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科学家到企业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阳光”财富

就在尚德准备赴纳市上市冲刺时,纽交所董事总经理马杜获知这一消息飞抵无锡。“你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理所当然要到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融资。”马杜的这句话打动了施正荣。

2005年末的无锡,天气虽有些阴沉,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Suntech)董事长兼CEO施正荣的脸上却始终阳光明媚。作为专业制造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尚德掌门人,施正荣对“阳光”总是格外青睐。

12月14日,无锡尚德(STP)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纽交所门口时,也宣告尚德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从此施正荣便无法沉寂,这位喜欢听歌剧的“海龟”今后的一举一动将受到更多人关注。

目前施正荣持有6800万股无锡尚德股权,占总股本的46.89%,按2006年1月14日收盘价格计算,其身价已达到23.87亿美元,即便不算其持有的150万股期权,其身价也早已超过由福布斯排定的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

“过去无锡的旗帜是以荣家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而如今是以施博士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谈到。

或许由同样来自无锡的施正荣,代替荣家的中国首富地位,无锡是最为乐见其成的。

相比23.87亿美元的身价,施正荣的厂房却略显简陋,这也见证了尚德超常的发展速度。这位为IPO路演包机大喊“真爽,像总统”的中年人,如今在光伏产业有着一言九鼎的地位,目前尚德位居光伏产业第5位,同时也是专业光伏产品制造商中市值最高的企业。

科学家”施正荣

“我更喜欢当科学家。”尽管已成中国首富,但施正荣却讳谈“企业家”,在他心目中,或许科研才是他最大乐趣。

施正荣的履历的确更像科学家。

在1986年取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学位后,施正荣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分别担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光伏器件和系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项目科学家、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研究组经理和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研究董事。

但在25岁前,施正荣可从没想过要当什么科学家。

“当时是一门心思想出国,从没想过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在1988年出国前,施正荣总觉得自己并不是做学问的料,到国外得去学做生意,但在出国后,一旦静下心来,却发觉做学问其乐无穷。对此他反思道,“在国内知识分子还得考虑分房子,生活过得很贫寒,而在国外生活没有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做学问。”

施正荣自认并不是“死读书”的人,他毫无一丝知识分子的拘谨,“出国第一步,赶紧把老婆弄出去”。于是每到周末他便西装革履地出去找工作,他会跑到日本餐馆用纯正日语说句,“初次见面请多关照”,而这也是他仅会的一句日文。在国内从不烧菜的他,愣是学了个厨师证书,做起了美国菜。

但在帮老婆赚够学费后,施正荣开始把精力放到学业上去。而在咖啡馆得连续工作16小时的经历,让他对读书更加珍惜,“在经历蓝领的艰辛后,才发觉当白领的可贵。”施正荣笑着说。

随后施正荣师从马丁・格林教授,并于1991年获得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博士学位,成为新南威尔士大学历史上攻读博士学位时间最短的博士生。1995年,他在澳大利亚一手筹建了世界领先的太阳能研究中心,对第二代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他本人持有10项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成为太阳电池领域一流的专家。

“我喜欢折腾,”作为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执行研究董事的施正荣,此时却不甘心继续从事R&D(研发)方面的工作,他雄心勃勃。“科研成果必须产业化,才能得到新的发展。”而此时国内开始认识到光伏产业的发展潜力,施正荣动起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一夜暴富后,您如何看待财富?”这是上市后,施正荣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他的回答是:“没有这14年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尚德今天的成绩。”

“工程师”施正荣

2000年,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学成归国,身上仅带有几十万美元的现金,开始创业。“现在想想风险还是蛮大的,当时要什么没什么。”

在走访了上海、大连、无锡等多个城市后,一个偶然的机遇,无锡市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张维国发现了施正荣的项目。他认为,太阳能发电是个不错的想法,于是找到了施正荣。

在尚德创立过程中,无锡市政府的确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施正荣回忆,当初为凑够600万美元的资本金,他曾在投资人门口苦坐3个小时,却连人都没见到。但在政府老领导一声号召下,无锡小天鹅、山禾药业、水星股份等股东迅速集资600万美元。

在尚德成立过程中,无锡新区领导曾表示:“我们就是要吸引像施博士这样的科学家到无锡做老板”,无锡市分管工业的副书记更是指出:“谁要是把施博士放走了,市委和市政府将追究其责任。”对此施正荣感叹,“别的地方都让我当主管技术的副总,只有无锡放手让我做老总。”

谈及当初成立尚德,目前担任尚德副总的张维国觉得,他曾做过不少投资项目都不成功,得出的教训就是“风险投资关键是选人”。在得知尚德项目后,他马上飞往昆明与施正荣见面,而后又去澳大利亚考察其工作表现,“施博士为人坦诚,人品好是与其合作的关键。”张维国说道。

而尚德几乎是张维国负责的最后一个风投项目,也是最成功的一个。

在构建股权比例时,张维国坚持施正荣应占25%股份,其中20%作为技术股,另外5%必须支付现金,“外方投资者必须提供一定现金,”于是施正荣几乎把其在澳大利亚的所有积蓄投入到尚德中。

但初次创业的施正荣,却发觉处处是艰辛。

当时由于设备尚在调试期,尚德根本谈不上运转,甚至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带回来的两名“嫡系”,由于看不到希望,也离开了尚德,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洋博士到底行不行啊”。

在最危险的时刻,尚德甚至有两个月连工资都发不出,靠股东担保、银行贷款才渡过难关。让他更感窝囊的是,10万元的工程合同,在款已预支一半的情况下,工程公司员工都冲进他的办公室耀武扬威,要搬走设备抵债。在设备抵达尚德前的日子里,这样的事情一个星期可能发生好几起,气得施正荣直想“骂街打架”。

就连从无锡经委主任位置退下来担任尚德董事长的李延人,也受到了极大压力,有朋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对他说,“你风风火火一辈子,怎么退休抓到这么一个烫山芋啊。”

此时内心倔强的施正荣暗暗发誓:“哪怕做死在无锡,也不能给这帮人丢脸。”

从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施正荣带头只拿1/4工资。从尚德创立就一直担任其秘书的尚德CEO助理邵华千记得,当时施正荣几乎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都呆在生产线旁,哪怕再晚或刚睡下,只要接到故障保修电话,他就立刻赶到。

“当时我觉得走路连脚后跟都痛。”施正荣说道,甚至有同事担心他会得小中风。

施正荣在尚德的这种窝囊感,一直到尚德第一期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转换效率甚至超过了原先对董事会承诺的14%,才得以结束。

“战略家”施正荣

如果说在创建尚德时,施正荣更象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话,在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后,施正荣逐渐认识和体会到,总经理的管理范围和责任远远超过了一个科学家的职责,其对太阳能电池市场发展的判断将决定尚德发展的速度和潜力。

尚德的成功固然有必然性,但也有其幸运之处。用施正荣的话说,“是一环扣一环,哪里出错了都不行,很惊险。”

2003年6月,根据其对未来太阳能电池市场的判断,在兜里没有一分钱的状况下,施正荣向董事会提出了扩产第二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提议。2003年底尚德25兆瓦电池生产线的扩产,对尚德来说非常重要:“若不抓住这机遇,2004年黄金市场就错过了,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我们没产能啊。”

2004年初,施正荣再度提出扩产25兆瓦的建议,2004年8月,他又提出继续扩建50兆瓦电池线的提议……

2004年,由于德国通过新能源法,对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发放政府补贴,太阳能电池市场一下子爆发。即便2006年尚德已拥有150兆瓦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产能3年增加12倍的情况下,其产品仍供不应求。

而在构建光伏产业链上,施正荣也表示得想当明智。

由于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导致上游――多晶硅的紧缺。里昂证券去年曾指出,未来两年,硅料供应紧张是太阳能行业最主要的风险。如果其中某些公司无法获取足够的原料供应,将会造成盈利增长波动的风险。

在构建产业链上,施正荣亦早有布局。早在2004年以前原材料尚不紧张时,他就在镇江参与援建两家切片厂,并无偿给予知识帮助,如今即便在原材料紧缺时,这两家厂生产的硅片也全部供应给尚德。在获得IPO资金后,施正荣更是全力投资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中的洛阳中硅规划硅原料基地将拥有千吨以上的年生产能力,这对洛阳尚德的原料供应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此外张维国表示,尚德在原材料紧缺时,仍敢大规模扩充产能,就是因为施正荣早在2005年就预计到原材料出现的紧缺局面,与大供应商取得了紧密联系,目前其原材料已得到基本保障。

由于需求暴增,从2004年开始,太阳能电池组件价格便开始迅速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施正荣仍决定维持每片组件3.4美元的价格,而市场价格已增加到3.6~3.8美元,尽管尚德的低价战略曾遭到同业的指责,但施正荣始终坚持信守合作伙伴的长期供货协议。

也正是“恪守信誉,才赢得市场朋友和今天的原材料。”张维国补充道。

“资本家”施正荣

在尚德逐渐壮大,特别是2004年业绩翻了20倍后,施正荣开始觉得,再不上市,融资和扩产都有麻烦。此外为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尚德必须走向国际资本舞台。

2005年年初,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在开曼群岛设立,控股尚德电力。5月,由高盛、英联、法国Natexis、尤科、西班牙普凯等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共私募了8000万美元的资金,从而完成了对尚德所有国内股东的股权收购,使尚德成为一个海外公司百分之百控股的外资企业,合法地完成了海外重组,迈出了海外上市的关键一步。

在成功登陆纽交所前,其实施正荣也曾考虑新加坡资本市场,后又想到香港上市,考虑了纳斯达克,唯独没有想到纽交所。

然而就在尚德准备赴纳市上市冲刺时,纽交所董事总经理马杜获知这一消息飞抵无锡。“你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理所当然要到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融资。”马杜的这句话打动了施正荣,尚德也最终决定改道纽交所上市。

2005年12月1日起,施正荣开始为尚德控股进行全球路演。据尚德CFO张怡介绍,尚德一共进行了80多场的路演。而在刚进行完香港、新加坡的路演后,尚德的股票便已全部卖完了,在新加坡机场,看着回上海的班机,张怡甚至有心情开起了玩笑,“要么我们回家吧”。在尚德和投资人的交流中,一对一(路演)投行下单率97%,一对多下单率也达到94%。

谈到上市对公司发展的影响,施正荣认为,海外上市将对企业的财务和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对招募人才也有相当帮助。在上市前,尚德完成了对管理团队的改造,比如,施正荣从澳大利亚请来了当年的同学任公司CTO,挖了一个德国人出任COO,又从德勤挖来了CFO。

在一次和众多投行、律师吃饭时,施正荣曾笑言,是“你们教会了我炒股”,但立刻有人纠正是“教会了卖股票”。不管如何,通过上市,施正荣又补上了资本市场这一课。

“布道者”施正荣

施正荣如今俨然是位新能源的布道者。

面对媒体上大量宣扬其个人财富的文章,他会直斥其“肤浅“,他更喜欢向记者讲述传统能源的成本上扬和资源紧缺,而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施正荣认为,太阳能上游材料缺货、成本过高等问题,都不是影响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最重要的是,政府对太阳能的接受及支持度。

以德国为例,目前许多德国家庭都在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德国人口的很大部分都有很强的绿色环保观念,对于太阳能发电,电力公司会以较高价格收购。所产生差价将会平摊到每个老百姓身上,每家每户一个月多付出的电费约在1欧元左右。

“一度电只要增加2分钱,中国太阳能市场就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施正荣认为,如今太阳能电池成本较高的原因是没有形成规模,只要政府予以一定补贴,随着消费者需求量的上涨,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便会迅速降低。

为教育、培育市场,目前施正荣每年都会在国内召开尚德产品技术交流会,免费向社会提供100项太阳能电池应用案例。在他的努力下,目前尚德国内的营收比重已从2004的8%,提升到2005年1-9月的17%。但相比国际太阳能多用为民用发电,如今我国太阳能电池更多用于草坪灯,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等应用案例。

为推广太阳能应用,施正荣甚至还特别制造了一部太阳车,车中所有的电器设备均使用太阳能。而在为老家父母造新房时,施正荣更大量运用了新能源,非但屋顶装满太阳能电池板,在家中更是安装热泵等节能单位。“原先用电烧壶水要1度电,用热泵只有0.3度电,”

一个完整的施正荣

“现在施博士更加完整了”,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觉得,过去施正荣只是个知识分子,现在则全方位得到了锻炼,“逐渐多了企业家、资本家、社会活动家等多种身份。”

跟随施正荣多年的邵华千也觉得,施正荣在工作精力分配上也颇有变化,在项目建设期过去多为工程师,在发展壮大后,施正荣更像位社会学家,而在上市后,施正荣也开始将更多经历放到投资者关系管理上。

面对尚德的快速发展,竞争对手也开始钦佩,施正荣“技术不错,想不通这小子管理还可以。”

对于尚德、乃至尚德人的快速成长,施正荣觉得还主要“靠员工去悟,没书本照抄,资本又是一个台阶。”

尽管如今在公司,施正荣仍非常喜欢讨论具体技术问题。但在管理上,施正荣也在努力精进,设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纽交所上市,施正荣离开公司近两个月,公司仍能照常运转,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他对此甚为欣慰。

谈及未来,施正荣觉得,运用新能源,今后建筑将更为节能环保。或许有了新材料、新能源的支持,坐在房间里不用开空调就会拥有如同海滩的清新自然,“这是尚德未来会做的事”。

“科技创新,有了知识技术,赚钱很容易。”施正荣说道。

谈学明:退更是支持

“没有平和的心态,2005年那事搞得定吗?想想当时是什么日子?”“两个春节没过好了,希望这个春节能过好。”施正荣曾感慨地说。

施正荣并不愿多谈,2005年国际基金是如何实现对尚德国内股东的股权收购,以及管理层为此发生的变化。

显然无锡尚德能合法地完成了海外重组,迈出了海外上市的关键一步,离不开无锡市政府的鼎立扶持。

面对外界质疑,无锡副市长谈学明直接指出,“政府风险投资,进是支持,退更是支持。”

“国资不是贱卖,而是赚得多了。”在此次国有股东退出尚德的过程中,谈学明认为,政府的风险投资分别取得了10-23倍的收益,远远超过了预期的回报,这种回报在国企中从无先例。此次收购定价完全按照企业制度和有关法律履行手续,不是政府说多少就是多少,完全是企业行为。

谈学明认为,无锡尚德的上市,政府并不想赚钱,“而是获得投资环境的回报”。

无锡作为一个两头在外,缺少资源的城市,正在积极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而尚德就是无锡产业转换提升的标竿。

时下太阳能正“热得烫手”,据里昂证券统计,在疯狂的能源市场的驱动下,2004年6月到2005年4月的10个月时间内,太阳能行业销售收入增长33%,税前利润增长85%,全球太阳能股票价格平均上涨了133%。

在无锡尚德(STP)上市后短短一个月内,其价格(截至2006年1月14日)较其发行价已飙升了134.73%。

“太阳能市场无穷大,根本不用考虑市场,要做的就是降低成本,让更多老百姓能用上太阳能。”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说道。

尚德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1.37亿美元,同比成长185%,纯利达到0.3亿美元,同比成长233%。“工厂天天加班,还是有货车等在工厂门口提货。”尚德副总张维国补充道。

里昂证券出具的行业报告中指出,预期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量将在目前基础上增长4倍、销售收入增长3倍、利润增长3倍。

不用考虑市场,只要迈步狂奔,或许这就是目前光伏产业的现状。

政府支持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以及石油价格的飞涨,迫使各国提出雄心勃勃的新能源发展计划。以德国为例,《再生能源法》规定太阳能作为主要的替代能源,并且保证不但政府补助民间装设太阳能模块,更保证以一定费率购回电力,致使太阳能电池需求迅猛增长,并出现供需失衡局面。

虽然2005年德国政府更迭期间,太阳能股票出现了一定波动,但里昂证券认为,在选民要求环保的压力下,德国政府的决策不会发生变化,事实上也的确没有。即使德国太阳能政策可能会改变,全球对太阳能也有大量的后备需求。这种需求是由全球40多个市场对太阳能的强大政策支持驱动的,并且导致目前太阳能供应商处于销售一空的境地。在里昂证券列出的长长一串国家名字中,中国名列其中。

我国早在2005年2月,就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而且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要求到2010年,单位能耗比2005年下降20%。至2010年15%的电力供应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而目前的比例远不足1%。

施正荣觉得,太阳能上游材料缺货、成本过高等问题,都不是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主因;最重要的是,各国政府对太阳能的接受及实际支持度。“只要政府推一把,市场起来,成本会下降很快。”施正荣估计,太阳能产能增加1倍,成本就能降低5%。

“中国每度电上涨2分,中国太阳能市场就会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施正荣说道。

原料紧缺

究竟什么能让“热得烫手”的太阳能冷却,或许只有紧缺的原料了。

里昂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两年,硅原材料供应紧张是太阳能行业最主要的风险。如果其中某些公司无法获取足够的原料供应,将会造成盈利增长波动的风险。在目前情况下,只有拥有原料,产品销路似乎并不是问题。

据施正荣表示,过去由于整个光伏产业的规模还偏小,原材料多来自半导体产业弃用的边角料,但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原材料已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原先垄断原材料供应的全球厂家,也均乐见于原料涨价,并无扩产准备。

但施正荣认为,半导体使用的高纯度硅,对光伏产业而言实在有些“奢侈”,未来随着光伏产业的壮大,符合光伏产业精度的硅原料定会出现。此外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下游客户有着非常大的动力来提高硅料的使用效率,目前尚德就在努力研发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

据调查,硅原料的每瓦用料从2004的13克减少到2005年的12克,2006年将进一步下降到11克。这等于在相同的硅料用量下2005年新增了100MW的产量,2006年新增了225MW产量,相当于2004年全年产量的20%。

或许未来原料不再是问题。

中国力量

在全球光伏产业前10强中,有两家中国企业的名字,分别为第5位的无锡尚德,以及第9位的台湾茂迪。借助“热得烫手”的太阳能概念,茂迪也将从事IC设计的联发科赶下了台湾股王的位置。

在光伏产业如今已有定论,2008或许2010年以后,中国将崛起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制造基地之一。

或许此次“中国力量”的崛起,靠的不仅仅是低成本。

目前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的70%来自原材料,中国人力成本的优势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施正荣也认为,中国发展光伏产业不能仅仅凭借低成本,过去国内一些厂的倒闭,也证明只有“把技术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结合起来”,企业才能发展。

与国际先进光伏制造企业不同,尚德建立了一套最低成本的制造模式。运用中国的人力优势,采用半自动化的生产线。施正荣认为,全自动化制造技术比较固定,而半自动化设备的优势是具有弹性,尚德研发的新技术,马上就能运用到生产中去。

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最佳大规模生产技术,在太阳能市场爆发之际,尚德正努力扩充产能。2005年尚德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50兆瓦,2006年达到300兆瓦。预计2010年产能将达到1000兆瓦,销售达500亿元人民币。

“超过第一很容易。”施正荣豪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