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理解王氏兄弟的情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理解王氏兄弟的情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读《人琴俱亡》,我们心中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子猷由“都不闻消息”就推断出弟弟子敬已经死了?为什么弟弟死了,子猷“语时了不悲”?为什么奔丧的途中没有哭?为什么到亡弟家中取弟弟的琴来弹?为什么感叹“人琴俱亡”后,又痛哭很久,以致几乎要昏过去?为什么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文中的王子猷的行为与常人迥然不同,让人费解。要解开这些疑团,读懂王子猷与王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感情,我们必须了解王子猷所处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名士的为人处世方式。

王子猷生活在东晋,这个时期的不少风流名士都蔑视礼法,狂放不羁,富有个性,他们的一些出格行为和奇谈怪论,常令人难以理解。王子猷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也是当时的名士之一。他既无绝世之才,亦无丰功伟绩,在品德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一个都沾不上边儿。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出身名门,血统高贵。他是丞相王导的侄孙,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其二》)的东晋,出身第一豪门的他,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在物质生活上还是在文化生活上,乃至仕途方面,都享受着特权和优遇。

基于这样的时代和出身,王子猷任达放诞,率性而为,他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与众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子猷是一个靠特立独行而博得大名的“行为艺术家”。但用常人的眼光来看,王子猷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怪人。比如,他居住在山阴,一天晚上下大雪,他忽然想念起居住在剡县的朋友戴逵,于是即刻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了戴逵家门前,但他却没有进门,而是命小船调头返回。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我本来是趁着兴致前往,如今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王子猷的处事风格,同时也可以借此分析课文中他的表现和真实情感。

首先,病重的王子猷其实一直关注着弟弟的病情,不然,他也不会向手下人打听弟弟的消息。推断弟弟死后,他心里其实很悲伤,因此拖着病体,立即乘轿去奔丧;其次,因为一贯的“名士风度”,加之知道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所以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奔丧的途中也没哭;第三,子敬喜欢弹琴,子猷觉得弹琴可能是对弟弟最好的怀念,所以来到弟弟家就“取子敬琴弹”,但弹琴时发现“弦既不调”,于是感慨“人琴俱亡”,睹物思人,一片凄凉,心中自然悲痛不已,难以再坚持所谓的“名士风度”,因而“恸绝良久”;第四,病痛加悲痛,如雪上加霜,以致子猷“月余亦卒”。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王子猷对弟弟是情深意厚的。

总之,《人琴俱亡》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却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把人物的情感写得真切感人。通过这则故事,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为东晋名士的王子猷的独特形象,也可以看出,在死亡和亲情面前,一切伪装和矫情都会消散。