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各界再论关中-天水经济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1月8日,在西部大开发的发端地古城西安,一群陕西省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再次齐聚西安外事学院,围绕着2009年6月刚刚获批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会议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路径、方向、目标、问题以及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尽管只是一场小范围的研讨会,但因为议题的关注度高,几乎吸引来了包括刘枢机、杨志文、张宝通、李振平、张兴先、李平安、韦苇等多个重量级人物悉数到场。
此次研讨会由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西安外事学院以及陕西开放与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旨在探讨“关中―天水经济区”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为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号称“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关中地区是当地工农业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6个重点建设地区之一。不仅如此,总面积仅5.55万平方公里的关中地区集聚了全省约60%的人口。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的天水市也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目前有工业企业749家,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三大行业为主导,食品、建材、化工、冶金、皮革、烟草、塑料等行业竞相发展,门类较多、技术装备较好、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区域工业体系。
会上,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表示,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开放与开发,机遇难得,时不我待。而做好关中地区和天水经济合作这篇大文章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两地政府共同努力。
陕西开放与发展促进会会长刘枢机则表示,《规划》的正式获批,使得“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成为西部大开发中与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综合改革试验区并列的三大战略高地之一。对陕西而言,战略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这个规划的批准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还专门了实施意见,把很多规划的远景变成了“施工图”。
特别是西咸一体化有了西咸新区这么一个切入点,预示着这个新区已经可以实质性启动了。《规划》的实施,对发挥经济区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进而实现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战略构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西部大开发的前10年,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核心的“打基础”工作,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可以说,西部大开发目前正在由“打基础”转入“求突破”的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如何在前10年基础上,以产业为核心,以提升内生增长能力为关键,是至关重要的。而《规划》的适时出台并获国务院批准,对于陕西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产业发展、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统筹科技与人力资源等,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规划》仅仅是从总体上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和思路,下一步到底该如何去实施,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2009年9月,陕西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还重点审议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会上,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明确提出:“坚持关键在规划、核心在项目、保障在政策、当务在对接的工作思路,将《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每项任务变为具体、可操作的子规划和实实在在的项目,并抓紧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支持。”我们认为,这是当前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核心和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陕西省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文则认为,《规划》对于西安及周边的发展,实在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仅赋予西安在这个经济区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提出了要求西安率先发展,引领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理念。
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就此发表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起草人之一、陕西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李振平表示,作为西部地区的三大战略区域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亮点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规划中所提出的“一个高地、四个基地”的概念,尤其是要建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提出,则可形成扇状辐射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的中心,对于我们国家的国防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提出也很有意义,随着西咸一体化的最终实现以及关中城市圈的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也将辐射带动更多的城市,尤其是跨区域联动产生的带动作用更是将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连接起来,真正形成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龙头”。
陕西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李平安从县域经济如何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衔接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县域经济怎么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
最早倡导大关中概念的著名学者张宝通建议,关中―天水经济区提出“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设想,但却忽视了关中原有的能源产业和建材产业,因此,政府应利用彬长煤化工基地建设以及已有的能源产业基地,把渭北的能源建材产业振兴起来。
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郝明焕也认为,任何一个经济区的发展必须靠人才和产业资源来完成,关中拥有百余家大中院校,涵盖了各个领域,为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作为支撑。产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基本动力,资源丰富、门类较多,不宜于发展特色产业,要把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发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经济区内各市区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以突出各市区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形成区中区、园中园产业格局,以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当前,“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由于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经济区人口密集、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有利于招商引资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产业转移动力日趋增强。经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也为经济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机遇。经济区科教、人才资源富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成为创新型发展区域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