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夜晚做另一个自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夜晚做另一个自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白天8小时用来献给赚钱和生存,就记得将夜晚的时间交回放松和生活吧。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白天,我们为了生计疲于奔波,忘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当夜色落下了职场的大幕,卸去光彩照人,“解放”的我们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忙碌”。白天不懂夜的黑,夜之魅惑的精彩,也是白天无法体会的快乐绽放。

双重角色释放压力

晚上6点15分,马琳身着得体的职业装,从天河中心的一幢高级写字楼里出来。穿过马路,坐上公交,她不是回家,也不是外出Happy,这天是星期四,从写字楼下班后,她要开始晚上的第二份“工作”――参加由某网站发起主办的手机电影《白领与黑帮》的演出。

马琳在一家外企的客服部门上班,对这份工作,马琳觉得不错:它给她一份好的收入,一个体面的身份。只是,曾经是文艺积极分子的她,面对这样平淡的生活,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入选手机电影《白领与黑帮》,让马琳的生活又重新点燃热情。虽然只是跑龙套的演员,每天往返还需一小时出场却不到五分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马琳觉得怎样都很值得。

如今,越来越多的白领像马琳一样,在双重角色的转换中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白天,他们是一丝不苟的小白领,躲在各自的小隔间里同文件和电话为伴;夜晚,他们变身般转换角色,做着和职业完全不搭界的事情。在下班大潮中的行色匆匆人群中,他们赶向另一个生活的“职场”。

正如英国哲学家斯克鲁顿所说,闲暇并不是工作的休止,而是另一种类型的工作――是一种具有人性意义的工作。和以往为了赚钱、充电拿文凭所不同的是,这群都市“变身人”的第二份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换。他们在繁忙的8小时外,为自己找到一块压力的释放场所。因为这份转换,也让他们在另一领域找到了多彩的闲暇生活。

白天生计夜晚生活

一位十分懂得享受生活的女学者曾经说过,某种程度上,夜晚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生活,那时,你才可以忘记自己的本来身份,没有顾忌和戒备地去追寻你的初衷,享受闲暇和放松。而真正的闲暇,不是

一事不做和无聊偷懒。它是一种为所欲为的心灵自由,能够让我们在这浮华世界中找到真正的满足和愉悦感。

“夜晚,能和他人一起分享喜欢的事情,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小美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销售经理,不去见客户的时候,她每天要完成在格子间里8小时的坐班工作,但这并不妨碍她对健身舞的狂热。她考取了专业教练证书,成为一家健身俱乐部的授课老师,业余时间排练新的舞蹈和动作,平时也时常给自己补充一些健身专业知识。只是,她并没有打算变副为主,在她看来,跳舞已经和生活密不可分了,既是兼职,更像是生活方式。图的就是一份快乐和健康。

马克思曾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休闲也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的时候,完成一天基本“生存”的都市人会依稀记起心底的这第二个“基本状态”。这时,他们也会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多一些精彩,带着最初的那份喜欢和快乐。

生活很现实,也很无奈。没有两全其美的人生,却有不断追寻的努力。生活并没剥夺给你理想生活的权利,只要你大胆尝试,没有什么不可做到。To be or not to be,有时候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家庭共享闲暇快乐

我们的人生并非只是经理、总监、职员等工作角色,别忘记,我们还是妻子、丈夫、儿子、女儿,我们还拥有一个时刻给你港湾停泊的温暖家庭。调查显示,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的质量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如今,闲暇生活也开始影响着我们的家庭幸福。

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闲暇时间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对于家庭来说,夜晚的暇时光,和孩子一起在放松与快乐中充实生活,发展喜欢的志趣,更能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离开电脑,抛开公务,和孩子一同游戏,一起分享一个童话故事,一同完成手工,孩子脸上灿烂的微笑会是你忙碌一天后最好的安慰剂。

曾经作为乐队的一分子,戈非以为摇滚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后来在缘分中,他安家生子,成为了一名丈夫和一个14岁男孩的父亲。一有空闲的夜晚,全家便来到音乐酒吧,一家三口共享美好的音乐。“渐渐地,发现孩子也有着音乐天赋。”目前,孩子成为了一个独立乐队的鼓手,时常在夜晚闲暇时光和家人共同分享,这难道不是最美好的“天伦之乐”?

家庭生活并非只有柴米油盐,偶尔的“风花雪月”、“浪漫激情”也必不可少。而共同分享的夜晚闲暇,“齐头并进”的鼓舞和幸福,更是无法计量的宝贵财富。

在物质的世界里,你的工作不能代表你自己,你的银行账号不能代表你自己,你只是大多数普通人当中的一个。可是,如何去快乐并精彩地生活,如何让家庭更加幸福,还是只有你自己去选择和决定。

从生存到生活

几年前,《过度工作的美国人》的作者朱丽特・索尔(美国消费主义与家庭研究领域学者)呼吁人们要少工作、少赚点钱,对那种被工作“异化”的“超人国度”给以极尽讽刺。

“多花些时间来享受生活,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索尔不惜调用大量数据和事例来向人们传递的声音。

如今,这种声音在中国内地一些人的“生活指南”中已经演进至2.0版本,他们固然是“生活的价值凌驾于金钱之上”的身体力行者,但“生活价值”本身却开始有了新解。毫无疑问,如今良好的教育与愈趋开放的环境,让他们在心灵上有更多层面的追求,同时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生活理念。他们为社会添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色调,也将对社会上的各种身份、道德、人际关系的变迁产生影响。

这种多元化的社会身份,对于刚刚步入现代城市生活的中国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新的人际生态的形成,从而替代那些早已倒下的古老社会的根基柱石,构建我们更趋温暖的都市文明。

(易晓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