本《大清律集解附例》30卷5册,此书扉页后钤有“大清律例朱批注释定价纹银二两四钱”,由此推知,该书价格每卷0.08两银,每册0.48两银。
材料5:清康熙归庄校刻本《震川先生集》30卷6册,为亦乐居士陈春瀛以12金购得。计书价每卷0.4两银,每册2.0两银。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书价资料较少,从上面所列5则材料来看,除嘉兴楞严寺经坊刻本外,书价平均每卷0.227两银,每册0.498两银。
2 清朝乾嘉时期的刻本价格
清代乾嘉时期,社会趋于稳定,国强民富,政府大兴文教,加之学院数量增多,官刻、坊刻和私刻兴盛,图书市场日趋繁荣。
2.1 乾隆年间的清刻本书价
对清乾隆时期的刻本书价考察,可以从如下材料入手:
材料1:乾隆十年(1745)刻本《景州志》6卷,卷末有刊书牌记6行,云“是书选材镌刻颇费心力,校对字画一无舛讹。用粉连纸刷印,细蓝布做套,每部需工料银钱五分,用太史连纸减银五分。但刷印、装订本地并无良工,邻境德州尚有能手。嗣后刷印此书照数发价,责成礼房万勿克减,委之拙匠,致书不堪寓目也”。
材料2: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经史待问三略》不分卷,清辛子成撰。书名页刻“经史待问三略。乾隆癸巳仲冬。经史识略附策。经济要略附策。经史纪数略。一本堂藏板”。并钤长形木记“甲午增校定本,实价纹银一钱,不折不扣”。甲午,当乾隆三十九年(1774)。此书稀见,不见各家书目著录。坊贾深知,顾客讨价还价,颇费口舌。此书价仅壹钱,索性开诚布公,“不折不扣”,即没有商量余地。计书价一册为0.1两银。
材料3:乾隆三十八年(1773),朱筠椒华吟舫刻本《说文解字》15卷8册,该书扉页钤印“每部工价纹银五两”。计书价每卷约0.88两银,每册0.62两银。
材料4:乾隆三十九年(1774),影抄清古愚堂刻本《字贯》40卷,《检字》12卷,跋有“是役也,自编次计年者八,自开雕计年者二,刻工二百,费愈千金”。则书价每卷价格为19.23两银。
材料5:乾隆四十五年(1780)周氏寿南堂刻本《安居金镜》8卷,清周南辑。书名页刻“安居金镜。钱塘周梅堂手辑,仁和王司直参阅。寿南堂藏板”。钤有“仙根周氏图书”及“每部纹银实价四两”木记。周南序署“钱唐周南梅堂氏书于寿南堂中”,寿南堂为周南堂号,则此为其自刻本。此为趋避书,民间百姓、富商大贾,均以冀求平安为要务。此书价甚贵,当非一般人所能购买,乃奇货可居之书。计书价每卷为0.5两银。
材料6:乾隆六十年(1795)沈青等刻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部,扉页上钤有红色圆印“遵照文澜阁本敬刊”。又有长方印,钤“奉宪印行。每部制钱二十四两,定价不贰”。末有阮元撰“恭纪”,云:“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告成,特命如内廷四阁所藏,缮写全册,建三阁于江浙……《四库》卷帙繁多,嗜古者未及遍览,而《提要》一书,实备载时、地、姓名及作书大旨”。“乾隆五十九年浙江署布政使司臣谢启昆……恭发文澜阁藏本校刊,以惠士人。贡生沈青、鲍士恭等咸愿输资鸠工蒇事,以广流通。六十年工竣”。24两银是在这几则钤记书价中最高的,当然,此书是大部头,有120册之多(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计每册价格为0.2两银。
从上面所列6项材料统计来看,乾隆年间刻本平均每卷6.87两银,每册0.31两银,平均价格比清初有所上涨。
2.2 嘉庆年间的清刻本书价
根据缪荃孙《艺风堂文集续集》卷七记载有黄丕烈滂喜斋书籍铺刊发的《士礼居刊行书目》[6],此书目实为图书广告,上面详列书籍铺刊印的图书价格,据此制成表1:《士礼居刊行书目》所载刻本书价统计表,对嘉庆时期刻本书价可窥一斑。
从表中可以看到,雕版刊印的书籍平均售价为卷均价0.130两银,册均价为0.211两银,从刊刻的时间上看,除了《夏小正》附集解(道光元年刊刻)、《伤寒病总论》(道光三年刊刻)外,其余为嘉庆五年(1800)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书价。
为了进一步探析嘉庆年间的刻本价格,根据嘉庆年间“木记”钤印书价资料制成表2:嘉庆年间清刻本书价统计表。
从表中所列数据来看,卷平均价格为0.142两银,册平均价格为0.364两银。与《士礼居刊行书目》所载书价相比,书价要稍高一些。若两个表中的数据取平均值,则每卷的价格为0.136两银,册均价为0.288两银。乾嘉时期的清刻本书价,若将乾隆与嘉庆年间的清刻本相比,书价有所下降。
3 清朝晚期的清刻本价格
对于清代晚期的清代刻本图书价格的分析,可以从以下涉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的16则史料入手进行考察。
材料1:清道光三年(1823),刻本《群芳列传》4卷。书名页有“道光癸未年新镌,歺秀阁藏本”,下钤“每部板工价纹银六钱”。计每卷价格为0.15两银。
材料2:清道光十五年(1835),嘉定刻本《戒士图说》一册,书名页刻“是书足钱。头号毛太纸二百文,次毛太纸每部足钱一百六十文。加布套四十二文。凡好善信士发心印送者,向嘉定只南翔镇东街漱芳斋范绶章刻字店承办,庶不致误。特此谨白”。是年,一两银按1200文折算[7],计1册价格为0.167两银(毛太纸),或0.133两银(次毛太纸)。如果加布套,需加24文,即合0.02两银,计1册价格分别为0.187两银(毛太纸),或0.153两银(次毛太纸)。
材料3:清道光十八年(1838),天津文远堂刻本《警世教铭》1卷1册,封面刻有牌记3行:“板存天津东门外天后宫南文远堂李姓刻字铺,每部纸张工价用杜连纸九十文,用粉连纸一百二十文”。是年,一两银按1 600文折算[8],计1卷与1册价格为0.056两银(杜连纸)、0.075两银(粉连纸)。
材料4: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关帝觉世真经阐化编》16卷,书名页刻“关帝觉世真经阐化编。道光乙巳年重镌。板存京都琉璃厂厂东门外桶子胡同内路南会文斋刻字铺每部工价纹银八钱”。计1卷价格为0.05两银。
材料5: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海宁杨氏述郑斋刻本《抚黔奏疏》8卷,书名页有“道光二十有五岁在乙巳春三月海宁杨氏述郑斋重雕”牌记,左下有“每部大钱一千四百文”。是年,一两银按2 000文折算[9],计1卷价格为0.088两银。
材料6: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苏州陈氏扫叶山庄刻本《诗毛氏传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30卷10册,为清陈奂撰。封面有“每部工价纹银六两”墨记,各卷末左栏外有“武林爱日轩朱兆熊镌”一行。按:此书为家刻,印量定然不多,成本也高,虽甚贵,但和书坊之书不同,应属不牟利者,故书价6两银。计1卷价格为0.2两银,1册价格为0.6两银。
材料7: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苏州刻本《思适斋集》18卷,书首钤印有“苏州府前涵辉阁书坊纹银一两”,计1卷价格为0.056两银。
材料8: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普济应验良方》书名页刻有“板存宁郡又新街三味堂元记书坊刷印,其竹纸每部钱一百十二文,连史纸每部一百六十八文”。每卷价格为10文或15文钱,每册价格为112文或168文钱。是年,一两银按1500文折算[10],计每卷价格为0.007两银或0.01两银,每册价格为0.075两银或0.112两银。
材料9:清同治六年(1867),刻本《春晖堂试帖详注》4卷2集。书名页刻“春睁堂试帖。分韵详注。退思书屋藏板。同治六年孟春新镌”。有木记,“每部一百八十文”。是年,一两银按1500文折算[11],计1卷价格为0.03两银。
材料10:清同治九年(1870),北京奎文斋刻本《产科新法》2卷l册,封面牌记刻有“泰连纸每本钱一千二百文,板存大栅栏东门口内奎文斋刻字铺”。计每卷价格为600文,每册价格为1200文。是年,一两银按1856文折算[12],计1卷价格为0.323两银,1册价格为0.647两银。
材料11: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最乐编》书名页刻“板存浙省大井巷内张翰文斋刻字铺。刷印白竹每部制钱一百六十二文”。是年,一两银按1887文折算[13],每部价格为0.086两银。
材料12: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随山宇方抄》1卷1册,书后携刻有“绍城宝珠桥朱增耀刻宇店每部竹纸钱四十四文”。计每卷价格为44文钱,每册价格为44文钱。是年,一两银按1760文折算[14],计每卷与每册价格均为0.025两银。
材料13: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檀弓论文》(2卷)书名页刻“檀弓论文。光绪七年重刊。常州状元第荘藏板。”有木记,“每部工料英洋两角”。计1卷价格为0.145两银。
材料14: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今文房四谱》1卷。书名页有木记,“一得阁寄卖每部京钱一千文”。是年,一两银按1500文折算[15],计1卷价格为0.667两银。
材料15: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重锓产科心法》2卷1册,封面牌记刻“板存嘉兴中街从坦公制每部八十四”。计每卷价格为42文钱,每册价格为84文钱。是年,一两银按1500文折算[16],计1卷价格为0.014两银,1册价格为0.056两银。
材料16: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甘棠转舍刻本《天咫偶闻》10卷。书名页钤“洋一元四角”,计1卷价格为0.478两银。
从以上16则史料中钤记的晚清书价统计来看,考虑纸张因素, 平均每卷价格为0.163两银或0.145两银,平均每册价格是0.306两银或0.320两银。如果按照册均价来看,书价最高者是清同治九年(1870)北京奎文斋刻本《产科新法》,每册价格为0.647两银。最低者为清咸丰七年(1857)宁波三味堂元记书坊刻本《普济应验良方》,每册价格为0.075两银或0.112两银。同为医学方面的图书,价格悬殊较大,其真正原因是,传统中医学虽然重视妇科和产科,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诸如《普济应验良方》中的验方,书中多为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应验良方,但其局限性较大,远未达到近代科学的水平。在19世纪下半叶,西医妇产科技术发达,融进了新的人文理念,发展成为近代医学的重要分支。随着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把西医妇产科知识与技术传入我国,《产科新法》内有保胎、临产、接生等新法,有利于促进妇女的生育健康,使女性的生育主体地位得以提高,图书广受欢迎,价格较高,亦不足为奇。
但是,这16则晚清书价材料属不同坊刻本的价格,较为分散。在清光绪年间,南京的李光明庄刊印的各种图书,数量较大,所列书价数据更具代表性,图书品种有蒙训、闺训、史类、经类、文类、诗类、杂学、良方等,其图书名称及价格如下。
一类是蒙训(14种):《圣谕广训》200文、《状元红执笔法》20文、《名人摹本》另有价单、《欧三字经》60文、《欧百家姓》26文、《欧千字文》42文、《欧体格言》30文、《圣贤孝经》50文、《三字孝经》24文、《弟子规》40文、《古事廿四孝》100文、《日记故事》《昔时贤文》17文、《空谷传声》100文、《三字经图考》60文、《殿试摹本诗品》30文。
二类是闺训(3种):《凤鸣女儿经》20文、《女四书》140文、《醒闺编》140文。
三类是史类(4种):《宛志》50文、《三才论略》200文、《龙文鞭影》 200文、《监略四字书》100文。
四类是经类(30种):《四书集注》 560文、《易经集注》220文、《书经集注》350文、《诗经集注》400文、《春秋杜林》1200文、《礼记集说》900文、《周礼节训》160文、《孝经集说》22文、《易经本义音训》270文、《易经程传》300文、《小学集注》200文、《尚书离句》150文、《左传句解》500文、《尔雅蒙求》、《孔子家语》、监本《四书》500文、监本《诗经》360文、《太史四书》800文、《太史易经》300文、《四书便蒙》1000文、《四书合讲》《四书备旨》800文、《易经旁训》140文、《书经旁训》160文、《诗经旁训》200文、《春秋旁训》140文、《礼记旁训》460文、《学庸示掌》100文、《二论引端》300文、《十三经集字》100文。
五类是文类(8种):《古文观止》460文、《初学求源》70文、《童蒙易悟》70文、《玉玲珑》140文、《目耕斋初二刻》280文、《目耕斋小题》140文、《六朝文絜》70文、《揭夏小正》30文。
六类是诗类(17种):《神童诗》10文、《唐诗近体》《青云集》180文、《唐诗三百首》120文、《注释千家诗》120文、《五言千家诗》26文、《七言千家诗》30文、《国朝千家诗》50文、《小学千家诗》40文、《律诗六钞》40文、《唐诗合解》460文、《朱批七家诗选》350文、《佩文诗韵》160文、《诗韵集成》囗百文、《诗品注释》20文、《江南试帖》70文、《解学士诗》30文、《劝善老人诗》30文、《阴隲文诗》70文。
七类是杂学(15种):《幼学句解》180文、《幼学琼林》240文、《字学举隅》140文、《百千音义》40文、《对相杂字》44文、《益幼杂字》40文、《群珠杂字》40文、《养豪针度》180文、《对类指掌》48文、《春联分类》30文、《武经三子》40文、《算法指掌》20文、《感应篇补注》40文、《道德经》220文、《见心集》120文。
八类是良方(7种):《增药性赋要诀》200文、《增玉匣汇》160文、《达生编》30文、《催生符》20文、《妇科秘生篇》160文、《验方新编》600文、《验方续编》140文、《敬灶全书》各种有价、《医宗已任》、《医纲提要》。
以上98种图书,平均每册185.194文,按一两银折合1 200文钱折算,每册折合0.154两银。《三字经图考》《欧体格言》《圣贤孝经》等,每册销售价格多在三五十文钱(合银不足0.03两银),是普及读本很好的例证。
晚清时期,官书局兴起,发行有营业书目,上面列有书名、册数、纸张名称、价格等,其数据较为集中,数量较多,颇具代表性,根据《湖北官书局书目》所列的书价资料,制成表3:《湖北官书局书目》所载书价统计表,可考当时刻本书价。
从表中可以看到,采用竹连纸的图书价格平均每册为0.123两银,官堆纸的图书价格平均每册为0.064两银,每册差价多为0.059两银,平均册差价为0.009两银。平均价格低于南京李光明庄刊印的图书平均价格0.154两银。
4 清刻本价格与薪俸、工价、物价的比较
鉴于清代各时期的书价的差异较大,为了便于更好地分析,将清刻本图书价格与对应时期的文官薪俸及物价略作以简单比较,见表4。
从表4所列数据来看,将清代的前期、中期和晚期相比较,由于清代前期图书的制作方式多为雕版印刷,成本较高,前期的刻本每册价格约为1.03两银,乾隆与嘉庆时期刻本的价格约为0.288两银。至清代晚期,民间坊肆刻本价格每册约为0.154两银,官书局的刻本书价每册约为0.123两银(竹连纸)或0.064两银(官堆纸),低于坊肆的价格,其原因是自同治三年(1864年)始,清大臣曾国藩首创金陵书局,数年间有江苏官书局、浙江书局等十数家书局相继成立,并大规模地刊印书籍。由于官书局有清政府支持,资金雄厚,编辑水平高、不以牟利为目的,故此,刻印的图书品种多、印量大、质量好、价格廉,诚如当时人称道:“四史局价甚廉,金陵书局《史记》钱三串二百,《两汉》钱六串,《三国》钱一串八百”。相比较官员俸禄,普通官员购买图书不成问题。与工价和米价相比,显而易见普通百姓购买力有限,一天的苦力所得在清代的前期和中期平均购买不到一册图书,而到后期随着书价的下降,普通百姓才能够有财力购买。
5 结 语
清代刻本图书从清代初期到晚清时期,总体呈下降态势,而同比印刷技术更先进的活字本、石印本和铅印本,其价格在晚清时期又降低许多。清晚期书价的大幅度降低,还与大批官书局的迅速崛起有关,尤其是晚期官书局的兴起,因其质量高、价格较为低廉,在图书市场上颇受欢迎,同比书价下降。随之,包括西学图书在内的书籍在晚清中国流布日广,为西方文化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条件。
注 释
[1] 沈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2] 雷梦水.古书经眼录[M].济南:齐鲁书社,1984
[3] (美)柏克莱加州大学图书馆.柏克莱加州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录[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5]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清)缪荃孙.艺风堂文集续集[M]. 民国九年(1920年)刻本
[7][8][9][10][15][16][17]黄冕堂.中国历代金、银、钱、钞比价考[C]// 黄冕堂.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M].济南:齐鲁书社,2007:12,12,12,12,12,12,12
[11][12][13][14]余耀华.中国物价史[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862,863,863,863
(收稿日期:20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